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來源:
漯河市人民政府
關于代表所提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
——2021年12月21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政府辦公室主任 任會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政府委托,現將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所提建議、批評和意見(以下簡稱“建議”)辦理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總體辦理情況
2021年,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共交辦人大代表建議230件,其中重點建議9件。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市政府將人大代表建議辦理與各項工作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解決了一批事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積極向好的態勢。目前,230件建議已全部按時按要求辦理完畢,并書面答復人大代表。其中,135件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占58.7%;85件已列入規劃正在解決,占37%;因目前條件限制需以后解決或留作參考的有10件,占4.3%。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反饋意見表176份,全部為“滿意”或“基本滿意”,未收到“不滿意”的反饋意見。辦理過程中,主要做了五個方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辦理人大代表建議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法定職責,作為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密切聯系群眾、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途徑,作為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實效的重要抓手,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各位市長對建議逐件閱批,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牽頭督辦,定期過問辦理情況,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確保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完成。
(二)健全辦理機制。印發了《關于認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的通知》(漯政辦﹝2021﹞17號)等文件。建立健全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指導、市政府牽頭協調、人大代表積極參與、責任單位具體承辦的四位一體辦理機制。完善了交辦、分析、調研、溝通、答復、督辦等各個環節工作規程,持續加強檢查、協調、督促和指導,切實提高辦理工作質量。
(三)抓住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對重點建議逐件制定辦理方案,專題研究,定期會商,重點督辦,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對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或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建議,開展專題調研,摸清現狀,找準癥結,推動辦理工作與重要決策相結合、與政策落實相結合。
(四)匯聚各方力量。堅持把溝通協商、凝聚合力貫穿于建議辦理全過程,把好意見采納關、辦理答復關、結果反饋關“三道關口”,堅持辦前認真傾聽代表意見,摸清底數、精準施策;辦中就具體問題主動溝通,采納合理建議,增進理解互信,努力達成共識;辦后及時向代表反饋落實進度,虛心接受評議評價。
(五)強化督導考評。把建議辦理工作納入漯河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評體系。制定《市政府系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工作臺賬》,實行臺賬式交辦、動態化管理、全過程監督,每月開展建議辦理情況集中督查,針對辦理結果不滿意的,即時責令承辦單位查找問題、限期整改,二次辦理仍不滿意的,予以通報批評并取消評先資格,在年底目標考評中扣減相應分數。全年組織召開市人大重點建議辦理四方協商會2次,各類督查活動43次。
二、重點建議辦理情況
(一)路文華等3位代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高規格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市領導分包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指標專項方案》《漯河市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等文件。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政府重點工作,將評價結果與年度目標考核、評優評先、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掛鉤。二是開展助企活動。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39名市廳級領導、108名市直部門一把手分包110家重點企業,90個市直部門的740名縣級干部和16名后備干部包聯1320家企業。實施服務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提升工程。搭建全省首個“政策計算器”云服務平臺,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構建五級解決問題閉環機制,并與周交辦月講評、周例會等有機結合,強化“點辦理”和“批處理”,問題解決率保持在99%以上。三是建設數字政府。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完成7個單位6個信息系統項目的遷云上云、資源變更,兩大門戶、三大能力中心、五大基礎平臺上線試運行,首批38個市級自建系統完成對接,梳理出法院房產查控、農信社信用支撐、扶貧大數據監控等10個應用場景。推進“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統一認定使用,建設“無證明城市”,實現“一證通辦”。取消調整行政職權371項,基本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力”。涉及民生領域的高頻事項,實現“秒批秒辦”。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大幅壓縮審批時間。四是激勵奮發作為。印發《關于建立干事創業風險事前報備和容錯免責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實施辦法(試行)》。依托“碼上監督·馬上辦”二維碼監督平臺,1000多個承擔對外服務、審批等職能的科(股)室和服務窗口接受實時評議。持續深化“中梗阻”專項整治,共排查問題135項,已整改完成91項、需長期推進11項。建立營商環境違紀違法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對3起破壞營商環境的違紀違法案件進行立案處理。我市在2020年度省營商環境評價中居全省第6位,成功創建國家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二)李香穩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完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建議。一是完善貸款風險緩釋機制。印發《關于設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的通知》《漯河市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金管理使用辦法(試行)》,由市財政和各縣區、功能區共同出資5000萬元,設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目前正與各銀行對接具體簽約事項。二是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出臺《漯河市獲得信貸提升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在政府性融資擔保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擔保費率降低至不超過1%。與省再擔保集團達成合作協議,擬共同出資5億元成立市級政府性擔保公司。
