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27來源:
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情況的報告
——2024年6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第十二次會議上
市公安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全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情況(以下簡稱《反電詐法》),請予審議。
一、《反電詐法》實施情況
近年來,漯河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站穩人民立場,積極推動《反電詐法》貫徹落實,堅持精準防治和問題導向,強化系統觀念,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運用法治思維破解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治理難題,推動反詐工作從各自為戰向齊抓共管、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末端打擊向源頭治理轉變,初步形成“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良好局面。《反電詐法》實施以來,全市共破電詐案件663起,抓獲電詐違法犯罪嫌疑人1912人,其中運用《反電詐法》行政處罰650人,返還受害人資金6000余萬元,市公安局先后6次受到省公安廳賀電表彰,辦理的養老詐騙案件被央視作專題報道。今年前5個月,全市電詐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56.75%,涉案資金同比下降14.83%。
(一)共建共治抓執行。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組織領導、協調指導作用,有序推進《反電詐法》的貫徹實施。一是高規格優化機構。參照國務院、省政府模式,我市于2023年4月25日,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市際聯席會議制度”(簡稱“聯席會議制度”)優化升級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協調機制”(簡稱“131機制”),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市政府有關副秘書長,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以及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網信辦等單位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副組長,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網信辦、市政府辦公室、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等34個單位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公安局。二是高站位安排部署。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聽取反詐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一系列保障性、機制性難題,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李建倉多次組織專題研究、安排部署。市“131機制辦”組織市檢察院、市中級人民法院、市通管辦、人民銀行漯河支行等單位,就《反電詐法》進行專題研討學習。市委網信辦、市國資委、市公安局、市文廣旅局、市移動公司、市電信公司等6家單位將學習《反電詐法》納入本單位“學法用法”重要內容,分層分級統籌開展有針對性的系統化、專業化培訓。市公安局明確將打防治理電詐犯罪納入績效考核,明確警種職責任務,整合內部合力,強力推動工作。三是高標準督導落實。市人大常委會督促落實《反電詐法》,著力解決組織推進、部門協同、建設保障、考評體系等問題;市“131機制辦”今年以來已先后約談涉“兩卡”問題突出、涉詐重點人員問題嚴重的4家單位和1個縣區(市移動公司、市廣電公司、市建行、市農信社、郾城區);市委政法委將打防治理電詐工作作為依法治市、平安建設重要內容,在今年3月15日召開的全市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會上,專門部署了反電詐重點工作,持續健全完善情況通報、“黃紅牌”警示、掛牌問責等機制,壓實領導責任、主管責任、監管責任,先后對17個電詐案件高發的社區、村鎮發出專項整改督辦函;市平安辦聯合市機制辦,先后16次深入重點縣區和突出問題鄉鎮(街道)開展重點指導、精準幫扶,有力促進了反詐工作的開展。四是高質量協同推進。市“131機制辦”今年以來已召開2次專題會,扁平化線上調度銀行、運營商以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形式推動管控工作落實。各縣、區進一步加大重視支持力度,切實加強人財物保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主動組織召開區級聯席會議,深入推進反詐工作。五是高要求建強隊伍。市公安局依托反詐中心,以戰代訓,通過實戰鍛造出了一支25人的專業反詐隊伍。特別是2023年4月,國家反詐中心推出見面預警勸阻工作機制以來,各縣分局、各派出所也歷練了一批懂反詐、會宣傳的專業人才。
