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來源:
關于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推進情況的視察報告
——2023年10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市人大常委會:
中原食品實驗室是我省唯一由省轄市主導建設的省級實驗室,是落實創新驅動首位戰略、提升我市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謀劃構建“頂天立地”創新體系的重要抓手,被列為我市“一號創新工程”。市人大常委會將實驗室建設推進情況作為監督議題列入今年監督計劃,旨在深入實施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全力助推“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設。
一、視察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主任(黨組)擴大會議安排,教科文衛工委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起草并印發了《關于視察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情況的通知》(漯人常辦〔2023〕61號),并與市政府辦公室、市科技局、中原食品實驗室服務中心等部門加強溝通,9月底擬定了視察工作方案。
10月11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耀軍帶領由部分常委會委員組成的視察組,先后到漯河豫鼎源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華茂駿捷車輛有限公司、中大恒源食品有限公司、中原食品實驗室等處,了解察看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推進和服務企業發展情況,并組織召開座談會,集中聽取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投公司、漯河食品職業學院、中原食品實驗室服務中心等9個部門和單位,及郾城區政府工作匯報。
10月12日至18日,視察組赴安陽市華泰糧油機械有限公司,考察中原食品實驗室輻射服務外地市企業發展情況;赴新鄉市神農種業實驗室、杭州市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未來食品實驗室、杭州市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學習考察省內外省級實驗室建設運營及發展情況。
二、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推進情況
一年多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實驗室“人才高地、創新之源、食品未來”功能定位,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等工作。截至目前,“1+6+N”(1個中心實驗室+6個研究基地+N家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產學研共建模式初具雛形,“六位一體”(實驗室+研究生院+中試基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園區)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正在形成。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先后到實驗室進行調研,并對我市高水平推進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一)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省科技廳負責同志擔任理事長,市政府、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負責同志擔任副理事長,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省直有關部門處室、市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理事會,負責審議實驗室發展戰略、機構設置、經費預決算等重大事項。成立中原食品實驗室服務中心,出臺實驗室章程、理事會章程、學術委員會章程和戰略咨詢委員會章程,完善實驗室制度建設。創新推行科研團隊“雙首席”制,由熟悉食品領域研發前沿的國內外頂尖學者引領科學研究方向,由省內著名專家深耕河南食品行業發展,加快推動科研成果研發和轉移轉化。建立績效管理和評價考核制度,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
(二)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中原食品實驗室凈用地面積405畝,總規劃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主要規劃有任發政院士團隊實驗室、科學家之家和人才公寓、新建實驗大樓、中試基地、研究生院、科創園區和智能化車間等項目。目前,任發政院士團隊研發大樓,8000平方米中試基地,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光譜分析等多個高標準實驗室已投入使用;科學家之家和人才公寓(一期)已完工,部分已入住,二期正在建設;新建實驗室大樓正在進行地上五層施工,2024年9月建成投用;4.5萬平方米中試基地和研究生院完成EPC工程招標,施工單位進場開展工作,2024年9月建成投用;12棟智能化車間已開工建設6棟,預計12月底全部封頂。
(三)科研團隊逐步集聚。出臺了《漯河市高層次人才支持辦法》《漯河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六可選”服務保障若干措施》《漯河市支持中原食品實驗室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漯河市“三二一”高層次人才培育計劃》,成立了由中國工程院任發政院士任實驗室主任,孫寶國院士任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龐國芳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劍平等11名院士和29名國家杰青、長江學者領銜的13個柔性科研團隊,引進42名高層次人才組建9個全職科研團隊,并設立300余個專職科研崗位。
(四)科研成果產出和輻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圍繞“實驗室+研究生院+中試基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園區”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建設,明確新資源挖掘與功能研究、精準營養研究與健康食品創制、食品物理生物耦合制造技術研究、食品柔性化智能裝備開發與應用、食品全鏈條風險因子識別與阻控技術研究等6大方向。先后開展257項課題研究,突破16項關鍵技術,發布36項代表性科研成果;與4家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28家企業簽訂了成果轉化協議,達成124項科研項目合作,轉化73項技術成果,為省內外256家企業提供357次技術服務,與想念、三劍客、豫鼎源食品、華泰糧油機械等11家省內外企業簽訂技術服務合同金額5240萬元,研發的三劍客“快樂酸奶”已進入中試,實現了“掛牌即運營、運營即見效”。
