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來源:
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2023年10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主任 齊曉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委托,向常委會報告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情況,請予審議。
一、執法檢查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監督工作安排,8月至10月,執法檢查組緊扣《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和執法檢查重點內容,依法對法律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通過執法檢查,進一步深化了全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有力推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和相關政策落地落實,規范了農產品生產經營行為,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促進了現代化食品名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一是認真制定方案。8月上旬,在充分溝通和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趙耀嵩副主任多次聽取執法檢查方案起草及相關工作情況匯報,研究審定執法檢查實施方案,并第一時間通過漯河日報、漯河人大網和漯河人大公眾號向社會發布執法檢查公告。二是周密動員部署。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耀嵩任組長,市人大農業農村專委委員、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和律師為成員的執法檢查組。8月24日,組織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專題講座暨執法檢查動員部署會,對執法檢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集中專題培訓。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局、市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同志作了表態發言。三是嚴格實施檢查。執法檢查組始終堅持“嚴的標準、嚴的要求”,對標對表法律規定,先后深入“兩縣三區”12個點位進行實地檢查,并組織召開匯報會,聽取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情況匯報和執法檢查組成員的意見建議,全面了解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法律巡視”利劍作用充分發揮。
(二)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檢查重點。執法檢查組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貫穿執法檢查全過程,圍繞實施方案中確定的7項重點內容(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政府及部門法定職責落實,安全風險管理和標準制定,產地監測計劃制定及落實,生產、銷售環節中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承諾達標合格證查驗制度落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案件查處等內容),強化靶向監督、精準監督。針對存在的問題,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逐條逐項分解落實,細化責任清單,制定整改臺帳,明確整改時限。同時,加強跟蹤督辦,督促相關部門邊檢查邊整改,及時了解掌握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三)創新工作方法,注重檢查實效。一是檢查覆蓋面廣。9月份以來,執法檢查組先后深入田間地頭、種養殖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檢驗檢測站點和相關單位,覆蓋生產、銷售、監管各環節,仔細查閱執法監管資料、生產銷售記錄等,與干部群眾座談交流,深入了解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二是征集意見建議廣泛。執法檢查工作一開始,就通過主流媒體公布檢查內容及反映問題的方式,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先后組織召開了農業農村、畜牧等部門中層以上干部、服務對象、各縣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負責同志等不同層面的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580余份,調查了解真實情況,認真梳理匯總座談會和調查問卷征集到的問題建議,整理形成6個方面14條問題的問題反饋清單交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整改。三是注重發揮市人大專委會作用。市人大農業農村專委委員全程參與執法檢查活動,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采取抽查執法卷宗、隨機電話詢訪、暗訪等方式,全面征集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四是市、縣(區)人大常委會配合聯動。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各縣區人大常委會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有力提升了執法檢查的知曉率和參與度,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深入實施。
二、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
檢查組認為: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堅決執行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履行法定職責,依法依規監管,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態勢總體向好,確保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21年4月,全市所有縣區已成功創建“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我市被命名為“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是全省僅有的3個地市之一。
(一)加強組織領導,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嚴格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和“四個最嚴”要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能部門監管責任,落實監管單位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簽訂責任書、承諾書等制度,市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考核評價體系、績效考評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屬地管理責任有效落實。
(二)注重宣傳培訓,共治意識逐步形成。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納入普法責任清單、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三城”建設大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托豫食考核APP系統,督促指導全市食用農產品銷售從業人員注冊登錄系統,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管理知識,全社會共同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氛圍逐步形成。
(三)建立監管體系,監管能力不斷提升。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屬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包保責任體系和市直部門、市縣監管協調聯動機制,進行常態化巡查檢查,不定期開展專項整治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逐步形成“層層負責、網格到村、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網格化監管體系;整合市、縣農產品質量檢測、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動物衛生監督防疫、市場監管等資源力量,升級改造檢驗檢測設備,監管檢測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食用農產品經營違法案件148起,罰沒金額65萬余元。各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共立案查處涉農案件83起,罰款33萬余元。近三年來,全市已累計檢測各類農(畜)產品17萬余批次,檢測合格率99.86%。
(四)加強源頭治理,標準化建設推進有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的通知》和《漯河市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建立了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為載體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推廣指導生產經營主體應用農業農村部、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實施品牌戰略和食品安全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證后監管,支持農業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打造了一批地方特色品牌。截止目前,我市在農產品生產領域制定了20項省級標準、309項地方標準,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基地總面積達到60.2萬畝,已認證綠色食品87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0個,省知名農業品牌39個。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宣傳貫徹力度不夠。宣傳形式單一、覆蓋面不廣、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對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培訓力度不大,群眾知曉率低;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還不強,依法維權和主動參與較少;個別部門對法定職責還存在模糊認識,部分生產經營主體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
(二)執法監管有漏洞。多部門執法監管還存在銜接不緊密、配合不到位現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問題曝光度不夠、信息發布不及時;對農藥獸藥、化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抽檢力度不夠,尤其對流動商販、種養散戶的抽檢率不高、監管有漏洞,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和使用禁限用藥物等問題偶有發生,制假售假問題依然存在;個別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生產銷售記錄記載不規范、保存不完備。
(三)監管能力有待提升。執法監管力量薄弱,尤其是鎮、村監管力量較為薄弱,監管能力、專業化水平還不高;基層站(所)檢測設備陳舊、單一,快檢設備短缺,存在檢測項目少、檢不出、檢不準等問題;市、縣、鄉及相關部門執法協同聯動不夠,信息共享不夠暢通,未能真正形成執法監管合力。
(四)制度體系不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生產經營主體未充分依據質量安全控制、檢測結果等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農產品組織化、標準化程度還不高,“三品一標”認證和品牌培育力度不夠,個別生產經營主體有重拿證輕管理現象,品牌效益作用發揮不充分。
四、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貫徹力度,增強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有計劃、分層次、全方位開展學習培訓,強化對基層監管檢測人員培訓指導,全面提高整體隊伍法律水平。創新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多渠道、多角度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擴大覆蓋面、提高知曉率,引導形成守法經營、用法維權、依法監管、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不斷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加強農產品溯源管理,推廣應用生產技術規范,強化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突出重點對象的監管,持續加大對農藥獸藥、化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加強農業環境監測和產地治理,深化水污染防治、土壤保護修復、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不斷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從源頭保障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
(三)進一步健全完善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水平。壓緊壓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法定責任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加強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整合資源力量,加大財政投入,補齊短板弱項,推廣應用信息化技術和智慧監管手段,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水平。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大專項治理和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完善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無縫監管,織密織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
(四)進一步深化示范創建,加快推進“三城”建設。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持續鞏固提升“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創建成果,進一步健全完善標準體系,加大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力度,推動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加大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標準化示范園區項目建設力度。強化“三品一標”認證和品牌創建,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