(二)廣泛宣傳抓執行。全市各區、各部門加強定向宣防、精準宣防、全域宣防,著力筑牢反詐防騙高地。市委政法委以平安建設工作為抓手,統籌抓總,夯實各級黨委政府反詐宣傳工作的主體責任。組織各縣區、各鄉鎮、針對轄區群眾開展識騙、防騙宣傳工作,切實增強轄區群眾識騙、防騙能力,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意識,對于因涉電詐黑灰產泛濫造成輿情事件或者電詐案件高發的縣區、鄉鎮采取約談掛牌機制。市公安局依托“一村(格)一警”機制和具有漯河自身特點的“三就一側重”工作舉措,利用我市建立的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四級”反詐微信群,牽頭組織推進全市反詐宣傳工作。市委宣傳部、市網信辦統籌協調媒體宣傳,發揮宣傳主力軍作用,督促媒體和各有關單位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宣傳工作。市教育局、駐漯高校督促學校加強對在校師生的防詐騙宣傳,利用校訊通、家長群等平臺,對學生及家長開展防詐騙宣傳;利用開學季培訓會、反詐大講堂等形式對在校學生開展普法教育,避免其參與電信詐騙或黑灰產業,增強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反電詐法》實施以來,通過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和上街道、趕大集、串戲臺等多種方式,共開展反詐宣傳活動158場,受眾群眾近百萬人次,有力營造了“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氛圍。同時,注重宣傳推廣“金鐘罩”警民聯防平臺等科技手段筑牢反詐屏障,在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市“金鐘罩”警民聯防平臺共推廣關注人數107.53萬人,累計注冊96.06萬人,添加家人人數61.03萬人,累計共有157.09萬個手機號納入平臺保護。
(三)落實職能抓執行。一是落實實名制度筑起“一道關”。移動公司嚴格執行辦卡“五個必須、六個嚴禁、一個簽署”規范性動作,加強外省人員和未成年人的辦卡規范,組織辦卡人員簽訂《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法律責任風險提示告知書》,提醒轉售轉賣風險,確保入網即合規。聯通公司嚴格執行用戶入網實名登記“四必須”“四嚴禁”要求,加強入網源頭管控,防控新增號碼涉案;加強二次實人認證與復機審核,強化存量用戶風險管控,壓降存量用戶涉案數量。《反電詐法》實施以來,共核查短期內注冊互聯網帳號2155戶,今年以來,通過反詐檢測平臺受理處置風險號碼4074戶。電信公司從“受理限制嵌入營業系統、加強企業客戶資質真實性和資料合規性審核、建立稽核崗位復核全量入網電話信息準確性、全面落實渠道人員工號實名制及權限管控”四個方面,最大限度落實實名制辦卡制度。廣電公司對涉案號碼受理較多的網點和個人進行通報處罰,《反電詐法》實施以來,共處罰涉案號碼受理渠道9個,處罰涉案號碼受理營業員8人。二是強化風險防控筑起“一堵墻”。人民銀行漯河市分行指導銀行開展涉案賬戶全流程、全環節倒查和延伸排查并開展現場核查。《反電詐法》實施以來,組織倒查涉案賬戶和關聯賬戶3416戶,督促銀行內部追責260人次。強力督促轄內銀行嚴格落實《河南省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分類分級管理自律公約》,防范新開賬戶涉案風險,壓降涉案賬戶數量。《反電詐法》實施以來,共計約談銀行6家次。指導銀行圍繞一人多戶、頻繁開銷戶、頻繁掛失補卡、變更手機號、長期不動戶等重點特征,開展存量賬戶風險排查,累計排查存量賬戶319.03萬戶,采取管控措施239.21萬戶。三是重拳出擊治理筑起“一張網”。市委網信辦以“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為契機,先后組織開展“清朗·2024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和“清朗·打擊違法信息外鏈”四項專項行動。已結束“清朗·2024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期間,累計處置違法違規網站21個,網絡賬號23個,刪除有害信息145條,批評教育36人次,通報14期42起典型案例。另外,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期間,借助全市新媒體矩陣曝光6起我市典型電詐案例,一天之內,點擊量突破20W+,較好的起到反詐警示教育作用。四是嚴把登記關口筑起“一扇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采取“強化實名認證、優化在線簽名流程、細化非自然人身份認證”三項措施,進一步強化企業實名登記身份信息核驗,守牢登記注冊關口,壓降電詐違法犯罪生存空間。
