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來源:
漯河市農業農村局關于代表所提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
——2022年10月18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十次會議上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羅 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市農業農村局2022年辦理人大代表所提建議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今年,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重點建議為王月妹等代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管護力度的建議》(第215號)。接到建議辦理任務后,局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明確要求,落實責任,精心辦理,確保了重點建議辦理工作順利進行。一是壓實責任。成立重點建議辦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落實、業務科室具體承辦”的推進機制和“辦前了解背景、辦中隨時溝通、辦后要出效果”的工作要求,確保任務夯實、責任壓實、工作做實、建議落實。二是深入調研。圍繞代表們所提問題和建議,對標對表國家、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措施,深入有關縣鄉、農民合作組織、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題進行專題調研,認真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認真梳理分析,研究制定措施。三是積極溝通。建議辦理過程中,積極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鄉村振興、水利、電力等相關單位溝通對接,研究具體工作。同時,多次與王月妹代表電話聯系,征求辦理意見,匯報辦理進度。7月底和9月底,又專程與王月妹代表見面,進行當面溝通、探討、答復,得到了代表的認可和指導。四是注重實效。針對建議辦理中制定的具體措施,由責任科室制定工作臺賬,分管領導定期督導檢查,跟蹤問效,及時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確保代表們所提建議真正落到實處,推動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有序快速發展。9月28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邵成山帶領督辦組,對我局承辦的建議辦理情況進行督辦。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并與基層干部群眾、農業專家、人大代表深入交流,詳細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生產效益等情況。邵主任指出,市政府及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代表重點建議辦理工作,注重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力量,及時研究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全力實施項目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應該給予肯定。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注重規劃引領,科學合理布局方面。
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累計投資22.76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01.2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4%,畝均增產糧食75公斤;打配機井36683眼,開挖疏浚溝渠1061公里,建設硬化機耕路1922公里,配套變壓器4222臺,植樹275萬株;建成農技推廣區域站物聯網監測系統26個、智能水肥一體化應用示范基地17個、耕地質量監測點32個。今年投資3.42億元的22萬畝高標準農田已于5月初全面開工,整體工程進度達到87%,居全省第一位。一是注重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市、縣(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統一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及時對接十四五規劃和水利工程建設、生態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等要求,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措施,為相關項目協調推進、集中實施提供保障。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在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突出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統籌整合相關部門相關項目,科學規劃重點區域,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突出規劃建設重點,改善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環節,配套完善灌排設施,提高抗災減災能力。三是注重灌排結合。認真吸取鄭州7.20特大暴雨洪澇災害教訓,在設計工程時,克服重灌輕排的思想,把灌溉和排澇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提高排澇系統設計標準和建設標準,提高防澇排澇能力。四是注重生態建設。農田林網建設所使用的苗木堅持喬灌結合、以喬為主,切實減輕干熱風、倒春寒、霜凍、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的不良影響。五是注重工程實效。農田工程從設計到建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方便群眾使用,確保田間基礎設施堅固、耐用、方便。六是注重標準體系。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重點圍繞耕地質量、灌排能力、田間道路、農田防護、機械化水平、科技應用水平、建后管護等建設內容,結合農作物區域規劃、水利工程建設、生態建設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等要求,建立健全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七是注重規劃編制。近期,縣區正在按照省農業農村廳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編制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全市規劃新建高標準農田61萬畝,提升改造74萬畝,預計規劃編制工作年底前完成。
(二)提升建管水平,嚴格責任落實方面。一是強化部門聯動。市、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加強與鄉村振興、交通、水利、農機、電力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村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到統籌兼顧,精準發力,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科技應用水平、綜合生產能力,避免重復建設,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綜合效益,不斷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融合度,形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局面。二是強化項目管理。及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資構成、群眾籌資投勞金額、項目建設內容、開工和竣工時間、項目負責人和舉報電話等內容對項目區群眾公示,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項目建設的透明度。根據省廳要求,今年我們明確要求高標準農田項目招投標要合理劃分標段,提倡工程總承包,全市22萬畝建設任務15個項目中,有8個項目實行了工程總承包,避免了“小碎標”、“人情標”。