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來源:
關于檢查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
《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的
報 告
——2021年12月21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 陳會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委托,向常委會報告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兩條例”)執法檢查情況,請予審議。
一、執法檢查工作開展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決策部署,著力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統一安排,市人大常委會對市“一府兩院”及發改委等31個相關部門實施“兩條例”的情況進行了檢查。為更好推動執法檢查工作深入開展,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及時向市委常委會作了專題匯報,市委書記劉尚進強調,要把握重點,拉高標桿,創新舉措,突出效果,實實在在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執法檢查自8月份啟動以來,按照省人大常委會和市委要求,完成了動員部署、部門自查、實地檢查、督促整改4個階段的工作。從總體情況看,這次執法檢查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ㄒ唬└叨戎匾?,精心組織。一是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兩條例”執法檢查實施方案,成立以李思杰主任為組長,各位副主任及秘書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8個專項工作組。組織召開由“一府兩院”、市直及駐漯31個部門、5個縣區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動員會,李思杰主任作動員講話并對執法檢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二是緊扣“兩條例”內容,逐條逐項明確相關部門重點任務分工。結合我市實際,在省定執法檢查內容的基礎上,創新增加了“周交辦、月講評”事項涉及營商環境問題的解決和落實情況。三是編印《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法規資料匯編》,組織執法檢查組及“一府兩院”相關人員認真學習領會,夯實了執法檢查的法律基礎。
?。ǘ┩怀鲋攸c,確保實效。一是要求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責,找準找實深層問題,認真深入研判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實開展自查自糾。二是在市人大機關和行政服務大廳設立意見箱,在《漯河日報》發布公告,廣泛征集社會各界對我市營商環境工作的意見建議。向市紀委監委、各縣區政府、各級人大代表、民主黨派人士、企業負責人等發放征求意見函300余份,召開不同層面座談會12場次。結合自查自糾和反饋意見,梳理問題共計275個,及時轉交政府及相關部門研究解決。三是執法檢查組實地督導各類企業及相關部門50余家,現場了解意見建議整改落實情況。目前,轉交轉辦問題已整改到位248個,27個問題正在持續整改。
?。ㄈ┠酆狭?,統籌推進。堅持創新監督方式,將執法檢查與多項重點工作套合推進,省市縣三級人大聯動監督,進一步放大執法檢查的全局效應。一是與評議詢問工作相結合,運用“評議+詢問”的組合監督方式,督促12個政府部門同步對照檢查,一項一項抓整改,一件一件改到位。二是與“萬人助萬企”活動、“三個一批”項目建設等省、市中心工作相結合,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切實扛起優化營商環境的政治責任、主體責任、法律責任。三是堅持市、縣區人大同步啟動、一體推進。臨潁縣開啟“線上服務”、優化“一窗受理”、拓展“隨時服務”,推動了全縣營商環境的優化升級;舞陽縣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明確期限、措施、標準、責任,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郾城區、源匯區、召陵區在法律宣傳、制定措施、推進實施等方面整體部署、一體推進,進一步凝聚了監督合力,放大了監督實效。
二、“兩條例”實施的做法和成效
從檢查情況看,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目標,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舉措,細化落實“兩條例”,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方面積極作為,取得了良好效果,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在2020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市居全省第6位,8項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一)工作推進機制不斷完善。一是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市發改委牽頭起草了《2021年漯河市營商環境評價整改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關于成立營商環境各一級指標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各縣區、市直各部門也都成立了相應組織,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推進機制。深入貫徹落實“13710”督導機制,將“周交辦、月講評”制度,與服務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城建交通工程、招商引資四個周例會,市長辦公會,市政府常務會有機銜接,構建了解決問題、化解難題的閉環管理機制。三是強化監督考核機制。嚴格落實評價獎懲制度,將每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結果與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評先樹優、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相掛鉤。聘請42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擔任特邀監督員,對與企業聯系多、反映問題多的部門進行專項監督,督促各類問題快速解決到位。
