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16來源:
關于《漯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審議稿)》編制情況的說明
——2023年4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閆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就《漯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審議稿)》(以下簡稱《總規》)作如下說明,請予審議。
一、編制必要性
?。ㄒ唬┴瀼芈鋵嶞h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的需要。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標志著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兑庖姟分赋?,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發揮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統領各類空間利用,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
?。ǘ┩苿愉鸷咏洕鐣哔|量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市各類空間規劃在支撐城鎮化快速發展、促進國土空間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規劃類型過多、內容重疊沖突,審批流程復雜、周期過長,調整過于頻繁、不夠科學等問題,難以適應我市城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編制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整體謀劃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有利于更好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漯河爭當全省“奮勇爭先、更加出彩”排頭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跑出漯河“加速度”提供優質空間保障。
二、編制過程
2019年9月,市政府召開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動員會,對全市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動員安排。隨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人員先后40多次深入縣區、70余次深入市直相關單位,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問題進行座談、研究,深入鄉村調研累計400余次;會同編制單位召開線上線下會議60余次、討論會100余次,先后8次組織學習規劃知識,4次外出考察學習國土空間規劃先進經驗。通過上述工作,按要求順利完成了“雙評估”、“雙評價”和“三區三線”劃定等工作,我市被評為全省“三區三線”劃定舉證工作質量高的兩個市之一,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了交流。
(一)領導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始終高度關注《總規》編制工作,圍繞城市性質定位、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規劃剛性引領等提出明確要求。今年3月21日,市委書記秦保強主持專題召開會議,聽取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編制單位《總規》編制情況及成果匯報,與會市領導和相關單位人員圍繞城市風貌、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生態環境等進行深入討論,并提出意見建議。針對這些意見建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第一時間組織專門人員進行了專題研究分析,并就產業結構、城市功能以及風貌特色等相關主要問題在規劃編制成果中進行了優化完善。4月10日,市長黃鈁主持召開市政府第三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該《總規》,同時明確在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前,要持續在規劃完善提升、優化“三生”空間、確保務實管用、強化剛性約束等方面再研究、再深化,確?!犊傄帯犯涌茖W、更加合理、更便于實施。會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時按要求對規劃成果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ǘ┚幹扑悸非逦1敬我巹澚⒆阄沂匈Y源稟賦,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謀劃戰略定位和目標,把產、城、水、人、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區域融合,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強化規劃實施保障。一是堅持落實重大戰略,擔當區域責任。落實國家、省區域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都市協同戰略和流域協同戰略,加快融入鄭州都市圈,確立我市“1個目標、5個定位”。二是堅持綜合統籌,強化底線約束?;谫Y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安全要求,明確重要資源利用上限,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作為開發建設不可逾越的紅線。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結合不同尺度城鄉生活圈,針對實際服務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務功能,改善服務便利性。優化居住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重點提出醫療、康養、教育、文體、社區商業等服務設施和公共開敞空間配置標準和布局要求,提高中心城區路網密度,構建安全舒適的慢行系統,提高人居環境品質。四是堅持“多規合一”,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以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目標,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評估體系,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
(三)征求意見廣泛?!犊傄帯烦晒纬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征求了各縣區政府、市屬功能區管委會以及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等38個單位的意見建議,并通過公示,廣泛征求了社會層面的意見建議。每次征求意見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都及時會同編制單位認真研判、合理吸納,對《總規》反復進行修改完善。4月19日,省自然資源廳在我市組織召開《總規》專家評審會。經充分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市《總規》成果立足漯河地域特征和資源稟賦,編制工作基礎扎實、指導思想明確、邏輯結構清晰、規劃內容全面,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內容要求,同意通過該《總規》。同時,從區域協調發展、環境影響評價、防洪與水資源利用、綜合防災減災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會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編制單位按照專家評審意見,對《總規》進行了再優化、再完善。4月25日,市黨政聯席會暨市委規委會全會再次對《總規》進行了研究審議。對會議提出的相關要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編制單位迅速予以落實,形成了目前的審議稿。
三、主要依據
《總規》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主要部門規章有自然資源部《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等。參照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實施意見》(豫發〔2020〕6號)、《漯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漯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漯政辦〔2019〕61號)等。
四、主要內容
《總規》共十二章、二百零一條。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則,明確了規劃的目的、原則、范圍、期限和強制性要求;第二章規劃基礎,從我市地理特征、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綜合實力等方面出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作出客觀評價,并明確存在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挑戰;第三章城市性質與目標戰略,明確以“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為發展目標,科學提出“藍綠筑底、三鏈同構、城鎮協同、鎮村聯動、中心聚能”五大戰略;第四章優化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明確以“三區三線”為基礎,嚴守底線、優化結構、強化分區管控,著力構筑“三圈三廊三帶”總體格局;第五章至第七章,圍繞落實省下達我市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和我市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出統籌安排;第八章圍繞建設美麗生態宜居城市,從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城市“黃、藍、綠、紫”四線管控等14個方面,對優化中心城區功能布局,提出明確要求;第九章從歷史文化保護角度出發,提出要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鄉風貌;第十章明確要不斷完善市域綜合交通、綠色市政設施、公共安全防災等基礎支撐體系,加快推進健康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提升城市韌性;第十一章圍繞資源保護與高效利用,對建設用地、林業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節約集約等,提出明確要求;第十二章對規劃傳導和實施保障作出安排部署。
五、主要特色
?。ㄒ唬┛茖W劃定“三區三線”,實現保護保障雙統籌。我市共劃定耕地保有量面積267.57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8.72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96平方公里。這個成果實現了保護與保障兩兼顧。一是通過爭取,最終省下達我市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控制指標239萬畝,較原定指標縮減了2萬畝,為我市長遠發展、空間拓展爭取了很大靈活度,同時也保障了舞陽鹽化工產業相關探礦區開發空間。二是通過爭取,最終省下達我市城鎮開發邊界擴展系數為1.24,新增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1平方公里,加上批而未用約27平方公里,我們還有68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可保障10年以上空間需求,加上本輪規劃“十四五”末還將調整,我們的發展保障完全沒有問題。
?。ǘ┏爸\劃融入鄭州都市圈,增強協同發展新動能。編制過程中,結合漯河本地實際,圍繞國土空間戰略定位與指標體系等方面開展重大專題研究,分析論證漯河在空間戰略謀劃對接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扎實做好與鄭州都市圈融合發展等國土空間布局思路,并從交通廊道延伸、產業空間協同等多個角度提出具體意見建議,得到省有關部門認可,推動原有“1+4”鄭州都市圈升級為“1+8”格局,為漯河融入鄭州都市圈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撐。
?。ㄈ﹦撔绿剿鳌帮w地經濟”模式,打造高端產業科創地。著眼破解中心城區工業圍城、解決郾城行滯洪空間約束、整合食品產業招商,探索“飛地經濟”,立足“三圈三廊三帶”總體發展格局,聚焦東部現代食品產業帶,高標準謀劃建設漯河國際食品產業園,全力做實鄭漯食品產業帶,研究“飛地經濟”規劃措施,劃定7平方公里啟動區及拓展區等范圍,優化市域產業空間布局,激發市、縣(區)、鄉(鎮)產業科創動能,打造全市產業發展新高地和高質量發展引爆點、增長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們在《總規》編制過程中,雖然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進行了反復修改,但仍有不周全、不嚴密之處,敬請提出意見建議。
以上說明和《總規》,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