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我市防汛應急能力建設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
——2023年6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孫全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我市防汛應急能力建設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情況,請予審議。
一、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汛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落實情況
(一)領導重視,高規格推動。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防汛工作,先后10余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等專題研究防汛救災工作。秦書記、黃市長先后在黨政干部應急管理網絡培訓研討會、市委常委會、黨政聯席會等不同場合對防汛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并多次進行實地調研督導;喬市長先后主持開展了全市防汛桌面演練,現場指揮了全省防汛綜合演練漯河分會場演練及全市防汛綜合演練;其他市領導也分別以不同形式調研督導、安排部署相關防汛工作。5月9日全市黨政聯席會議后,秦書記專門要求市紀委監委介入防汛督導工作,市紀委監委迅速做出安排部署,目前全市共排查隱患416處,整改361處,對一時難以整改的落實了相應的管制措施。
(二)完善體系,高效率運轉。設立了一個防汛指揮部,下設河道防汛、城市內澇防汛、農田排澇和農村防汛三個分指揮部和防汛指揮調度等12個工作專班,實行ABC防汛應急值守,完善了《防汛指揮部工作規則》、《指揮部會商制度》、《汛期排污聯動機制》等機制,確保全市防汛應急指揮體系高效運轉,指令執行不走樣,行動部署不落空。本著“立足實際、突出管用、提升效率”的原則,對《漯河市防汛應急預案》(2022版)進行了多次修訂完善,及時予以發布。
(三)科技支撐,高質量打造。積極打造數字化防汛應急指揮平臺,推動將平臺科技信息化建設維護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通過“招才引智”專門招錄兩名專業信息化技術人才,2021年如期完成了投資863萬元的市應急指揮中心信息化平臺一期項目建設,2022年5月份又安排財政資金371.6萬元用于二期窄帶應急通信網絡擴容建設,努力構建“空、天、地”三位一體的全市應急指揮通信網。
二、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汛基礎能力建設的落實情況
(一)河道防汛方面。一是加強涉河在建項目監管。對我市現有9處涉河在建項目嚴格逐一排查,督促項目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履行安全度汛主體責任,逐一制定度汛預案和汛期施工方案,就近預置搶險物資和隊伍,最大限度消除風險隱患。二是全面排查水利基礎設施。如期完成了76項災后恢復重建目標任務,針對沙河、澧河、潁河212公里河道、381公里堤防、104座水閘(含18座大中型水閘)、泥河洼滯洪區進退洪設施和51公里蓄洪大堤等設施進行了全面巡查排查,切實消除風險隱患。三是落實險工險段責任制。對沙澧河所有未治理的險工險段進行了工程防護,對沙澧河103處險工險段全部落實了309人的“行政、技術、管理”三個責任人,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及任務流程,確保責任不空檔。四是調度水資源保障供水安全。積極協調沙澧河上游水庫向我市供水2.2億立方米,精準調度舞陽縣龍泉水源灌溉工程、沙河新店引水泵站等水利灌溉設施,累計澆地285萬畝次,有效服務了抗旱保秋工作。
(二)城市防汛方面。一是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再次修訂完善了《漯河市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和《城市排水防澇應急操作手冊》,重新明確了51座泵閘的“行政、技術、管理”三個責任人,優化調整了22個易澇風險點、13個下穿涵洞、易澇住宅小區、地下車庫、在建工地、危舊建筑等重點區域的防汛責任人。二是開展汛前隱患排查整治。突出排查整治城區下穿涵洞、泵站閘門、地下管網、道路橋梁等重點區域隱患;已完成市區38處泵站閘門的排查檢修和20余處問題整改;疏挖窨井1萬余座,確保了排水井篦收水的安全順暢;對11條道路和13座橋梁引橋路段進行雷達探測、復核、驗證,及時采取開挖回填、注漿處理的方式,及時消除了117處空洞、脫空、疏松類病害問題。三是優化搶險隊伍物資裝備。優化調整了城市運行、城市排水防澇、城市生命線3大類48支搶險隊伍,重新明確了城區防汛應急隊伍預置點、責任人和聯系方式,實行24小時備勤管理。對全市儲備的274臺移動泵車、搶險水泵等防汛應急設備進行了抽檢,開展了2次下穿涵洞防汛應急搶險救援演練和6個科目的城市排水防澇綜合演練。