(二)政務服務改革初見成效。一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近年來,共取消、下放、調整行政職權事項共計2197項,是全省保留行政審批事項較少的省轄市之一。二是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及時梳理完善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實施政務服務清單化管理,將市級1249種政務服務事項細化為2205種,逐步推進政務事項標準化。三是政務服務能力逐步提升。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全市2163個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市實體政務大廳,1791個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1584個事項實現部門“一窗”分類受理,575個審批事項實現“無差別全科”受理。
?。ㄈ┦袌霏h境持續優化。一是積極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2021年以來,共為我市企業減輕稅費負擔4.9億元。二是金融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開展不動產順位抵押融資服務,有效破除順位抵押權融資障礙。落實信用貸款、基準利率貸款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積極爭取上級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資金。三是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級企業開辦“一網通”平臺,實現企業開辦“一網、一窗、一次申報1日內辦結”和“全市通辦”;在全省率先開展藥品行業“一業一證”改革,實現藥品經營“一次申請、一證準營”。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區域評估”,不斷壓縮審批時間。
(四)法治保障水平逐步增強。一是深入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明確行政執法信息公示范圍、內容、載體、程序等,構建分工明確、職責明晰、便捷高效的行政執法信息公示運行機制。推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明確法制審核主體、范圍、標準、程序。二是著力增強市場監管效能。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清單之外無檢查、計劃之外無抽查”,相關經驗全省推廣。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重點監管。三是創新破產案件辦理。建立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加強部門溝通協調,著力解決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工商注銷、稅務減免、信用修復等問題。開辟破產案件快立、快審、快執“綠色通道”,破產審判效率顯著提升。
三、存在問題
(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仍需加大。檢查中發現,一是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個別部門缺乏全局觀念,沒有站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思考謀劃工作,片面地認為營商環境只是個別牽頭部門的工作,自身行政審批事項較少、關系不大,在落實相關政策、聽取企業意見、幫助企業解難紓困等方面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二是政策宣傳不夠深入。全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兩條例”的宣傳還不夠,形式較單一,解讀不深入,市場主體知曉率不高,“兩條例”貫徹落實存在上熱下冷、前緊后松、時緊時松等問題。
?。ǘ┱辗招馨l揮亟待提升。檢查中發現,一是數據共享不充分。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還未與國家、省垂建系統、政務服務部門自建系統全部實現互聯互通,在打破數據信息壁壘、解決“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等方面需進一步加大力度。二是“網上辦、掌上辦”還不到位。網上政務大廳服務功能不完善、網絡響應時間長、缺乏人性化交互、網辦事項不全面,許多業務還處于提供辦事指南、資料下載的初級階段,全程網辦事項少,政務服務信息化、數字化應用效果不明顯。三是基層便民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簡政放權、“四減一優”不到位,部分基層服務大廳未實現集中服務,企業、群眾辦事還需“多頭跑”“來回跑”;部分鄉鎮(街道辦)便民服務中心作用發揮不夠,還沒有實現“就近辦”,很多事項仍需到市、縣區辦理。
(三)市場要素資源保障存在短板。檢查中發現,一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資信等級低、抵押擔保和抗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金融機構放貸意愿不強,貸款利率偏高,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制約依然突出。金融大數據服務平臺雖已運行,但政務數據和公共數據歸集不夠,入駐金融機構少,上線金融產品種類不多,平臺信用評級無法與銀行對接,金融政策支撐不足,平臺作用并未真正發揮到位。二是人才政策落實不到位。相關政策沒有抓好貫徹執行,“中梗阻”現象依然存在,人才“重引不重用”,忽視人才后續開發培養,存在前期有政策、后期缺管理現象,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引進人才的智慧才能,導致人才流失和浪費。三是“用地難”“項目等地”現象還存在。土地報批困難,辦理時間過長,距離實現“拿地即開工”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四是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保障不足。企業普遍反映電力與熱力供應不足,特殊時期限供不打招呼、“一刀切”,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
?。ㄋ模┕焦ㄖ苇h境有待完善。檢查中發現,一是行政執法不規范。一些基層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執法存在了解情況不深入、簡單粗暴等問題。二是投訴機制還欠缺。我市還未建立投訴舉報辦理機制和維權服務平臺,受理有關營商環境問題和訴求標準不統一、流程不規范。三是涉企案件解決周期長。有企業反映,涉企案件存在超期限、超標的、超范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現象,案件辦理審理時間長、程序多,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了負面影響。
(五)宜業宜居外部環境仍需打造。檢查中發現,一是信用體系建設有待完善。中小微企業信息收集不全面,影響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個別部門重招商輕服務、重承諾輕兌現,存在政策不連續、不按合同履約的現象。二是公共服務設施需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公共配套服務參差不齊,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直接影響企業進駐。
