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對市教育局等12個部門工作評議的建議》情況的報告
——2022年10月18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十次會議上
市醫療保障局 李衛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市醫療保障局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對市教育局等12個部門工作評議的建議》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市醫療保障局以人大評議為動力,聚焦“政策宣傳、基金監管使用、醫保信息化”三個重點整改問題,推動醫保改革再深化、經辦服務再提升、工作作風再轉變,三項主要問題整改分別取得“全省試點、全省第一、全省首批”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整改情況
(一)“醫保政策宣傳還需進一步加強”方面。一是拓展宣傳渠道。在漯河日報設置“醫保專欄”、電臺設置“醫保之聲”欄目、電視臺開設“醫保大講堂”,定期發布醫保政策,解讀醫保熱點難點問題。建設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國家、省市醫保制度文件、藥品目錄和醫保分類報銷政策。依托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藥店顯示屏、結算窗口、宣傳欄,設置醫保政策板面、擺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海報,公布醫保報銷藥品目錄、醫保費用結算政策。在鄉村主干道打造醫保政策宣傳長廊,宣傳城鄉居民醫保政策。二是打造宣傳隊伍。挑選業務骨干組成醫保宣講團隊,聚焦群眾反映的醫保熱點、難點、堵點問題,開展基層醫保宣傳培訓,指導基層開展醫保政策宣傳活動。定期對醫院醫保辦主任、藥店醫保工作負責人、參保單位醫保工作人員進行醫保政策和業務培訓,打造由服務對象組成的醫保政策宣傳隊伍。在縣域范圍內探索建立由醫保工作管理員、醫保工作聯絡員、醫保工作指導員組成的醫保政策宣傳隊伍,開展醫保政策宣傳工作,讓基層群眾了解醫保政策、弄懂醫保政策、享受醫保政策。三是創新宣傳形式。創新出了“一筆”“一畫”“一喇叭”,加上“撲克”和“電話”的特色宣傳形式,將醫保政策通過圓珠筆、舞陽農民畫、農村大喇叭、撲克牌、咨詢服務電話等形式,藝術地、形象地展現出來,讓群眾感興趣、能聽懂、記得住。同時,緊貼群眾所需、疑惑所在和利益所求,編排了醫保戲曲進行巡回演出,印制了手提袋、紙扇等醫保紀念品免費發放,在寓教于樂中讓黨的醫保惠民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醫保政策宣傳工作得到了省醫療保障局的充分肯定,我市被確定為醫保政策“百縣千鄉萬村”宣傳宣講活動全省試點,全省醫保宣傳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二)“基金監管使用亟待進一步科學規范”方面。一是嚴格醫保基金支出管理。制定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辦法,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探索醫共體總額付費,對舞陽、臨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打包付費、按季預付。在基層醫療機構推行城鄉居民門診統籌按人頭付費,進一步保障參保居民門診醫療待遇。通過完善醫保支付方式,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加強醫保基金使用監管。建立醫保醫師制度,將監管對象由醫療機構延伸至醫務人員。探索推進信用監管,組織全市2000多家定點醫藥機構在“信用漯河”網站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開展專項治理,通過現場檢查、交叉互查、數據篩查、督導專查,實現定點醫療機構檢查全覆蓋。累計查處定點醫院、藥店1695家次,拒付、追回醫保基金6614.8萬元,移送司法機關6人,省醫療保障局稱贊基金稽核“漯河模式”為全省做出示范引領。三是促進DRG付費更加科學合理。將DRG細分組由665組調整到810組,確保分組基準點數貼近臨床實際。把DRG點數法和床日付費相融合,制定出臺了具有我市特色的DRG點數法床日付費辦法,破解了DRG付費長期住院病例難題,受到國家評估組的肯定和好評。四是提升基金科學管理水平。加大醫保基金運行分析管理,不斷提高基金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保障了醫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在國家醫療保障局開展的全國醫保基金運行評價中,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基金運行評價排名全省第一。
