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30來源:
市教育局關于深入推進“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4年10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
市教育局局長 王海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市教育局關于深入推進“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接受評議詢問情況
自8月份以來,市教育局按照評議工作要求,積極征求意見,針對征求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市人大常委會反饋的5個方面10條建議意見,堅持靶向整改,逐項分解任務,迅速落實措施,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補齊工作短板和不足,著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著力辦好民生實事,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精心安排部署。局黨組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評議詢問工作;要求責任科室積極開展自查工作,廣泛征詢意見建議,針對征求和反饋的意見和問題,深入研究整改措施,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到位;需長期堅持的,完善長效機制,確保整改落實到位。
二是強化責任落實。堅持“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各負其責的原則,層層壓實責任。印發貫徹落實評議詢問反饋問題意見工作臺賬,把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明確責任科室和整改要求,確保整改事項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三是積極推動整改。局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針對反饋意見和問題,認真制定整改措施,堅持立行立改、持續整改,堅持標本兼治,深刻分析原因,深挖問題根源,舉一反三、由表及里、落細落小、建章立制,逐項解決問題,整改工作成效顯著。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成立漯河高中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和工作專班,由市政府領導牽總統籌,教育、編辦、督查、西城區管委會、發投集團、漯河高中等17個部門為成員單位,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面推進漯河高中新校區建設中的各項事宜,專班實行周報制度,每周以周報的形式向“四大辦”匯報項目進度。按照市委秦書記和黃市長的指示批示精神,指揮部和工作專班召開協調推進會議20余次,就項目選址、規劃設計、土地報批征遷、資金籌措進行多輪次商討,項目于2024年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管理實行日研判、周例會、月講評、季總結制度,駐場工作專班實施日研判制度,研究解決施工難題;現場施工指揮專班實行周例會、月講評、季總結制度,每周一梳理總結,每月開展一次講評,每季度總結工程進展,及時優化調整方案,全力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二是有序推進漯河高中新校區項目。根據秦書記、黃市長批示指示精神,以創建“全國一流、中原名校”為目標,聚力推動漯河高中新校區建設。漯河高中新校區建設項目規劃用地350.03畝,建筑面積約17.45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驗樓、餐廳、宿舍、行政辦公樓、圖書館、報告廳、運動場地等。校園規劃以“如意花季”布局,不同院落分植各類主題花卉,大小院落花卉融通、花帶串聯,形成貫穿校園的如意形花海綠帶。目前,漯河高中新校區11棟樓已經主體完工、正在進行二次結構建設,其余6棟建筑正在主體施工,預計2024年底左右完工投用;2024年已經招生1000名學生。建成后的漯河高中新校區將是一個園林式、景區式校區,是一個設施先進、科技感強的現代化智能化校區,能容納6540名學生就讀,能夠有效帶動區域經濟和城區發展。
三是全力打造全國一流中原名校。為確保漯河高中新校區建成“全國一流、中原名校”,按照指揮部安排部署,提前招聘引進教育教學人才,目前已經招聘兩批教師39人,在漯河高中跟崗學習,切實提升該批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學校建成投用后,漯河高中將派駐精干管理和教學隊伍,全面加強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確保學校高位起步。同時,將加強學校和教育先進城市對接交流,加強管理隊伍和教學團隊的培育培訓,迅速打造優質教育教學管理隊伍,確保新建學校快速成為優質名校、品牌名校、中原名校。
四是食品學院成功升本。5月31日,教育部下發文件(教發函〔2024〕115號),同意以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為基礎設立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7月6日,學校揭牌儀式舉行。秋季開學,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圓滿完成1000名本科學生招生計劃。依托中原食品實驗室、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與4所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39人。
五是基礎教育發展優化提升。推動提升中小學校集團化辦學水平,進一步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優質學校和優秀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融合發展模式,6所學校獲得首批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集團。漯河市入選2023年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區域優秀案例;漯河五高何明會老師的班主任技能,被教育部評為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典型經驗。郾城區教育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評為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先進單位。
六是職業教育發展創新提質。3月19日,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河南省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遴選結果的公示》,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教聯合體位居全省第二。該聯合體堅持以科創為引領,推動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實現了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和創業鏈四鏈耦合發展,共創效益鏈,促進融合發展。積極推動高校研發投入和項目謀劃工作,以項目帶動和促進研發,全市教育系統共上報備案科技研發項目104項,第二季度獲得全市市直單位創新生態評價季講評第二名。
三、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一)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方面,針對對產業優勢思考不足、深度融合有待加強、研究不夠深入、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
一是提升助推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能力。組織召開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研討會,謀劃布局研究生層次教育,中原食品實驗室與4所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專項指標39人。積極組織參加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創新之城建設培訓班,為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蓄勢賦能。
二是大力推進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以高校為依托,和區域產業深度對接,加強研發中心、產業學院建設,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積極服務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叮當牛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食品相關企業共建校企研發中心。“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工業設計中心”成為全省獲批的4個高校類工業設計中心之一,填補了我市高校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空白。與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雙匯集團深度合作,做精“雙匯學院”,依托“衛龍”、三全集團、統一企業、思念集團等知名企業,共建衛龍產業學院、大匠烘焙學院、中標檢測學院,發揮產業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三是積極調整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結合我市食品產業優勢,以及食品產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增設相關專業。同時,按照全省職業院校工作安排,逐步調整現有專業,培養培育品牌專業、特色專業,有效解決院校專業設置同質化問題,提升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契合度。
