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來源:
漯河市科學技術局關于代表所提重點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科技局局長 效國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市科技局2023年辦理人大代表所提重點建議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首先,感謝周金輝代表對我市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作的建設性建議。建議凝聚了市人大推動我市現代化創新之城建設的真知灼見和殷切期望,體現了人大代表對科技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市科技局就“激活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助力漯河建設創新之城”重點建議辦理情況匯報如下:
一、建議辦理工作推進情況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創新之城建設目標,以政策為引領、以企業為主體,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八大行動”“十大工程”,以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催生高質量發展“最優增量”,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一)多舉措培育創新主體,壯大科技型企業規模。強化政策宣傳,先后發放《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助企政策手冊》等宣傳資料2000余份;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科技型企業集中走訪服務活動,宣傳政策,了解需求,切實調動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建立完善創新引領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隊。2023年,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85家,完成省定任務的141%,完成率居全省第一;獲批省級“瞪羚企業”9家,是近三年認定總量的2倍;新認定省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1家,實現“零”突破;全年預計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以上。至10月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13.6%,高于省定目標3.6個百分點。
(二)多層次構建政策支持體系,引導企業走創新發展道路。政策是推動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能夠給企業的創新行為增加信心和動力。市委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入實施創新“十大工程”加快建設創新之城的意見》,市政府出臺了《推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攻堅行動方案》,出臺科技金融“科技貸”業務實施方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補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我市創新政策形成了以市級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為牽引,以市級科技獎勵、企業研發后補助、科技創新券、人才支持、稅收減免等普惠性支持政策為支撐的企業創新支持體系。2023年,立項市級重大科技創新專項16項;撥付市級科技專項資金600余萬元;爭取省級研發費用補助資金1408萬元;累計為30家企業發放市級“科技貸”1.07億元;減免2022年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4.74億元,增幅達115%;304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3.96億元,增幅68.81%。
(三)高水平打造公共創新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資源、匯聚創新人才、開展技術創新、培育高科技企業、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加速器。充分發揮中原食品實驗室服務作用,累計開展課題研究257項,突破關鍵技術16項,為省內外256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57次,與想念、三劍客等14家企業簽訂技術服務合同金額5730萬元,有力支持了我市乃至我省食品企業創新發展。2023年,國家食品安全評估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漯河)合作實驗室已獲批并掛牌;新認定省級創新聯合體2家,填補我市空白;獲批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各類省級創新平臺14家;與龐國芳院士工作團隊達成院士工作站建站協議并在河南省招才引智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主會場簽約;召陵先進制造業開發區進入省級高新區培育庫。
(四)大幅度提升研發投入水平,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持續的研發投入是確保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我們強化政策引導,深度謀劃項目,規范財務管理,進一步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內生動力。2023年規上工業企業共入庫備案研發項目2296項,全社會研發投入已歸集上報37.1億元,占全年目標的82%。強化專班推進,建立“明白人”隊伍,引入第三方服務團隊指導,著力破解企業研發難點堵點。至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四有”覆蓋率達85.1%,全省第一,獲省科技廳獎勵300萬元。我市先后2次在全省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11月2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五)大力度推動成果轉移轉化,為企業產學研合作牽線搭橋。成功舉辦全省科技成果(漯河)發布會,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全省食品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現場發布先進成果246項,達成合作意向64項;成功舉辦了“中國食品產業技術發展高峰論壇暨全國食品工業經濟運行發布會”,江南大學科技成果發布會等,組織開展專家企業行、企業高校院所行等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39場次,500余企業參加對接活動。加強技術中試熟化,已建成省級中試基地2個,市級中試基地7個。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先后為南街村集團、三劍客等省內外196家食品企業開展中試服務,中試產品上市294個,直接增加企業銷售收入113.5億元。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技術合同登記324項19.34億元,連續3年實現大幅增長。
(六)高規格打造一流人才高地,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最強有力的要素保障。中原食品實驗室集聚了孫寶國、謝劍平、龐國芳等12名院士,組建了由29名國家杰青或長江學者領銜的13個專業團隊,匯聚了省內6所高校、省外9所高校以及相關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建立了300人左右的專兼職科研隊伍,形成了無可比擬的人才優勢。出臺《漯河市高層次人才支持辦法》《漯河市支持中原食品實驗室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漯河市“三二一”高層次人才培育計劃》《漯河市支持柔性引進人才若干措施》等系列配套政策,創新推出“六可選”政策,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對全職新引進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可在人才住房、子女入學、薪酬模式、就醫保障、編制服務、資金支持等方面自行選擇服務模式,吸引了大批高層次人才來漯發展。落實《關于實施“百千萬”人才計劃助力漯河“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引進本科以上高層次人才9084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七)高質量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簡化企業辦事程序。優化審批服務流程。編制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再造審批業務流程,各級政務服務事項、人員、環節、系統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一件事一次辦”。市級科技獎勵政策實行“免申即享”;企業研發經費補助全程網上申報。依托市政務服務網站、“豫事辦”APP高標準建設“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和人才服務專區,推行人才項目申報、獎勵補貼、安居住房、稅收優惠、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人才服務事項線上受理、限時辦結。我市“創新創業活躍度”指標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兩年位于第四位,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重點建議辦理情況
(一)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市科技局高度重視人大建議辦理工作,將其作為自覺接受群眾民主監督、促進依法科學決策和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體現,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辦理臺賬,明確人大代表建議辦理的任務分工、責任領導和時限安排,定期研究調度、從嚴督促推進,確保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取得實效。
(二)全力推進,注重實效。在建議辦理過程中,定期與代表溝通辦理工作,深入了解、領會建議背景和關注重點,認真吸取代表提出的寶貴意見;有針對性制定辦理工作措施,力求辦理方向不偏,使辦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強溝通,形成合力。主動加強與市發改委、工信局等協辦單位的協調,共同推進建議提出問題的解決和意見建議吸納的落地落實,及時研究解決推進中存在問題,把握辦理進度,確保高質量完成建議辦理工作。
三、存在問題
一是部分企業創新意識不強,追求短期效益,不愿加大創新投入;二是受食品主導產業結構影響,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平臺整體數量較少;三是財政科技投入力度不夠,科技創新政策的引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四、下步工作
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第一戰略和創新“十大工程”,以創新之城建設為統領,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中原食品實驗室高效運行為重點,創新主體培育、高能級平臺建設、科研項目謀劃實施、高層次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為支撐,全力激活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助力創新之城建設。
(一)聚焦一個目標。即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對標對表國家創新型城市5大類30項創建指標,出臺《漯河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方案》,力爭通過2年時間創建成功,以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支撐引領漯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圍繞一個重點。推動中原食品實驗室高效運行,全力打造“五基地一中心”(全球食品領域最強的研發基地、國內最先進的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國際最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基地、全國體制最暢的成果轉化基地、全國最具活力的人才引育基地、全省功能最全的企業孵化中心),把中原食品實驗室打造成為省實驗室標桿和全省萬億級食品產業創新主引擎。
(三)強化五大支撐。一是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行動計劃,強化創新主體培育。二是構建優化“5+N”實驗室體系,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三是打造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強化高層次人才引育。四是緊抓研發推入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強化科研項目謀劃和實施。五是引導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