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27來源:
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2024年6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 孫向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委托,向常委會報告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以下簡稱《反電詐法》)實施情況,請予審議。
一、執法檢查工作開展情況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十分嚴峻,成為近年來發案數量最多、上升速度最快、涉及面最廣的犯罪類型,嚴重損害人民群眾財產利益和社會安全穩定。開展《反電詐法》執法檢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作用,促進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電信網絡詐騙問題的具體措施,是進一步提升反電詐工作質效的實際需要。
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這次執法檢查,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組長,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監司委委員和市人大代表為成員的執法檢查組。5月份以來,相繼制定執法檢查實施方案,通過漯河日報、漯河人大網和漯河人大微信公眾號向社會發布執法檢查公告,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邀請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工作人員,為檢查組成員開展專業培訓。執法檢查組深入臨潁縣公安局、源匯區公安分局、漯河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市移動、聯通營業網點以及人行漯河市中心支行等地開展實地檢查,聽取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情況匯報和執法檢查組成員的意見建議,全面分析研判《反電詐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期間,網絡調查問卷、法律知識測試同步進行。本次執法檢查緊扣法律規定,聚焦重點領域,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監督實效,達到預期目標。這次檢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聚焦責任落實,確定執法檢查重點。緊扣《反電詐法》有關規定,聚焦壓實部門責任,將公安、教育、電信、金融等作為檢查重點行業部門,將打擊治理、行業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等作為重點方向,緊盯大中專院校、基層社區等重點區域,確保本次執法檢查重點突出、有力有效。
二是創新方式方法,注重檢查實效。堅持常規檢查與隨機抽查相協同,在常規檢查的同時,隨機抽查部分責任主體,通過法律測試、查閱資料、隨機提問等多種方式,多渠道了解法律實施的真實情況,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線上調查和實地檢查相結合,在實地檢查期間,不間斷通過微信公眾號向有關人員發送調查問卷,累計統計分析答卷300余份,整理形成5個方面16條問題交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整改。
三是堅持上下聯動,形成整體監督合力。本次執法檢查以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到我市實地檢查為契機,始終做到省、市、縣三級人大同題共答同向發力,有效帶動全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扛穩自身責任,深入排查,在自查自糾階段累計查糾問題及意見建議60余條。
二、全市《反電詐法》實施情況
全市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主責、行業監管、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狠抓打防管控建各項措施落實,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完善,反電詐工作深入開展,全市貫徹實施《反電詐法》制度執行、工作責任落實、協作機制運行、依法打擊治理、源頭防控整治、反詐宣傳防范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得到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金平和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充分肯定。
一是堅持齊抓共管,反電詐格局不斷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反電詐工作,高規格成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協調機制”(以下簡稱“131機制”),明確34家成員單位、5個縣區的工作職責,形成全市反電詐工作一盤棋;制定漯河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協調機制工作規則,由市公安局牽頭負責協調機制日常事務,組織協調和動員督促各成員單位依法開展反詐防詐工作,同時將反電詐工作納入依法治市、平安建設考核等范疇,健全情況通報、警示掛牌工作機制,不定期開展實地督導,形成齊抓共管格局。