(二)關于重大項目建設有關要求方面,針對教育資源分配與重大項目建設需求不匹配、對縣區指導還不到位問題
一是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委托市規劃設計院編制了《漯河市中心城區中小學及幼兒園專項布局規劃(2023-2035)》,目前專項規劃已通過專家技術會和市規劃聯席會審議,擬提交中共漯河市委規劃和土地委員會審議。
二是實施集團化辦學模式。成立中小學教育集團40余個,通過強校引領、結對幫扶、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動集團成員校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助推新建學校成為優質教育資源。
三是加強縣區學校辦學指導。經開區職業高中、公辦幼兒園項目已啟動建設程序。對經開區新建職業高中、公辦幼兒園項目,市教育局將加強指導,幫助項目快速推進,盡早投用。同時,對新建學校辦學,利用我市現有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支持幫助,助力經開區新建學校高點起步,快速成為優質學校。
(三)在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及推進重點領域重大項目有效投資和建設方面,針對職業教育與食品產業的對接上仍需加強,職業教育理念更新不夠及時等問題
一是推動共育共建。職業院校與企業加強合作,在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師資互派等方面深度融合,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模式,開展工學結合近9萬人次,開展實習實訓和頂崗實習學生8萬多人次,隨崗就業近4萬人。依托雙匯、衛龍等大中型企業創建二級學院,近年來,食品職業學院培育食品類人才1萬余人。
二是加大培訓學習力度。先后組織人員赴廈門大學、天津南開大學等知名高校和全國職業教育先進省市參加職業教育干部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提升管理干部的視野,及時更新職業教育理念,為推動我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組織人員赴四川省宜賓市和重慶市永川區進行學習調研,通過實地參訪和交流座談,全方位了解國家級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四川宜賓和西部職教城重慶永川在產教融合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
三是科創引領產業產能提升。推動科教與產業融通,中原食品實驗室為雙匯、中大生物等近200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多項,突破關鍵技術16項,直接增加企業銷售收入300多億元。升級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建成生產線20條,中試服務產品上市294種,直接增加企業銷售收入113.5億元。打造漯河沙澧國家級眾創空間、漯河“智慧島”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基地,入駐眾創空間孵化器項目318個,成功孵化產品209個。
(四)在重大項目用地等要素服務保障工作方面,針對奶牛場搬遷、城市配套設施不完善問題
漯河高中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多次召開秘書長調度會和工作協調會,商議奶牛場搬遷和城市配套設施建設事宜,目前市畜牧局已找到三個場址(均為老牛場),西城區管委會正在和三劍客奶牛場商討,選定場址遷移事項。配電工程和周邊市政道路等問題已拿出初步意見。長江路土地已組卷上報,等待國土資源部批復,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正在全力協調,土地批復后將盡快啟動建設任務。
(五)在人民群眾及企業和社會反映突出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方面,針對全市教育事業“一盤棋”發展還不到位、學校配餐供給能力不足、師德師風問題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積極編制《漯河市中心城區中小學及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漯河市教育發展規劃研究》,對全市教育進行統籌規劃,推動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整合市直學校外語中學北校區、市直幼兒園交通路校區,在解放路創建漯河小學分校,綜合統籌使用教育資源。統計農村閑置校舍,交予地方政府統籌使用。
二是加強整治提升。開展“營養餐不營養”專項整治工作,整改問題101條。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全力普及“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漯河市568所學校食堂全部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設施建設,全市校園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100%全覆蓋。省政府食安辦7月份發布通報,我市學校食品安全達標率、在線率均排名全省第一。推廣“政府主導、自主經營”的中小學校園餐供應“惠濟模式”,臨潁縣著力打造“學校自營、集中采購、數字監管”三大體系,探索創建臨潁縣教育系統綜合服務平臺的“臨潁模式”。
三是加強師風治理。成立了師德失范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排查制度,通過走訪、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問題線索。對排查出的問題,按照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等進行分類整理,建立詳細問題臺賬,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整改期限。對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堅決予以查處,絕不姑息遷就,一查到底,從源頭上為防治違反師德師風問題提供制度保障。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教育局將以這次人大工作評議為契機,更加自覺主動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解決人大代表和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民生問題,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享受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一是持續進行整改,保障評議高質量。認真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征求的意見和反饋的問題按照時限整改到位。對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認真研究總結,建立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推動教育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切實保障人大評議詢問工作成效。
二是促進深度融合,增強教育支撐力。加快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推動產學研轉創一體化發展,以“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項目載體為引領,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與新質生產力、區域產業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專業設置的調整優化,加強“雙高計劃”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專業集群,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鏈、創新鏈同頻共振。
三是推動優質均衡,提高教育滿意度。堅持以辦好人大評議和建議為抓手,堅持全市“一盤棋”理念,加大教育資源整體規劃統籌力度,推動教育資源布局科學合力,滿足人民群眾就學需求。實施集團化辦學模式,通過托管、聯合、示范帶動等形式,加強對縣區學校的指導,打造更多優質教育名校強校,進一步豐富優質教育資源。強化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提供更多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升教育保障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