四、幾點建議
?。ㄒ唬┨岣哒握疚唬瑺I造優化營商環境良好氛圍。檢查組建議,一是提高思想認識。省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后五年要實現“營商環境邁入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標。市八次黨代會也明確要求,要錨定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漯河、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漯河奮斗目標,堅定不移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站位發展大局,充分認識貫徹“兩條例”和《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重要性緊迫性,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持續發力,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將“兩條例”和《決定》納入普法宣傳重點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常態化做好宣傳工作。三是抓好《決定》落地實施。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細化任務、明確責任,將《決定》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著力點,全面深入貫徹實施。市人大常委會將綜合運用視察、調研、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等方式,對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辦。
?。ǘ┥钊胪七M“放管服效”改革,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檢查組建議,一是加大信息互聯互通。大力推進城市級數據中臺建設,推動各層級、各部門數據信息應上盡上、互聯互通,打通數據共享堵點。加快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省垂建系統、政務服務部門自建系統對接,實現跨層級、跨部門數據共享和交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二是持續推進“一網通辦”。深入落實“一網、一門、一次”改革,進一步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減費用。完善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功能,全面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加快形成“掌辦優先、網辦為輔、窗口兜底”的良好局面。三是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效能。加大對縣區實體政務大廳工作的指導,讓政務服務事項下得去、基層接得住、窗口人員能辦件,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ㄈ┘哟笠乇U狭Χ龋ぐl市場主體活力。檢查組建議,一是積極解決融資難問題。充分發揮風險補償基金、融資擔保基金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建立健全“政銀企保擔”常態化溝通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大數據平臺功能,推動金融機構積極入駐平臺,豐富金融產品種類,推動各級政府扶持政策的“線上兌現”。二是加強企業生產要素保障。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優化再造審批流程,跟蹤項目用地報批進度,力促項目用地快報、快審、快批,真正實現“拿地即開工”。積極為企業協調保障水電氣熱等生產要素供給,為市場主體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穩定、價格合理的服務。三是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形成引進、使用、培養、激勵、保障等人才開發全過程的政策體系,全面落實各項待遇保障,激發引進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充分發揮人才引領和支撐作用。
?。ㄋ模┮婪ūWo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平等有序法治環境。檢查組建議,一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入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增強依法行政理念,提高執法隊伍素質能力,進一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二是健全投訴舉報處理機制。加快建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辦理機制,進一步暢通營商環境問題投訴舉報渠道,規范投訴舉報的受理、轉辦、處理程序,依法查處破壞營商環境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三是提高涉企案件審判質效。健全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進一步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杜絕執法隨意性,減少妨礙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提高行政執法規范性和公信力。
(五)加強公共服務,打造宜業宜居營商環境。檢查組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信用體系建設。補充完善中小微企業信息錄入,穩步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為金融信貸、招標投標、商務合作等市場活動提供信用服務。嚴格履行政府承諾,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二是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大工業園區及周邊生活配套區、社區服務中心等民生設施建設投入,增強園區資本集聚和人才吸納能力。三是進一步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抓好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產業配套等設施提級擴能,夯實發展基礎,用高品質宜業宜居環境,提升城市營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