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9-23來源:
臨潁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臨潁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河南省鄉村工匠、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好人”陳慶偉多年來把鄉村當作履職舞臺,把聯農帶農當做使命責任,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鄉村全面振興工作中的作用,讓過去貧窮落后的小村莊一躍成為全省示范村。
一、當好政策法規“宣傳員”,夯實法治建設“主陣地”
作為土生土長的油坊陳村的陳慶偉,先后獲得文化和旅游部“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作為縣人大代表,陳慶偉主動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宣傳,帶頭學習宣講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利用空閑時間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共同學習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讓人民群眾全面了解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深刻內涵,通過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增強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意識,讓黨的新理論和好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履職中,他把推動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作為一項重要的職責使命,利用各類平臺積極開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增強了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同時,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加臨潁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鄉村振興等執法檢查和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題調研,為法律法規深入實施建言獻策,在助力人大及其常委會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中發揮代表作用。
二、當好社情民意“聯絡員”,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
作為代表,他積極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圍繞落實全縣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緊扣黨委決策部署、緊扣重大民生關切、緊扣鄉村振興建設,在充分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愿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在反復打磨中提升每一條建議的“含金量”。兩年來,單獨或聯合其他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作為油坊陳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長,他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把代表聯絡站打造成黨的政策“宣傳站”、化解矛盾“減壓閥”、群眾冷暖“連心橋”、代表履職“監督崗”、增長知識“大課堂”。三年來,共接待選民群眾200余人次,回應或解決問題100余條,不斷增強接地氣的廣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書寫全過程人民民主大文章。
三、當好產業發展“引領員”,打造鄉村振興“樣板間”
圍繞臨潁縣悠久的梳篦文化,陳慶偉2008年創辦臨潁縣一心梳制品廠,經過十多年發展。已經逐步完善走向規模化生產。陳慶偉認為。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一人致富不算富,要帶領更多村民富起來才算富。他堅持把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陳慶偉的帶領下,2020年5月,臨潁縣巨陵鎮油坊陳村成立了“臨潁縣油坊陳村非遺文化合作社”。陳慶偉帶領廣大社員開展木梳制作、梳篦技藝傳承、研學體驗等業務。合作社已帶動60余戶社員成功創業創收,為當地200多人實現再就業,走出了一條聯農帶農持續增收的新路徑。2022年,油坊陳非遺文化合作社被授予“河南省示范性文化合作社”。合作社的木梳產品也被授予“第十屆全國扶貧產品”。
現如今,蓬勃發展的經濟、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諧的鄰里關系、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構建了油坊陳村一派文明祥和謀發展的生動圖景。
陳慶偉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深感使命光榮,在今后的履職中,將繼續立足代表崗位,勇挑重擔、扎實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共建美好幸福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