(三)吳付紅等11位代表提出的關于開展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的建議。印發《關于做好全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學校主導、家委會主管、學生自愿原則,嚴禁學校和教師參與收費,嚴禁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參加,嚴禁集體補課及濫發津補貼;建立健全收費管理制度,每生每月收費最高不超過80元,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后服務。目前,全市共有459所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工作,涉及學生和教師分別為21.77萬名和1.37萬名。舞陽縣和漯河小學、漯河市第二初級中學、郾城小學被評為河南省2021年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縣(區)典型案例和學校典型案例。
(四)馮廣軍等4位代表提出的關于在城區加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議。編制《漯河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9-2035)》,出臺《漯河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暫行辦法》《漯河市主城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將充電樁列為新建住宅和老舊小區改造必要內容,接入物聯網監管平臺,滿足居民充電需求。今年全市累計建成公共充電站33座,在100個老舊小區安裝1020個充電樁。未來3年,計劃引入社會資本1億元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構建“專用網+公用網+自用網”三網協同的充電服務網絡。
(五)楊曉芳等12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種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一是制定出臺政策。出臺《關于加強“漯”字良種育繁推工作助力“三鏈同構”的實施意見》《漯河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實施方案》,對通過國家、省級品種審定的新育成糧食作物品種(系),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共落實獎補資金90萬元。二是強化主體培育。目前,全市共有種子經營企業16家,大型成套生產、加工設備100多臺套,倉儲10萬多平方米。金囤種業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金秋種業、郾豐種業、北原種業被認定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市種子企業共有科研隊伍9支,科研人員61人,其中博士學歷6人、碩士學歷31人。三是推進基地建設。建成以大型種子企業為龍頭、各大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骨干的種子繁育基地16萬余畝,累計選育高產、優質、多抗、廣適和適應機械化作業、設施化栽培的新品種35個,年產種子1億多公斤,已成為豫中南較大的種子生產和商品種子集散地。同時,在海南省三亞市重點布局漯河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面積32.76畝。四是加強市場監管。全面開展種業市場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督檢查,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另外,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未測評的重點建議辦理有四項:一是李益民等10位代表提出的關于建立漯河市金融大數據平臺的建議。2021年6月,我市金融服務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包含金融服務數據庫、金融服務門戶、大數據風控平臺、可視化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實現銀企在線對接、企業360度畫像、信用評級等功能。平臺已與國家“信易貸”和省“信豫融”平臺實現對接,與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創業貸平臺業務實現對接。駐漯11家銀行已入駐平臺,共上線發布44項信貸金融產品,其中,“中標貸”產品已授信放貸30筆、放貸總額8024萬元,“創業貸”產品已授信放貸11筆、放貸總額1285萬元。二是王海蛟等3位代表提出的關于成立漯河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的建議。12月15日市長議事會已原則通過《漯河市組建中心醫院醫療集團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一步將根據會議精神,繼續對《實施方案》進行完善提升,穩步推進市醫療集團組建工作。三是翟戰福等3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城市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的建議。市政府已成立業主委員會建設工作領導專班,各區和街道(鄉鎮)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出臺《漯河市業主委員會建設實施方案》《漯河市業主委員會建設工作臺賬》,目前我市小區業委會成立率81.46%,計劃2022年6月底前成立率達到100%。四是賈長鷹等3位代表提出的關于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建議。制定《漯河市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市長辦公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我市未來五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思路及工作計劃。《漯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已納入立法項目庫,正在按計劃推進。投資7.86億元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正式投運,日處理能力1500噸,年發電量2.3億度以上。投資近4000萬元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已立項,預計2022年6月建成。確定老街街道為全市首個垃圾分類示范片區,采取“垃圾分類+物業服務”模式,投放10臺智能分類設備,建設2座高標準垃圾分類24小時服務站,改造100個垃圾分類收集點,試點區域居民知曉率達到99%、參與率達到80%以上。
三、其他建議辦理情況
在辦好重點建議的同時,市政府認真分析歸納代表提出的其他建議和意見,特別是抓好代表和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各類民生問題辦理。如李艷、黃俊麗等代表提出的關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的建議。出臺《漯河市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實施方案》,實行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連續3年將中小學建設納入市重點民生實事,掀起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校建設高潮,累計投入資金30億元,20所城區新建中小學校全面招生,新增學位5.2萬個,全部采取名校聯辦模式,投用即成為高起點優質學校,獲得社會各階層高度贊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市政府在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個別承辦單位調查研究還不夠深入扎實、溝通聯系還不夠充分順暢、答復格式不夠規范、落實措施不夠具體、跟蹤問效不夠及時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務實進取、開拓創新,認真傾聽民意,廣泛吸納民智,高質量完成建議辦理任務,努力把體現人民群眾意愿的每一個建議辦得更好、更實、更加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