(三)“醫保信息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方面。一是建成醫保信息平臺。通過鋪設醫保網絡專線,組織定點醫療機構網絡接入,建成了縱向貫通、橫向互聯、安全可靠的醫保信息骨干網絡。二是上線運行醫保新系統。全力推進醫療機構貫徹國家醫保標準工作,順利完成業務編碼維護和我市全部79項醫保門診慢特病病種、128項醫保按病種結算病種和“兩定”單位等信息維護、審核,將“地方方言”轉化為“國家通用語言”。精心做好醫保新老系統切換工作,確保國家新醫保系統上線期間群眾能夠享受正常醫保待遇。三是實現醫保移動支付。依托“豫事辦”大力推廣醫保電子憑證激活應用,實現群眾參保繳費、醫保信息查詢、省內門診和購藥結算、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以及在線繳費、在線就醫、在線購藥等“一碼通”。在市中心醫院、市醫專二附院實現了醫保移動支付上線應用,參保人員在手機上就能實現醫保電子憑證建檔、掛號、繳費、報告查詢,實時進行醫保結算,一鍵完成醫保統籌基金、個人賬戶、自費費用結算,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我市成為全省首批開通醫保移動支付的省轄市。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醫保服務大局展現新作為。疫情防控保障高效到位,堅持“錢等疫苗”,在全省率先足額上解疫苗費2.59億元,支付接種費用2500萬元。先后3次降低核酸檢測價格,有力支持建立“全民免疫屏障”。醫保扶貧成果鞏固拓展,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持續做到“基本醫療有保障”。醫保傾斜政策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3.02億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工作被評為“好”等次。“萬人助萬企”活動扎實有效,幫助包聯企業解決難題16件,立足職能及時解決企業存在的醫療保障問題,被評為“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單位。
(二)醫保惠民改革收獲新成效。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明顯,DRG付費改革省級試點實現實際付費,18家試點醫院住院病人次均費用8368元,較去年的8583元同比下降2.5%,平均住院日8.82天,較去年的9.71天同比下降9%,降低了群眾醫療費用。門診特定藥品范圍逐步擴大,將185種治療癌癥、罕見病等重特大疾病藥品納入門診特定藥品范圍,參保患者在門診購藥也可報銷,緩解了參保人員的就醫經濟負擔。藥品集采帶來更多實惠,落地國家及省級集采藥品645種、醫用耗材52種,其中冠脈支架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讓人民群眾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職工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開始實施,參保職工在普通門診就診就能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三)醫保經辦服務取得新進展。降低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藥店服務質量保證金,預留比例由10%調整為5%,每年可增加流動資金4000多萬元。開展“點對點”服務,解決參保單位繳費、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等問題。采取“線上+郵寄”不見面服務,對轉診轉院醫保經辦事項實行“線上辦”。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選定56家定點醫藥機構開通普通門診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6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5種試點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市醫療保障局被評為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先進單位,醫保窗口被授予2021年度“紅旗窗口”,日常經辦工作被省醫療保障服務中心評為優秀單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提高基金監督管理水平。加強醫療保障數據統計分析,持續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保持打擊欺詐騙保高壓態勢,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基金使用管理環境。
(二)加快推進DRG付費改革全覆蓋。根據試運行情況修訂完善相關支付政策,盡早啟動全市所有定點醫療機構DRG付費改革,實現我市定點醫療機構DRG付費全覆蓋。
(三)持續提升醫保信息化服務能力。以自動化辦公、智能監管、數據統計分析、信息安全防護四大系統和醫保網上服務大廳、智能場景調度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為參保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暢通、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四)常態化開展醫保法規政策宣傳。圍繞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醫保政策宣傳,讓人民群眾能夠充分掌握醫保政策,享受醫保待遇,增強醫保政策的可及性和廣大群眾的醫療保障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