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來源:
關于我市防汛應急能力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2年6月21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七次會議上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孫全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全市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
一是領導重視,構建了高效應急指揮體系。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防汛應急能力特別是防汛指揮體系建設工作,先后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市黨政聯席會議、市長議事會議、市周交辦會議等專題研究防汛應急工作,劉書記、秦市長等領導也分別不下20余次到市應急管理局實地走訪調研、督導檢查、安排部署相關防汛應急能力和防汛指揮體系建設工作,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對我市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全面支持。鄭州“7·20”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時組織并安排各級各部門針對《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進行了全面學習傳達和多次研討反思,深入系統查漏補短,堅持把教訓變教材、把教材變方案、把方案變行動,建立健全了以屬地管理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分類管理、軍地聯動、條塊結合、上下協同的防汛防御體系。設立了一個防汛指揮部,下設河道防汛、城市內澇防汛、農田排澇和農村防汛、應急救援救災等12個工作專班,由市防指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制定了市防汛指揮部工作規則,建立了汛期排污聯動機制,確保防汛指揮體系高效運轉,指令執行不走樣,行動部署不落空。積極打造數字化防汛應急指揮平臺,去年如期完成了市應急指揮中心信息化平臺一期項目建設,今年5月份又安排財政資金370萬元用于二期窄帶應急通信網絡擴容建設,努力構建“空、天、地”三位一體的應急指揮通信網。
二是立足實用,優化了防汛應急預案體系。本著“充分汲取鄭州“7·20”教訓、立足漯河實際、夯實防汛基礎、突出實戰管用”的原則,我市先后4次對原防汛應急預案進行了大的重塑性修訂完善,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黨政聯席會議分別對8個縣區、應急、水利、城管、農業農村部門的防汛預案進行了專題研究和安排部署,市防辦組織專家分別對8個縣區的防汛預案進行了評審,全市已經基本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防汛預案體系。4月份,市防指向社會公開發布了《漯河市防汛應急預案》,修訂后的預案較好解決了“高效扁平化應急指揮、前方后方指揮協調聯動、預案由厚變薄”等以往反復出現的問題,我市4個防汛應急響應層次和標準均有所“提級”,突出了“誰啟動、誰響應、誰指揮、誰執行、誰終止”5個應急響應基本要素,堅持把因沙澧河上游暴雨或上游水庫泄洪等因素致使我市河道水位增加、河道流量加大等情況也納入了應急響應的先決啟動條件,實行了預警與響應一體化管理。同時,全市組織各縣區、各部門、大型企業開展多層次、多樣化、多場景、實戰化、常態化防汛演練,特別是5月20日我市采用“實地演練+視頻實時傳輸”技術開展了防汛應急綜合演練,共設置13個演練現場、涵蓋53個演練科目、100多家單位參與、3562人參演,以實戰磨煉提升軍地協同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建強隊伍,增強了防汛應急救援能力。目前,全市建立骨干應急救援隊伍51支2744人;按照市級100人、縣級50人、鄉鎮20人的防汛搶險隊伍建設標準,建立了縣區級救援隊伍20支838人、鄉鎮級救援隊伍63支、村級救援隊伍1313支,基本形成了以綜合應急隊伍為主體、專業應急隊伍為協同、社會應急隊伍為輔助的應急救援體系。進一步強化各層級防汛業務培訓教育,積極培養一批防汛工作“明白人”、“專業人”,組建了38名安全生產專家、49名應急救援專家、21名防汛專家組成的專家庫,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共2400人的災害信息員隊伍,進一步提升了查災、核災、報災的精準性、及時性,成功創建了2個國家級和7個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4個省級示范單位。
四是夯實基礎,強化了安全度汛關鍵要素。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應急值班值守制度,認真謀劃9個應急管理項目,積極采取城區防汛的“夏病冬治”和城區周邊河道“四水同治”等方法,著力加強雨污分流工程、外圍河道綜合整治、城區泵站建設。全面盤點維護防汛救援物資裝備,設立村級物資儲備點1313個,提前預置儲備了2822.54萬元的防汛物資和設備(其中縣級儲備1624萬元),投資740余萬元購置了一部X波段天氣雷達、一臺聲學多普勒流速儀、一臺高精度RTK,今年5月份又安排資金201.97萬元用于購置防汛搶險救援物資裝備,為市消防支隊購置3臺排水機器人、一批水域救援器材、一套遠程供水系統。2021年7月18日至9月底,面對我市大部遭遇多次特大暴雨、多地降水突破歷史極值的嚴峻形勢,市防指啟動多次應急響應,有效應對了7輪強降雨,確保了全市安全度汛,省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吳忠華專門對我市“9·24”防汛典型做法作出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予以經驗推介。
五是爭取支持,加快了災后恢復重建進程。2021年積極爭取中央救災資金3066萬元,分配社會捐贈資金4496萬元、市級配套資金136.39萬元、分配捐贈物資折合價值810多萬元,發放救助資金865.1953萬元,冬春救助受災群眾55898人,救助因災倒塌受損住房恢復重建居民166戶,發放補助資金229.36萬元。加快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積極爭取省下達我市災后恢復重建項目3類67個項目,總投資1.27億,目前項目開工率100%、完工66個、投資完成率94.8%(未完工的1個項目為水利發展資金項目,按要求計劃2022年底前完工)。積極推進總投資5000萬元、建筑面積達9200平方米的市應急物資中心項目建設,目前,項目勘察、初步設計、施工設計等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六是突出整改,防控了各類安全風險隱患。及時印發了《漯河市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災害教訓推進問題整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認真梳理出12項整改任務,建立工作臺賬,全程跟蹤督導,從嚴從實從細推進問題整改落實,打好以案促改、能力作風建設的組合拳。同時,堅持把不間斷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改作為安全度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基本抓手,緊緊抓住防汛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不間斷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對排查出的430余處風險隱患實施“問題、任務、責任”清單管理,對425家地下空間和地下開關站(配電站)開展專項整治,對暫時難以消除的風險隱患實行“一對一、點對點”重點防控。多方籌措項目資金6625萬元,治理沙澧河險工險段41處,重啟了澧河舞陽縣左莊至田陳段治理工程(目前7處險工險段已完工5處,另兩處已完成90%),全面加強了河道險工險段的治理。