我們引入群眾監督機制,要求萬畝項目區專業監理人員不低于2人,要求監理人員吃住在工地,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同時,嚴格按照財政資金報帳支付要求,結合工程預算、進度等情況,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及時足額撥付工程建設資金。三是強化工程管護。去年5月份開始,我市對機井等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了排查整改,縣區投入資金8382.331萬元,共排查機井36683眼,整治維修機井14168眼,占比38.6%;擬報廢機井2490眼,占比6.8%,問題機井基本得到修復。據統計部門測產,2022年全市夏糧種植面積221.08萬畝,平均單產達到514.43公斤、增幅0.35%,總產113.73萬噸、增幅0.44%。在今年旱情這么嚴重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收成,與農田灌溉等設施持續、長久發揮效益是分不開的。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漯河市高標準農田設施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漯政辦〔2020〕55號)和《關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的意見》(漯政辦〔2021〕47號),督促縣區按照畝均投入不低于6元的文件要求,將管護經費列入縣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目前,各縣區已經落實管護經費718萬元,市財政已下達100萬元農田設施管護獎補資金和480萬元農田水利建設獎補資金,為落實農田工程管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三)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最大效益方面。一是強化宣傳。市、縣區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多種渠道宣傳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向群眾宣講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的、意義,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發放宣傳單。印發簡明扼要的宣傳單,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政策規定、項目投資、主要建設內容和效益、聯系和投訴電話等印在宣傳單上,增加項目的透明度。三是積極動員。項目鄉(鎮)、村確定后,縣鄉分管領導逐村動員,就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面對面地和群眾溝通交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群眾的疑難問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為項目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四是探索機制。進一步推行土地集約化經營模式,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和吸引金融資本、民間資本等投向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農民群眾建設主體、受益主體和管護主體的作用,確保高標準農田建得好、管得好、效益好,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二、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著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低,配套設施老化,急需改造提升;工程設計建設重灌溉、輕排澇;管護經費落實困難,農田設施損毀后不能及時修復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建示范區,提升農田標準。9月2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豫政辦〔2022〕92號),計劃“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經積極爭取,我市獲得70萬畝建設任務(2023-2025年),總投資約25億元,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5.7%,面積占比居全省第三位,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環境生態化標準進行建設。預計到2025年,全市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243.2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9.4%,除去預留發展建設用地,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為全市糧食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二)灌排并重,提高排澇能力。認真吸取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經驗教訓,堅持灌溉和排澇并重,杜絕顧此失彼。在以后的工程設計上,聘請專家對縣區招標確定的規劃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前統一培訓,督促設計單位認真、細致做好實地勘察、調查研究,掌握確切基礎數據,高標準設計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橋涵跨度、通排水量和排澇溝渠高程、深度、斷面、流量;在項目投資允許的情況下,項目區主要排澇溝渠采用透水花磚鋪面,在保證雨水滲漏下泄的基礎上,提高排澇能力和使用年限。
(三)強化督導,保證質量進度。一是分包縣區督導。市農業農村局成立多個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導組分包縣區,及時發現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協調解決。二是實行約談機制。對工作不重視、進度慢、問題多,連續兩周排名靠后的縣區,及時報告市政府,由市政府約談相關縣區的主管縣區長;對工作持續被動,影響全市整體進度的,約談縣區主要領導。三是強化跟蹤問責。項目縣區對承擔項目建設的鄉鎮和施工企業,建立嚴格的獎懲措施和跟蹤問責機制,全面落實各項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優良、進度居全省前列。
(四)冬修水利,實施“夏病冬治”。當前,秋收基本完成,開展冬修水利的時機已經到來。我們要抓住秋冬季節這個有利時機,以全市二十個低洼易澇鄉鎮為重點,引導縣區全面開展“夏病冬治”,對全市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特別是排澇溝渠進行排查整治,將農田排澇溝渠主要堵點全部打通,保證我市不出現大的農田澇災。
(五)加強管護,持續發揮效益。一是做好宣傳工作。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自覺同破壞農田設施的行為作斗爭。二是持續推進管護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繼續督促有關縣區足額落實管護經費、管護制度和管護人員,進一步探索推進保險機構開展農田設施管護工作。三是開展“管護月”活動。在11月份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月”活動,進一步掀起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高潮,營造工程管護的氛圍和環境,真正把農田設施管護工作落到實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通過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工作,我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拓寬了服務“三農”工作的思路,推動了各項工作的持續健康開展,但與市人大領導的要求和各位代表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們將以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為抓手,創新發展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加大推進力度,狠抓任務落實,務求工作實效,力爭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