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21來源:
在召陵區天橋街街道漓江路社區,49歲的靳會杰有“三重角色”。她既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又是市、區兩級人大代表,更是社區居民心中的“小棉襖、好閨女”“好姐姐、好妹妹”“靳媽媽、靳阿姨”。
大爺大媽的“小棉襖、好閨女”
作為人大代表,靳會杰為民發聲,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成了大爺大媽口中的“小棉襖、好閨女”。
7月18日上午,在漓江路社區3515家屬院的一棟居民樓前,靳會杰和居民坐在小板凳上拉家常。72歲的拓金秀說:“好閨女,前兩天下大雨,小區內積水嚴重,能不能改造一下下水道?”靳會杰笑著說:“放心吧,我這次來就是為了收集老舊小區急需解決的問題的。這個問題我會統籌考慮。”
家住光明南路的苗玲,不愿隨兒子到大城市生活,成了一名“留守老人”。靳會杰經常去看望老人,解決老人生活中的問題。她被苗玲親切地稱為“小棉襖”。靳會杰在社區收集到60多位獨居老人的意見,寫了人大代表建議,呼吁給獨居老人更多關愛,并推行“一鍵四響,智慧養老”社區關懷模式,贏得廣泛贊譽。
作為人大代表,靳會杰積極為民履職,做好群眾的代言人。她經常深入各小區和居民家中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從2018年當選召陵區人大代表到2023年當選市人大代表,她提出了二十多條關于民生的建議。這些建議都被落實了。
同齡人的“好姐姐、好妹妹”
“姐,讓孩子在這里學習吧。我今天工作太忙,沒時間照看她。”7月19日上午,居民田麗娜到社區辦事大廳,把7歲的女兒交給靳會杰后匆匆忙忙地走了。
靳會杰把孩子帶到社區幸福學堂,安排志愿者為孩子找來書籍并指導孩子閱讀和學習。靳會杰說:“為解決孩子放學后無人管或家人無力管的問題,我們利用社區的活動室設立了‘四點半課堂’,免費為居民提供托管服務。在暑假和寒假,這里更是孩子們學習和娛樂的好地方。家長把孩子留在這里后就可以放心地去上班了。”
靳會杰用愛心和細心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贏得了孩子們的歡心、換來了家長們的安心。她成了社區同齡人的“好姐姐、好妹妹”。
長期以來,靳會杰把社區小窗口打造成聯系服務群眾的便民大平臺,建設“幸福社區+幸福小區+紅色驛站”,探索出“社區+小區+線上”三位一體服務模式,推動辦事服務聚集、生活服務下沉、個性化服務聯網,設立黨群議事站、人大代表工作室、黨建(黨員)活動室,開設“小杰說事”直播間,成立“小杰夜鷹”巡邏隊,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好評。
孩子們的“靳媽媽、靳阿姨”
在靳會杰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一幅畫。這是11歲的孟文青畫的《我的靳媽媽》。畫上有認真工作的靳會杰,旁邊寫著“我愛您,靳媽媽”。
靳會杰動情地說:“孟文青品學兼優,非常喜歡畫畫且很有天賦,但是家庭非常困難,父親有病,母親無業,還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姐姐。了解她的家庭情況之后,我對她進行了長達6年的結對幫扶。母親節當天,她送了我這份珍貴的禮物。”
這是靳會杰熱心助人事件中的一件,也是漓江路社區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如今,志愿服務成了漓江路社區的一個品牌。由社區老黨員、人大代表、退休工人、熱心居民組建的“天橋義工”志愿服務隊,以雷鋒為榜樣,扎根社區服務群眾,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他們提供的服務有理發、磨刀磨剪子、修車修鞋、補衣服、義診、法律咨詢、教育咨詢等。
近年來,漓江路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持續創新志愿服務形式、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該社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四個100”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聯絡工作示范站、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