(四)嚴密防范抓執行。以建強市、縣兩級反詐中心為載體,加強人員整合、數據聚合、機制融合,以專業資源、專業手段、專業隊伍統籌全市精準預警、精準反制、精準勸阻。一是做精事前技術反制。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電信運營商優化電詐信息防范系統,加強與省通管局、省反詐中心協作,日均封堵詐騙APP、域名50個、通話248條、短信3000余條。二是做快事中預警勸阻。深度整合部省預警、互聯網公司推送預警、本地技術部門模型預警和自研發資金模型預警,挖掘整合公安內部、通管部門、社會企業、自身研發等四類資源,建立全量預警數據庫,按照緊急、高、中、低預警等級,分類落實剛性上門勸阻。今年以來,累計推送預警29580條,累計勸阻29455條,勸阻率99.57%,勸阻金額285.54萬元。三是做實事后緊急止付。公安、通管、運營商、市場監管、人民銀行、商業銀行等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建立預警信息直推共享機制,依托24小時在線的96110反詐熱線,開展即刻止付凍結,同步對涉案資金流、信息流進行追溯,力爭最短時間、最快速度為群眾挽回損失,《反電詐法》實施以來,全市共止付凍結涉案資金6000余萬元,返還受害人損失6000余萬元。四是做細涉詐重點人員管控。公安機關牽頭組成“綜治+公安+村委(社區)”聯合工作小組,高效精準推進我市458名滯留境外涉詐重點人員核減工作。截止目前,共核減374人,待核減84人。五是做優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堅持“以打開路,以防為主”思路,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違法犯罪。《反電詐法》以來,共立侵公類案件40起,依法打擊處理183人。
(五)凌厲打擊抓執行。近年來,全市公安機關充分發揮打擊犯罪主力軍作用,堅持以打開路,以“云劍”“斷卡”“斷流”“拔釘”“雷霆”等專項行動為牽引,持續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同時,聚焦“壓降電詐發案,減少群眾損失,提升打擊治理質效”目標,市公安局于今年5月10日起,組織開展為期100天的“盜搶騙”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扎實開展。一是情報引領快速打。整合網絡開源情報、寄遞物流線索、資金穿透研判、類案建模分析等多方情報資源,不斷提升情報靈敏度、精準度。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支撐指導全市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000余起,先后在全國17個省22個市摧毀窩點70余處,抓獲涉詐犯罪嫌疑人2000余人。二是突出重點精準打。緊扣涉詐資金、技術支撐、回流人員、電詐窩點、GOIP、VOIP設備等重點關鍵,開展從案到人、從人到案、從個案到類案的情報研判。今年以來,各大運營商共提供犯罪活動線索203個,助力公安部門搗毀8處詐騙窩點,抓捕嫌疑人38名,繳獲GOIP、VOIP等設備13臺。三是抽絲剝繭提質打。圍繞接報、在辦、已破類案線索和重點人員信息滾動研判,按照“定人、定案、定位”標準,以高質量情報產品支撐精準打擊,積極參與公安部組織的“7.17”專案中,對帶回的154名緬北涉詐回流人員開展審訊研判、深挖擴線,該案批捕率達到了95%,高于全省93%的平均水平。四是聚焦黑灰產業合成打。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國家反詐平臺接收涉案“兩卡”線索495條,同比下降34.70%。其中,涉銀行卡線索411條,同比下降32.84%,涉電話卡線索84條,同比下降50.88%。共抓獲涉“兩卡”犯罪嫌疑人126人,移送起訴涉“兩卡”犯罪嫌疑人129人,使用《反電詐法》行政處罰105人,聯合人民銀行漯河市支行懲戒涉“兩卡”犯罪嫌疑人895人。五是打治并重組合打。《反電詐法》實施以來,漯河市兩級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案件178件340人,批準逮捕123件222人,受理審查起訴408件771人,提起公訴350件640人,監督立案15件17人,追捕追訴237人,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2件。六是聚焦審判職能全鏈打。《反電詐法》實施以來,漯河兩級法院共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46件264人,審結涉“兩卡”幫信、掩隱案件519件967人,通過全鏈條、全方位打擊關聯犯罪,形成了有力震懾。
二、存在的問題
《反電詐法》是第一部專門、系統、完備規范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法律,針對性、適用性、有效性均較強,加強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反詐工作的最有效抓手。《反電詐法》正式實施后,全市在打擊、治理、防范電詐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