二是強化宣傳教育,反電詐氛圍愈加濃厚。堅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宣傳齊發力,常態化開展進村莊、進企業、進學校等“六進”反電詐宣傳活動,公安、教育、金融、電信等宣傳教育陣地作用較好發揮,初步營造了“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濃厚氛圍。在問卷調查中,92.17%的受訪者表示通過新媒體渠道收到反電詐宣傳信息。全市實現17家銀行機構317個網點、4家通信運營商848個營業網點、998所學校、1269個村(社區)反電詐宣傳全覆蓋,警民聯防平臺“金鐘罩”累計保護全市157.09萬個手機號碼。
三是堅持依法嚴打,反電詐工作不斷深入。市公安局堅持以打開路,以“云劍”“斷卡”“斷流”等專項行動為牽引,對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開展快速、精準、深入打擊,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以建強反詐中心、反詐隊伍為基礎,全天候開展人員預警勸阻、資金攔截止付、警情協調處置等防范工作,做精事前技術反制、做快事中預警勸阻、做實事后緊急止付、做細涉詐重點人員管控。2023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破電詐案件663起,抓獲電詐違法犯罪嫌疑人1912人;全市兩級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46件264人,涉“兩卡”幫信、掩隱案件519件967人。
四是加強綜合治理,反電詐成效不斷提升。初步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的長效治理機制,各成員單位從犯罪源頭加強治理管控。圍繞涉詐“資金鏈”,金融部門建立警銀聯動機制,開展涉詐賬戶全流程、全環節倒查和延伸排查。圍繞涉詐“通信鏈”,通信部門持續推進電話卡安全管理,加強入網源頭管控,今年一季度涉案電話卡開戶地線索同比下降56%。前五個月,全市電詐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56.75%,涉案資金同比下降14.83%。
三、存在的問題
從檢查情況來看,雖然我市貫徹實施《反電詐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一是法律貫徹實施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制度剛性約束不夠強,“131機制”缺乏經常性、針對性的檢查督導、措施落實和責任追究,涉詐綜合治理有待加強。落實法律規定不夠到位,金融、通信等行業主管部門尚未依法作出過行政處罰,司法機關在案件管轄和證據標準把握方面不統一,一定程度存在“同案不同判”現象。
二是依法打擊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電信網絡詐騙呈現詐騙手法加速迭代變化,作案有組織集團化、黑灰產業境外化、科技含量高、犯罪鏈條跨越境內外等特點,作案技術隨互聯網產業發展而發展,目前公安、電信、金融等部門技術反制手段的升級速度還跟不上犯罪模式的變化速度,偵查取證難、辦案周期長,案件難以打深、打透,直接打掉詐騙團伙背后頭目和境外詐騙窩點少,依法打擊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三是宣傳防范實效有待進一步強化。一些部門、企業的宣傳防范責任落實不夠到位,創新探索高質效方式方法不多,宣傳防范時效性、精準性、靈活性不足,綜合效果體現不夠到位。如典型案例宣講不夠入腦入心,新型電信詐騙手段方式宣講不夠及時,防范化解存在一定滯后性等。
四、意見建議
反電信網絡詐騙是一項全民工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弱項,攻克重點難點,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錢袋子”。
一是壓實責任,進一步凝聚反電詐工作合力。要嚴格落實《反電詐法》要求,壓緊壓實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法律責任,持續構建完善齊抓共管、廣泛參與的反電詐工作格局。要充分發揮“131機制”統籌協調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分析犯罪形勢,針對性研究制定打擊防范策略,有效支撐和服務打擊治理工作。要強化剛性約束,定期通報全市反電詐情況、鄉鎮(街道)監測情況,指出問題、督促提升。
二是依法懲治,進一步提高打擊質效。要深化公安機關專項行動,以持續建強反詐中心、建精反詐隊伍為抓手,不斷提升攻堅破案成效。司法部門要統一思想,加強執法辦案銜接,及時研究解決執法司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和辦案爭議,切實解決在罪名認定、證據標準等方面的瓶頸問題。要注重打擊黑灰產業,利用銀行、通信運營商等行業資源,嚴打涉“兩卡”黑灰產犯罪,嚴打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技術支持、網絡賬號等上下游關聯違法犯罪。
三是強化監管,進一步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嚴格落實行業部門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治理。要強化金融行業監管,落實金融治理責任,深入推進涉詐“資金鏈”治理,持續排查清理存量賬戶,嚴格控制新增高危賬戶,及時識別風險賬戶、管控洗錢通道。要強化電信行業監管,各通訊運營商以“誰開卡誰負責”原則,完善風險號碼封停封堵系統模型,提高封停精準度。要強化互聯網行業監管,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定位,深入開展巡查檢測、強化監管處置、依法嚴厲打擊。
四是精準宣教,進一步提高群防共治水平。堅持普宣精宣并重,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宣傳防范工作。要緊盯大中專學生、老年人等易受騙群體,通過以案釋法、現身說法等,提升宣傳防范針對性、精準性。要進一步建強用好我市“四級”反詐宣防體系,廣泛發動群防群治和志愿者力量,創新宣傳方式方法,持續提高社會公眾識別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營造全民防詐反詐濃厚氛圍,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現代化漯河“幸福之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