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16來源: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道出了飲食在民生中的根本地位。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緊盯養老服務中的老年助餐服務這一“關鍵小事”,積極履行監督職責,主動擔當作為,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讓每一餐都成為滋潤生命的甘露,讓每一口都飽含歲月靜好的滋味,讓每一味都傳遞溫暖的關懷,讓每一頓都承載幸福的期許。這不僅是口腹之需,更是晚年生活的詩意表達,是人間煙火里最動人的溫情注腳。
高站位謀劃,構建聯動監督體系
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將老年助餐服務聯動監督工作作為年度重點監督議題,列入年度監督計劃,制定專項工作方案,明確“摸清底數—查找問題—推動整改—跟蹤問效”四步走監督路徑。同時,成立由常委會主要領導牽頭的專項監督小組,統籌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人大聯動監督,形成工作合力。
創新性啟動“聚民意暖民心 辦好助老‘食’事”主題監督活動,全市各級人大積極響應,組建了由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社區工作者構成的專項調研小組,深入全市五個縣區開展沉浸式調研,全面掌握了助餐服務的運營現狀、瓶頸問題及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為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調研破題,精準把脈助餐需求
“民情賬本”摸實情。為精準掌握老年助餐服務實情,我們深入全市各縣區開展調研:在城區老舊小區涼亭,搬起小馬扎傾聽獨居老人訴說“腿腳不便買飯難”;于鄉鎮集市與趕集老人攀談“村里助餐食堂能否多添軟和菜”;在農村院落屋檐下,同村干部細算“留守老人吃飯誰來管”;走進養老機構餐廳,查看餐盤飯菜是否合老人胃口。調研中堅持“不提前打招呼”,專挑用餐高峰、專赴問題集中地,將老人口味偏好、價格顧慮、配送需求逐條記錄。同時組織人大代表、社區居民代表、助餐企業負責人召開多場座談會,代表們提出“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助餐功能”,居民們建議“開通老年人訂餐熱線”,助餐企業則反映“用工成本高影響服務質量”,各方聲音在碰撞中凝聚共識。最終,形成了30多頁“民情賬”,跳出“盆景式”檢查套路,確保每筆記錄都帶著泥土氣、沾著煙火味。
“三張清單”明方向。在“民情賬本”基礎上,系統梳理形成“需求清單”“問題清單”“建議清單”三張清單。“需求清單”逐項列出“希望餐品底油低糖更適合老年人”“增設配送服務”等23條群眾訴求;“問題清單”直指“部分助餐點資質不全”“補貼政策落地慢”等11個堵點癥結;“建議清單”針對性提出“探索多元模式,強化長效運營”“完善監管機制,筑牢安全底線”等四大類12條具體對策。“三張清單”成為監督工作“導航圖”,將民聲民智轉化為接地氣、能落地的建議,推動政府部門把老年助餐服務做得更精準、更暖心。
“開門監督”聚合力。為打破監督工作“單打獨斗”的固有模式,我們積極整合多方力量,構建協同監督體系。主動對接民政部門,深入解讀養老服務政策,明晰助餐服務規范;向發改部門咨詢價格調控空間,確保助餐價格惠民且可持續;邀請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核查食品安全隱患,夯實飲食安全基礎,讓各職能部門深度參與、協同推動監督工作。通過建立“縣鄉監管+部門抽查+社會監督”機制,推動形成“政府托底保基本、市場運作提品質、社會參與補短板”的多元共治格局,讓老年助餐服務從“一家管”變成“大家辦”,監督實效不斷增強。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專題培訓36次,指導32家助餐點完成“明廚亮灶”改造;應急管理部門聯合檢查12次,整改安全隱患47處,實現全年食品安全“零事故”,筑牢老年人飲食安全防線。
強跟蹤問效,持續提升助餐質量
交辦問題壓實責任。審議意見及問題清單已交辦政府有關部門。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強化對審議意見的跟蹤督辦,適時聽取政府對審議意見整改落實情況的報告,推動我市老年助餐服務工作取得更大實效。按照《漯河市老年助餐服務建設指引》《漯河市老年助餐服務規范》《漯河市老年助餐服務質量監管工作指引》“兩指引一規范”工作要求,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強化對助餐點的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定期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和培訓,筑牢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防線。漯河市消防支隊同步開展助餐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檢查,聚焦用火用電規范、疏散通道暢通等關鍵環節,及時排查消除安全隱患,為老年助餐服務織密安全防護網。此外,漯河市積極探索“互聯網+老年助餐”智慧模式,依托“漯頤養”APP集成在線訂餐、服務評價、需求反饋等功能模塊,推動助餐服務從“線下跑腿”向“線上點單”升級,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用餐服務,實現“數據多跑路,老人少奔波”。
服務體系顯著完善。為有效解決空巢、留守、獨居老人“做飯難、吃飯愁”問題,全市以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目標,精準布局老年助餐服務網絡,累計惠及數萬老年人。在布局策略上,城鎮社區依托日間照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現有設施嵌入助餐點,重點選擇老年人口集中、助餐需求大、交通便利且區位優越的區域;農村地區則以鄉鎮敬老院為核心,優先在留守老人較多、居住集中的村落布點,通過“中央廚房+村級配送點”模式輻射周邊村落。目前,全市已建成197個老年助餐點,包括60個老年食堂、104個助餐點和33個餐桌。其中農村135個、城區62個,已實現40%城鎮社區和10%行政村覆蓋,且每個鄉鎮(街道)均至少有1個配餐食堂,形成了城鄉聯動的老年助餐服務格局。
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柳江社區居民王大爺高興地說:“我們社區的老年食堂飯菜營養豐富、價格實惠,還能送餐上門,太方便了!”漯河市民政局積極行動,通過新建示范性助餐點、改造老舊助餐點、與優質餐飲商戶合作等舉措,不斷擴大助餐服務覆蓋面。通過“線上+線下”滿意度測評,老年人對助餐服務好評率達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