三、存在問題
視察組認為,一年多來,中原食品實驗室在建設、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對標“成為國家級、晉級國家隊”的目標要求,和“人才高地、創新之源、食品未來”的戰略定位,以及“頂天立地”的重大責任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人才高地”構筑任務依然艱巨。專職科研崗位中柔性人才占比較大,人員流動性大,常駐高層次全職科研人員規模較小。一線科研人員福利待遇和國內同等實驗室相比不占優勢,在實驗室行政管理、成果推廣、投融資運營等方面還缺乏專業人才隊伍支撐。
(二)“創新之源”作用發揮還需強化。有關部門在營造創新生態方面力度還不夠大,大部分中小企業重營銷、輕創新,主動參與成果轉化意識不強、投入較少,同質化競爭壓力大。在轉移轉化平臺建設方面,從實驗室到企業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缺少轉移轉化平臺支撐。與市外及省外相關平臺、企業合作交流不夠頻繁,舉辦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的機制尚未完善成熟。在實驗室功能建設上,財政資金長期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還未完全形成,“科技+金融”的社會資本融資體系還未完全建立,“產業基金”還未真正發揮作用。
(三)“食品未來”引領發展還需挺膺擔當。參與全國食品行業重大科學項目課題、引領食品行業相關標準制訂還不夠多,在爭取重點成果中試、轉化等方面渠道還不夠廣、力度還不夠大。目前我市食品產業以初加工、大眾性、中低端產品為主,缺乏具有帶動作用的“健康營養食品引領者”。對照“未來食品”理念,實驗室對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食品產業在營養食品及食品品質的精細化研究、轉化帶動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同時缺乏一定數量立得住、叫得響、吃得開的“黑馬產品”“黑科技”技術,中原食品實驗室品牌在全國食品行業影響力暫時還較為有限,集群效應、規模效益尚未完全凸顯。
四、意見建議
為促進中原食品實驗室順利建設和運營,打造國內產業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和食品科技創新高地,提升食品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視察組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服務發展需求,構筑充滿活力的“人才高地”。要加大“引”的力度。圍繞支撐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創新鏈、產業鏈部署人才鏈,結合我市實際,創新引才方式,堅持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智并行并重,統籌利用招商引資、戰略合作、校企共育等各種渠道,廣泛引進實驗室發展所需人才。要突出“育”的責任。以務實管用為導向,加強平臺育才,充分利用專家工作站、企業轉化中心、孵化器等平臺,及時給基層一線科研人才“壓擔子”,實現引進一個專家,帶出一個團隊,培養一批人才,既引得進“金鳳凰”,也育得出“田秀才”,在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中打造人才隊伍。要打破“用”的壁壘。健全完善科學家參與決策的長效機制,在課題、經費、研究等方面給予科學家充分的自主權。要打破唯資歷論、唯學歷論的選人用人模式,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勇于給擔綱領銜者搭平臺、架梯子。要做好“留”的文章。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為科研人員提供專業化、人性化、精細化的貼心服務,不斷改善科研人員工作、生活環境,讓科研人員充分感受到現代化幸福之城的溫度,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搞科研。
(二)厚植創新生態,打造推動發展的“創新之源”。要完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學習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服務體系建設經驗做法,完善包含需求側、供給側、服務側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立高效、專業的服務團隊,使實驗室和企業之間實現精準“耦合”。建立安全便捷的科學技術成果流通轉化交易平臺,打通從實驗室到企業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助推食品領域科技創新與行業發展深度融合。要加強對內對外合作交流。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有關企業創新發展的宣傳引導,引導企業主動與實驗室對接,參與成果轉化,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實驗室要進一步深化與國內外先進院所、科研平臺、行業龍頭企業,特別是我市相關企業的戰略合作交流;要繼續和有關高校聯合探索人才共育、設立工作站等合作路徑;要積極爭取舉辦在國內國際具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會議會展、成果博覽等會議會務,不斷加強實驗室在食品行業的話語權,不斷激發實驗室創新創造活力。要強化各類要素保障。進一步加強實驗室項目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探索建立同級財政長期可持續投入機制。創新探索社會投融資機制,利用項目融資、技術入股、“科技+金融”等渠道和途徑,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能,激發創新發展動能,助推實驗室蓬勃發展。
(三)聚焦“頂天立地”,以科技之力擎起“食品未來”。要樹立“爭峰”意識,積極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學習借鑒之江實驗室以“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主動融入參與光學芯片開發、登月車算力開發等國家重大戰略科技研究,逐步形成技術儲備與行業標準的“斷崖式”領先的先進經驗。中原食品實驗室要結合食品行業戰略和食品產業前沿領域,深入研究食品產業發展趨勢,以“頂天立地”為戰略目標,以“進入國家隊”為建設目標,以“引領國際標準”為研發目標,“勇攀科技高峰”,積極爭取重大科研項目,參與食品行業標準制定,以標準優勢增創產品優勢、發展優勢,實現創新能級的躍升。要深化“未來”理念,強化食品未來領域技術攻關。牢固樹立并認真踐行“大食物觀”理念,把科技創新與實驗室發展融入現代化河南、現代化漯河建設實踐,立足省、市產業發展,加強食品領域“卡脖子”技術協同攻關,在提質傳統食品、培育新興食品、布局未來食品賽道上提速競跑,促進產業結構的提升。要樹立“品牌”意識,全力推動中原食品實驗室品牌創建。圍繞擦亮漯河“現代化食品名城”金字招牌,加強實驗室品牌聯盟建設,叫響中原食品實驗室“硬核品牌”,全力推動并實現一批優質科研產品向暢銷商品的轉化,不斷做大做強做優食品產業,推動實體量級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