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的建議》情況的報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金融工作局局長 丁二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金融工作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的建議》情況,請予審議。
今年下半年以來,在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市金融工作局圍繞“三城”建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著力提升信貸投放、切實做好“保交樓”和促消費等重點工作,創新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支持重點領域企業發展,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切實守牢金融風險底線。截至目前,全市存款余額增幅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幅全省第一、小額信貸和個人消費性貸款余額增速全省第三、精準企業貸全省第四、“保交樓”配套融資和清收工作持續保持全省領先,多項工作受到市領導肯定,為我市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一、問題整改情況
(一)金融助力改善消費條件
一是強化金融支持政策。修訂《漯河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考核激勵辦法(試行)》,強化金融制度供給,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出臺了《漯河市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保交樓”配套融資考核辦法的通知》,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圍繞“保交樓”提供針對性、靈活性融資服務,找準融資切入點,加大配套融資投放力度。截至11月底,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0.37億元,同比增長18.60%。
二是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堅持“融資融智”相結合的發展方式,通過招引金融機構來漯開展業務或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融資”,通過參股成立合資公司等手段利用合作方人才資源優勢“融智”,持續加大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的招引力度,為我市企業和個人經營消費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截至11月底,共引入類金融機構2家,分別為漯河市沙澧紓困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漯河德諾創業投資合伙企業,邀請客商來漯考察19次,外出招商13次。
三是創新銀企對接形式。一是定期召開企業融資對接會,以融資路演的形式,現場商定融資方案,跟蹤解決情況;定期排查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把企業問題分門別類,有針對性解決企業問題。二是圍繞擴大金融覆蓋面、提高銀企對接實效,組織縣區、市直單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政銀企對接”百日競賽活動,力爭通過活動達成“百場萬企”的目標。截至11月底,全市各縣區累計舉行對接活動108場次,對接企業9278家次,收集融資需求158.26億元,投放貸款129.6億元。
(二)著力提升金融促消費能力
一是豐富消費供給。引導各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消費供給支持力度,與商家共同開展金融促消費活動,支持消費供給持續恢復,豐富金融消費場景等,督促金融機構主動配合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合理增加消費信貸,重點滿足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金融需求。截至11月底,全市個人消費貸款余額687.45億元,同比增長7.9%,居民消費意愿正在逐步恢復。
二是推動服務升級。督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倉儲郵政業、住宿餐飲業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行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新金融產品,目前全市1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提供與服務業特點相適應的小額貸款產品80余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如信用卡消費抽獎、分期利率打折等活動。截至11月底,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貸款余額39.0億元,較年初增加2.06億元,同比增長5.58%。
三是促進個人消費。督促各銀行保險機構將金融服務嵌入重點人群衣、食、住、行等消費場景,強化消費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滿足重點人群“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金融需求。市金融工作局印發了《漯河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考核激勵辦法(試行)》,將個人消費貸款增幅納入2023年度銀行考核體系,通過考核引導作用,促進個人消費貸款投放。
(三)努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一是不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出臺政策文件,要求轄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執行收費減免政策,嚴格堅持合規收費、公開透明、減費讓利原則,有效減輕企業財務壓力。逐步優化小微金融辦理流程,清理不必要的復雜環節,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前11個月,全市企業、小微企業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分別下降0.81、0.60和0.70個百分點,為市場主體減少利息3.06億元、1.09億元和1.23億元。
二是逐步強化數字金融作用。持續推動“信易貸”平臺擴面增效,通過進一步擴充風險補償金支持企業名單庫、擴充合作服務銀行、發揮風險補償金效能等方式暢通線上融資渠道,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走路”。截至11月底,平臺累計注冊企業170857家,累計融資申請6468筆,總授信金額367.69億元,總放款金額329.06億元。
三是持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對接農業等重要領域。截至11月底,全市共發放小額信貸4518戶、14701.37萬元,總貸款余額戶貸率40.79%,全省排名第三。統籌做好精準幫扶企業篩選、認定工作,推動金融機構加快審批流程。截至9月底,新增精準企業貸款10460萬元,累計貸款金額5.49億元,惠及8643戶脫貧戶和監測戶,幫扶率51.44%,連續七個季度全省排名第四。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市金融工作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作為,統籌推進,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重點領域信貸環境不斷優化。截至11月底,全市存款余額2037.26億元,同比增長12.78%,全省排名第一;全市貸款余額1388.14億元,同比增長11.15%,超額完成全市增長10.6%的任務目標;全市企業中長期貸款362.64億元,同比增長31.9%,高于全省20.5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一。截至10月底,全市個人消費性貸款余額增速全省排名第三;全市存貸款合計3419.04億元,同比增長13.1%,全省排名第五;全市保費收入50.33億元,同比增長0.68%,增速全省排名第五。
二是“保交樓”配套融資工作精準有力。截至11月底,全市“保交樓”配套融資已實現投放項目16個、累計投放4.45億元,“保交樓”項目整體交付率突破90%,提前一個月超額完成省定85%的任務。并已完成16個“保交樓”項目配套融資獎勵資金發放,為中原銀行、建行、工行、農信社4家銀行發放“保交樓”配套融資匹配財政性存款3.47億元,財政資金競爭性獎勵性存放工作機制全省推廣。
三是集中清收工作經驗全省推廣。在不良資產集中清收工作方面,省清收辦發文要求其他地市借鑒漯河稅費征管經驗做法,11月10日,在全省不良資產集中清收盤活工作推進會上,張敏副省長兩次對漯河提出表揚。截至12月24日,市農信社累計清收盤活4.45億元,完成目標任務(3.61億元)的123.22%,全省排名第一。
四是后備企業上市培育成效顯著。支持我市紅福實業公司成功收購1家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寶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申請19家企業新納入省定上市后備企業庫,新增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年共發放資本市場獎勵資金894.4萬元,有效激發了企業上市掛牌積極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人大常委會專項工作評議和專題詢問是對政府工作的大力促進,開展好金融工作離不開市人大的監督支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改善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二是創新政府構建銀企對接模式。對標借鑒京滬等金融發達地區,不斷健全政銀企溝通協調機制,組織形式靈活多樣的政銀企對接活動,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金融支持。
三是推動數字賦能金融服務革新。完善“信易貸”平臺功能,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信息共享,增設股權融資、供應鏈金融、社會融資、等功能模塊,為企業搭建涵蓋豐富金融產品和增值服務的一體化互聯網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立“信易貸”平臺風險補償機制,為合作金融機構通過“信易貸”平臺發放的企業信用貸款提供風險補償。
四是支持企業穩定房產市場發展。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業、資質良好的房地產企業穩健發展,按照市場化原則滿足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積極穩妥推進“保交樓”配套融資工作,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加快建設交付。
五是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指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在貸款利率、擔保條件、貸款期限等方面制定差異化政策。提高縣域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評級,創新推出一批定制化、差異化、個性化的信貸產品,切實提升涉農主體融資便利度。
六是引入機構增強金融整體實力。以引進保險、證券、融資租賃、保理和產業鏈金融公司為目標,充分調動部門、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將上市公司引進和資本引入作為發展壯大市屬國有投資公司的重要手段,鼓勵各公司加大資產盤活力度,把資源變資產、資產變項目、用項目引資金。
七是建設中心打造全棧服務能力。建設集銀行、保險、證券、小貸、融資租賃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為我市企業和個人提供各類金融業務辦理、政策咨詢等全面、集成化的金融服務,定期組織融資對接、路演、金融培訓等相關服務打造“線上”(金融服務平臺)+“線下”(金融服務大廳)雙渠道共同運行的“有形”+“無形”金融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