一是宣傳教育還不夠精準。部分單位對《反電詐法》的宣傳重視不夠,受眾群體細分不足,特別是對學生、老人、企業財會、未成年人、靈活就業人員等易受騙群體的精準宣傳不夠;宣傳內容泛化,未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來定制化設計;渠道和方式單一,主要依靠傳統媒體和官方渠道,參與度和觸達面不足,未起到全面深入警示教育效果。
二是履職盡責還不夠到位。部分行業單位對當前電詐犯罪危害性認識不足,積極主動履職盡責不夠,沒有結合《反電詐法》進行長遠、系統規劃,抓落實后勁、韌勁不足,積極防范、深入治理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夠有力。比如,金融行業主管單位依據《反電詐法》作出行政處罰數為0,通信行業的主管單位“市通管辦”無行政處罰權。
三是基礎建設還不夠完備。資源投入與實際需求間的缺口較大,預警勸阻和案件研判方面的硬件設施和技術手段還不夠齊全,依賴人力資源,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面對快速演變、花樣翻新的詐騙手段,專業化、高素質的技術支持力量不足,未能為基層一線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菜單式數據支撐服務。
三、下步工作打算
深入貫徹落實《反電詐法》,準確把握立法原義,健全完善“黨政主導、公安主戰、部門主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反電詐工作格局,不斷提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防治能力和打擊水平,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一)進一步抓好普法宣傳。將《反電詐法》作為普法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等活動必宣內容,推動在主流媒體、網站、新媒體等平臺開辟《反電詐法》專題專欄,創作展播一批高質量普法劇、動漫、短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法治文化產品,達到滴水穿石、潛移默化效果。
(二)進一步深化行業治理。嚴格落實行業部門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主管責任,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加大治理處罰力度,堵塞行業漏洞。深入推進涉詐“黑灰產”治理,建立完善風控模型,嚴控涉案新開卡數量,提升涉案終端識別發現能力,開展黑灰APP專項治理,重拳治理黑灰產生態。
(三)進一步夯實反詐基礎。建強反詐中心,大力推進市、縣反詐中心規范化、實體化運行。探索構建“綜治、公安、教育、院校”四級勸阻體系,探索建立高校反詐中心。建精反詐隊伍,分級分類推進全市反詐專家人才庫建設。建立常態化練兵培訓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實戰練兵比武和培訓交流,不斷提升打防治理能力。建立獎勵激勵機制,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有功群眾,更好地激發社會各界的反詐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進一步強化機制建設。以“反詐聯席會議制度”優化升級為“反詐工作協調機制”為契機,以建立健全通報約談機制為抓手,加大反詐工作在全市平安建設考核的比重,對發案較多、涉詐問題突出的區、街道及銀行、運營商營業網點、企事業單位、高校,實行通報排名、紅黃牌警告和掛牌整治措施,倒逼打防治理落地見效,完善市、區、街道三級黨政機關部門聯動,層層傳導壓力,級級壓實責任。
(五)進一步提煉經驗戰法。打擊電詐犯罪,既要“防得好”也要“打得好”,積累網勘研判、資金追繳、對象抓捕、金主深挖等環節的新經驗,提煉全鏈條打擊的新戰法,推進網上一體化作戰轉型升級,不斷生成打擊新型犯罪、合流犯罪新動能新優勢。
(六)進一步深化“無詐創建”。依托“五星”支部創建和“三零”平安創建,強化“無詐村(社區)”“無詐高校”“無詐企業”“無詐工廠”等創建,持續鞏固“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良好局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審議我市實施《反電詐法》情況的專項報告,充分體現了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監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在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支持下,全面加強打防管治建等各項措施,堅決維護群眾財產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不斷推動打擊治理工作再上新合階,為助推現代化“三城”建設,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