二、存在問題
一是風險防范意識需要進一步提升。各級各部門“大應急、大安全”理念不強,一些領導干部防大汛搶大險意識不強、能力不高,風險防范意識和底線思維不足,導致有時應急響應不迅速、不果斷、不堅決、應急處置辦法不多。
二是應急處置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順暢,還存在一些認知短板、制度短板、能力短板等問題,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高效聯動的意識不夠強,一些單位習慣性講客觀條件多主觀因素少、講部門職責多全局任務少、講困難阻力多想辦法措施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體防汛應急應對效率。
三是防汛專業力量需要進一步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專業化程度不足,專職救援隊伍較少,各類應急救援資源分屬分散于各部門、各行業。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普遍缺乏防汛專業技術人員,防汛“明白人、專業人”不多。
四是防汛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因年久失修,河道防洪標準偏低、險工險段較多,一些農田溝渠存在不同程度的斷點堵點、管理維護不到位,防洪排澇作用發揮受限。
五是災情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規范。一些風險預警信息發布不及時、不全面、范圍不廣、知曉度不高,基層災情管理信息人員業務不熟,風險防范意識能力不強,查災核災報災的時效性、精準性、專業性一直是薄弱環節。
六是物資儲備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各縣區應急物資儲備庫數量少,布局不合理,物資儲備種類單一,分口管理、分散調撥、分散配送的現象比較普遍,應急部門普遍缺乏能夠直接可以使用調撥的應急物資集中儲備倉庫,儲備庫建設選址難,社會儲備缺乏激勵機制,村級應急物資儲備基本為零,難以滿足防汛應急救援工作的精細化要求。
三、下步打算
一是提升防汛隊伍綜合素質。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訓詞精神和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鄭州“7·20”暴露出的問題,打好以案促改、能力作風建設的組合拳,堅持以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綜合減災(安全)示范社區創建為主要載體,建強基層防汛搶險救援隊伍,健全基層查災、核災、報災工作機制,為災害預警防范、應急處突、災害信息上報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是嚴格落實各級防汛責任。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值班值守制度,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防汛救災責任和日常風險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領導責任,把各項防汛責任落實到防汛各層級、各環節、各崗位,組織開展汛前督導檢查,推動形成防汛工作合力。
三是增強群眾風險防范意識。籌辦多批次、多層次的防汛業務培訓班,積極培養一批防汛工作“專業人”、“明白人”,堅持把“7·20”災害案例等納入各級干部每年度培訓內容,扎實開展防汛應急知識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全覆蓋、多層次開展宣傳,不斷提高社會公眾風險防范能力。
四是強化搶險救援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極端天氣和重大風險研判機制,量化風險預警和應急響應啟動標準,強化風險預警和應急響應一體化管理,形成高效的扁平化應急指揮體系。常態化實戰化組織開展防汛應急演練活動,認真謀劃編制申報一批防汛減災救災能力提升項目,加快推進市應急指揮中心二期項目和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完善全市應急指揮“一張網”。
五是全面排查整治風險隱患。堅持把隱患排查整改作為安全度汛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盯河道防汛、城市內澇、農田積水等重點部位,在除險加固的基礎上全面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對查出的安全度汛隱患實施“問題、任務、責任”清單管理,限期閉環整改,確保平安度汛。
六是足量儲備防汛應急物資。本著多備寬備、應備盡備、有備無患的原則科學增加儲備數量、種類,備好備足防汛應急搶險物資,提前在搶險點位預置編織袋、鉛絲網籠、砂石料等防汛物資,確保在搶險關鍵時刻能夠調得出、用得上。
七是突出抓好問題整改工作。嚴格落實落細《漯河市深刻汲取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教訓推進問題整改工作方案》,細化工作舉措,明確完成時限,建立整改問責機制,切實把整改落實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將整改成果轉化為長效機制抓牢抓實,切實提升防汛各項工作水平。
市人大常委會安排開展這次視察調研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意義重大,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自查體檢機會,真誠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委員多給我們指出問題,多提出寶貴意見,多給予指導幫助。下一步,我們將以這次人大審議活動為動力,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扎實地行動做好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為深入落實新時代漯河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奮力推進現代化漯河建設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