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10-11來源:
漫步河南漯河街頭,占道經營的攤販蹤跡難尋,分類整齊的垃圾桶點綴街巷,背街小巷的泥濘路變身整潔步道……市民眼中這些悄然發生的變化,既源于《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深入實施,更得益于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創新構建的“立法—檢查—督辦”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這部誕生于漯河地方立法實踐的“城市管理公約”,在閉環監督的護航下,從“紙面條款”化作“治理實效”,讓沙澧河畔的現代化城市風貌愈發清新雅致。
精準立法:小切口回應大民生
“立法不能閉門造車,要讓群眾的‘急難愁盼’成為法規的‘關鍵詞’。”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啟動《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立法工作時,便將“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作為核心原則。2017年立法調研階段,百余名各級人大代表組成“立法前哨隊”,深入街道社區、臨街商鋪、集貿市場等基層單元,開展多輪次、地毯式走訪,把群眾的訴求精準收集、系統梳理。
“當時在源匯區老街走訪,商戶們愁眉苦臉說‘門前三包’責任劃不清,出了問題互相推;居民們則盼著能管管流動攤販,讓孩子上學的路別那么堵。”參與調研的市人大代表路文化回憶,“這些來自街頭巷尾的聲音,都被我們一條條記在本子上,最后變成了法規里的具體條款,這樣立出來的法才真正貼民心。”最終,代表們從調研中鎖定了“門前三包”責任界定模糊、流動攤販占道、建筑垃圾清運低效等12類群眾呼聲最高的城市治理頑疾,為法規精準立法打下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法規審議階段,漯河市人大常委會下足“繡花功夫”。針對城管、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在市容管理中偶爾出現的職責交叉、標準不一等問題,常委會組成人員聯合城環工委、法制委及行業專家,接連開展8輪專題論證。“以前各部門管市容,有時候難免‘各管一攤’甚至‘互相打架’,經過這幾輪論證,不僅把權責邊界劃得明明白白,還把咱們漯河自己摸索出的‘商戶自治聯盟’‘網格化治理’這些好用的辦法寫進了法規,這可是咱們漯河獨有的‘治理密碼’!”市人大城環工委主任晉民偉在論證會上感慨道。
“開門立法”是這部條例的鮮明特色。立法過程中,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召開11場立法聽證會、專家論證會,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群眾及商戶代表發放300余份征求意見函,還通過《漯河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意見,累計收到20余條有效建議。針對“夜市經營是否該劃專門區域”“垃圾分類設施怎么布局才方便群眾”等爭議問題,專門組織市民代表與職能部門面對面溝通協商。
2018年1月1日,《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成為漯河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規,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接地氣的城市管理指南”。
動真碰硬:執法檢查直擊痛點
“法規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監督檢查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漯河市人大常委會深知,一部再好的法規,若不能落地執行,終究只是“紙上談兵”。自條例施行以來,常委會把監督條例落實作為重點,打出了“專項調研+執法檢查+代表視察”的監督“組合拳”,確保法規條款真正從“紙面”走進“現實”。
2024年10月,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匯川帶領執法檢查組,采取“明察+暗訪”“現場檢查+群眾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舞陽縣城鄉生活垃圾轉運站、市區智慧城管指揮中心、郾城區會展中心垃圾中轉站等12個關鍵點位,實地查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市容管理執法等情況。在召陵區黃河路城市公舍周邊,檢查組發現幾家商戶把貨物擺到了店外,當即現場交辦城管部門整改;看到智慧城管平臺部分區域數據更新滯后,直接要求技術人員當場演示操作流程,明確整改時限。
“以前總擔心檢查‘走過場’,這次是真不一樣,發現問題當場就‘亮劍’,還盯著后續整改,這股‘釘釘子’的勁頭,讓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人大監督的硬氣!”隨行的市城管局局長郭海平忍不住點贊。
人大代表的深度參與,讓執法檢查更具“民生視角”。每次檢查前,常委會都會邀請熟悉城市管理工作的人大代表提前深入社區、商戶調研,把群眾的“心里話”“煩心事”收集起來;檢查過程中,代表們既當“監督員”,仔細核查條例落實情況,又當“宣傳員”,向商戶耐心講解條例條款。2024年的執法檢查中,代表們提出了“優化夜市經營時間”“在學校周邊增設臨時停車泊位”等8條建議。最終,城管部門根據代表建議,新增夜市規范經營區6個,既滿足了群眾夜間消費需求,又避免了占道經營亂象;新增停車泊位3000個,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真正化解了民生需求與城市管理之間的矛盾。
閉環督辦:審議意見落地有聲
“發現問題只是起點,推動問題解決才是監督的最終目的。”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創新建立“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跟蹤督辦—滿意度測評”閉環督辦機制,確保每一次監督都有始有終、有果有效,讓法規落實形成完整的“責任鏈條”。
2024年10月29日,漯河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針對檢查發現的“條例宣傳不深入、執法流程不規范、要素保障不足”等問題,形成了專項《審議意見》,明確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限期整改。為了推動《審議意見》真正落地,市人大常委會專門成立督辦組,自2025年3月起,多次深入城市管理一線,與執法人員、商戶代表、社區居民面對面交流,摸清整改“堵點”;2025年8月,督辦組又圍繞夜市治理、綠化養護、“雙違”治理等重點,到12個點位實地核查,逐項檢查問題整改是否到位。
“督辦組不光看我們的報告寫得好不好,更要看實際做得怎么樣,還會隨機拉著群眾問感受,這種‘較真’的態度,逼著我們必須把問題真整改、改徹底。”參與督辦的市城管局工作人員坦言。
面對人大監督,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迅速行動,拿出“真招實策”回應群眾關切。市城管局聚焦“宣傳不深入”,打造了15處街頭游園、環衛工驛站等法治文化陣地,邀請人大代表、青少年擔任“城管體驗官”,通過沉浸式體驗讓群眾更懂條例;針對“執法不規范”,建成全省唯一的城管執法智慧調度系統,安裝791套高清視頻監控,實現“探頭站崗、鼠標巡邏”,單日最高可語音糾正違規問題1000余起,80%的問題在預警環節就得到解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快編制《漯河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從源頭破解“停車難”;市住建局則聚焦“要素保障不足”,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口袋公園建設等民生項目,目前已建成口袋公園56個,改造老舊小區669個。“家門口的口袋公園一建好,老人遛彎、孩子玩耍都有了地方;老舊小區改造后,水管不堵了、墻面也新了,住著越來越舒心!”受益居民通過人大代表,把心里話反饋給了督辦組。
2025年8月26日,漯河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于《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并全票通過滿意度測評。“從發現問題到推動整改,再到滿意度測評,整個流程一環扣一環,看到政府真真切切解決了咱們老百姓關心的事,我們對這次督辦工作特別滿意!”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周良辰在表決后表示。
如今,《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已施行近7年,在閉環監督的推動下,漯河城市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垃圾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城市道路機掃率均達10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19.01平方米,城市樂道超1000公里,居民幸福感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漯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全鏈條閉環監督,不僅讓一部地方法規釋放出治理效能,更探索出了一條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新路徑,為新時代地方人大監督工作提供了“漯河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