時間:2025-10-21來源:
秋意漸濃,臨潁縣皇帝廟鄉的田間地頭卻依舊生機勃勃。10月12日一早,吳集村農戶吳向離急匆匆走進鄉特色農業產業代表聯絡站,向駐站代表郭建成求助:“連續陰雨,洋蔥苗又弱又小,這可咋辦?”郭建成隨他趕到田頭,仔細查看后開出“藥方”:“要壯苗,但不能用激素類肥料,否則影響后期抗逆性。”三天后,按照指導施肥的洋蔥苗明顯轉壯。這樣的“農戶有呼、代表有應”場景,在這里已成常態。
近年來,皇帝廟鄉人大代表聯絡站在鄉黨委和鄉人大主席團支持下,聚焦大蒜、洋蔥、馬鈴薯等特色產業,構建“代表在產業鏈上履職,服務在田間地頭落地”的工作格局,成為輻射全鄉19個行政村的“助農樞紐”。
一站多能:從“議事村角”到“技術課堂”
走進設在河南百畝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聯絡站,農情議事角、產品展銷窗口、助農履職長廊等功能區井然有序。產品展銷窗口中,“臨潁大蒜”地理標志產品格外醒目;助農履職長廊里,一幅幅圖片記錄著“利皇”牌大蒜培育、間作套種技術推廣的堅實足跡。
“每周三,代表在農情議事角輪值坐班,傾聽農戶訴求?!闭鹃L郭建成介紹。農戶反映的問題被梳理為“問題清單”,簡單問題現場對接,復雜問題登記臺賬、限時反饋。此外,聯絡站每季度聚焦產業難題召開議事會,定期邀請農技專家開展培訓,推動農戶從“憑經驗種地”向“靠技術增收”轉變。今年以來已開展培訓28場,培訓農戶1200余人次。
一線履職:從“坐班接待”到“田頭奔走”
“不管是播種還是收秋,遇到難題來聯絡站,準能找到辦法!”農戶馬占營的話道出群眾心聲。站內12名駐站代表信息一目了然,依托5個管理區副站長包聯機制和6人農業服務專班,推行“代表接訪+田間走訪”雙軌服務。
代表們主動走進蒜農儲存棚、洋蔥收購點、紅薯窖、大蔥地,實地了解困難,現場協調解決。今年以來,開展田間走訪150余次,牽線農技專家田頭指導40余場,對接商超拓寬銷售渠道12項,協調建設冷庫2座,化解各類難題26個。特別在發現部分村組生產道路不暢后,及時推動整修道路28公里,今年秋收期間,新修道路保證了農機順利下地,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鏈條服務:從“技術推廣”到“全鏈賦能”
為帶動農戶持續增收,聯絡站大力推廣“洋蔥—南瓜—西蘭花”間作套種等新技術,構建從技術培訓到保底價收購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帶動3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年增收超100萬元。
針對“大蒜洋蔥損耗大”的痛點,推動建成800噸冷庫,另一座千噸冷庫在建。冷鏈設施使儲存損耗率大幅降低,又通過錯峰銷售助農增收。面對薯農“品種退化”問題,引進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實現畝產、商品率、售價同步提升。
民心所向:從“泥濘小路”到“希望之路”
提起聯絡站,農戶們有說不完的暖心故事。 “過去村里主路和生產路都是泥路,農機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向聯絡站反映后,代表們實地調研、多方協調,沒多久,村里和田間小路都鋪上了瀝青,今年秋收連陰雨,多虧這條路,莊稼才順利收回來。”吳集村老黨員吳老漢感慨道。 “我家辣椒生了病害,代表不僅帶專家來看,還幫我聯系農藥,作物很快恢復了生長?!?“聯絡站請專家來講課,從防蟲到無人機打藥,教的都是真本事!”
一條路,一株苗,一堂課,一次次回應,匯聚成百姓心中的信任與贊譽。
未來展望:打造基層人大工作的“皇帝廟樣板”
皇帝廟鄉黨委委員、人大主席劉思遠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產業鏈+履職鏈”雙鏈融合,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建設數字農業服務平臺,實現技術服務在線化;組建產業聯盟,提升產業競爭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我們將以特色農業產業代表聯絡站為支點,努力打造新時代基層人大工作的‘皇帝廟樣板’,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體系建設貢獻人大智慧和力量?!眲⑺歼h說。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代表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手牽得更緊。從具體技術問題到產業發展規劃,從一家一戶增收致富到整鄉產業提質增效,皇帝廟鄉特色農業產業代表聯絡站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錦繡畫卷,正在這里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