(三)農田防汛方面。一是強化農業農田基礎建設。2022年全市共建設高標準農田22萬畝,其中疏浚溝渠207.95公里、修建橋涵678座;2023年全市新建第一批高標準農田9.2萬畝,其中計劃疏浚溝渠71.7公里、修建橋涵187座。計劃年底完工。二是加強重點部位隱患排查。積極組織對全市農田排澇溝渠、農村排水溝和農村易積水橋涵、低洼路段、危房危險建筑等重點部位開展全面排查,共排查安全隱患點46處,已全部整改。
三、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汛物資保障能力建設的落實情況
(一)備足備夠防汛應急物資。今年,全市在雨污分流、河道疏浚、物資庫建設等方面投資近3個億,新購編織袋、砂石料、照明設備、發電機、沖鋒舟等防汛救災物資622萬多元,5月份又專門提請市財政安排了約200萬元的補充采購防汛救災物資資金,提前儲備了一批移動泵車、水上機器人、龍吸水等防汛應急裝備。
(二)推動應急物資倉庫建設。推動形成了以市級儲備庫為核心、區級儲備庫為基礎、鄉鎮(街道)儲備點為補充的空間分布格局,建成市級防汛救災物資2個、縣區物資儲備庫10個(其中郾城區910平米,召陵區820平米的物資倉庫頗具規模)、鄉鎮(街道)物資儲備庫68個、村(社區)物資儲備點1338個。平穩推進總投資5000萬元、建筑面積達9200平方米的漯河市應急物資中心項目,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計劃6月底竣工驗收,該項目建成后將填補我市在防汛救災領域沒有大型綜合性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的空白。
四、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汛隊伍建設的落實情況
(一)建強防汛隊伍。全市共建立市級骨干應急救援隊伍57支3266人、縣區級救援隊伍20支838人、鄉鎮級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63支1300人、村級應急救援隊伍1313支約15000人。積極推動建立一支60人的漯河市消防救援支隊機動大隊(漯河市綜合救援突擊隊),組建了21名防汛專家、49名應急救援專家、38名安全生產專家組成的專家庫,健全了2400人的災害信息員隊伍,基本形成了以綜合應急隊伍為主體、專業應急隊伍為協同、社會應急隊伍為輔助的應急救援體系。
(二)注重培訓教育。重點圍繞“汛情來前怎么防、險情發生怎么辦”這個主題,汛前督促指導各級各行業集中組織舉辦多層次防汛業務培訓班100余場次,積極培養一批防汛工作“明白人、專業人”。5月18日至19日,市防辦集中組織對各縣區(功能區)、市防指成員單位分管副職、業務骨干等開展防汛業務培訓,邀請省市防汛專家和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士前來授課。積極與媒體建立宣傳聯動機制,充分運用網站、抖音等方式,高密度、多頻率、大范圍的進行防汛減災宣傳教育,切實增強了全社會的防汛減災意識。
(三)強化實戰演練。抓牢抓實應急避險、應急搶險兩個關鍵,指導督促各級各部門開展多層次、多樣化、多場景、實戰化、常態化演練100余場次,特別是今年我市作為全省2023年防汛綜合演練分會場,是唯一一個以“實地演練+5G實時傳輸”開展的防汛演練,有效提升了軍地協同和防汛應急處置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盡管我市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客觀上也確實還存在有“防汛物資儲備結構不優、防汛搶險隊伍專業水平不強、基層災情信息上報質量不高”等一些共性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關于防汛救災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23”“321”的防汛要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不死人、少傷人”的防汛目標,切實以這次人大審議活動為動力,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扎實地行動做好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確保我市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