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16來源:
關于我市落實“雙減”政策情況的報告
——2023年4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閆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落實“雙減”政策情況,請予審議。
一、“雙減”工作開展情況
(一)明確責任,健全工作機制
“雙減”工作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把“雙減”工作作為“一號工程”,成立了市級“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政府主導、教育協調、部門聯動、縣區為主”的工作機制,由教育協同相關部門,統籌謀劃,有序穩步開展“雙減”工作。領導小組相繼組織召開全市“雙減”工作推進會、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專題會,明確相關部門具體責任,制定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切實保障了“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二)突出重點,扎實推進治理
校內強化減負增效,重點做好三項工作:
一是規范課堂教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組織開展教學視導,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研究,成立21個學科工作室,開展教學合作和經驗交流,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二是強化作業管理。建立“市級規劃—縣(區)推進—學校落實”三級聯動作業管理機制,落實作業公示制度和統籌協調制度,加強作業內容、形式、總量的科學統籌,提升作業設計質量,全市建立作業公示制度學校數、出臺作業管理辦法學校數、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不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學校數均達100%。開展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設計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評選優秀案例698個,并擇優在線上展示,引導廣大教師分層設計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三是實施課后服務活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采取“5+2”模式,即每周五天、每天至少2小時的課后服務時間,開設各類活動項目50余個,構建起答疑輔導、課外閱讀、特長教育為主的課后服務體系。同時,發揮少年宮、科技館等場所作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等活動,遴選聘用了200多名符合條件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學校課后服務,既豐富了學生課后生活,又減輕了家長接送學生負擔。
校外強化規范管理,重點開展兩項工作:
一是開展學科類培訓機構“營改非”和“備改審”工作。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我市原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228家,全部為線下培訓機構,已完成“營改非”“備改審”工作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共計143家,后又累計壓減機構122家,目前我市有義務教育階段非營利性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21家。
二是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辦學治理。相繼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百日行動、“監管護苗”2022年暑期專項行動、預收費監管自查自糾專項行動,多部門聯合執法,市縣兩級聯動檢查,以“零容忍”的態度查辦了一批重點案件,嚴懲了一批違法主體,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在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百日行動”中,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300余人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1500多家,先后對20余家校外培訓機構給予黃牌警告,對40多位機構負責人進行約談,對25家校外培訓機構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對2家違規開展培訓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給予紅牌關停注銷。《漯河堅持三個強化凝聚工作合力 扎實開展校外教育培訓整治聯合執法》榮獲全國“雙減”工作優秀案例。
(三)注重規范,實施常治長效
相繼印發《落實“雙減”工作考評辦法(試行)》《關于做好全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工作考評辦法(試行)》《漯河市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細則》等文件,建立考評制度,推動“雙減”工作常態化管理。校外培訓治理形成執法常態,通過聯合執法、定期執法、不定期回頭看等措施形成執法常態;采取集中檢查、分組檢查、推磨式檢查等方式把控執法過程;建立聯合執法微信群,以日排查、日報告、周反饋等形式強化執法成效。公布市縣相關部門監督舉報電話和郵箱,拓展線上舉報渠道,在全省范圍內首創“隨手拍”小程序舉報,堅持“凡舉必查”,逐項排查核實,做到“底數清、問題實、處罰明”。“隱形變異違規學科類校外培訓查處”工作共接到舉報電話43件,舉報郵件17件,“隨手拍”舉報有效線索39條,全部查處落實。
二、“雙減”工作存在問題
一是課后服務資源問題。我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收費較低,缺少專項經費補助,部分學校在所需設備購置、師資酬勞支付等方面捉襟見肘;現有專業教師較少,課程設置相對單一,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部分學校場地受限,課后服務無法保證實施范圍、服務對象全覆蓋。
二是“雙減”隊伍建設問題。各縣區教育局所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股多為掛靠,從事“雙減”工作相關人員往往身兼多職,個別時間分身乏術。專業執法隊伍建立存在空檔,現有監管人員多屬于事業編制,無法取得執法證。
三是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問題。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審批工作未進行完,預收費資金監管松散,預收費資金監管存在一定的風險。
三、“雙減”工作措施打算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加大“雙減”政策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微信群、宣傳欄、主題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廣泛深入開展“雙減”政策宣傳,讓社會、家長、學生明確“雙減”政策的實施意義,消除家長的疑慮,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二是加強協同育人。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多方加強家校溝通,明確家校育人責任,努力凝聚減負共識,防止學校“減負”的同時家長“增負”。
三是加強資金管理。嚴查課后服務資金挪用情況,市“雙減”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管理,定期檢查學校課后服務經費計劃、收取、公示、支出等工作。嚴禁縣區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擠占課后服務經費。
四是加強保障支持。各級編辦、財政等有關部門在編制、資金上給予保障支持,根據師生比例和學科結構補齊教師編制缺額;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配套設施,實施財政補貼;同時,加強“雙減”工作隊伍建設,確保“雙減”工作人員配置到位、資金支持到位。
五是加強聯防聯控。市“雙減”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之間協調聯動,牽頭部門由市縣政府負責人統籌協調,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強常態化管理,暢通舉報渠道,確保“雙減”政策落實落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