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13來源:
關于2020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
完成情況的視察報告
——2021年4月25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年度工作安排,為全面了解2020年我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在副主任趙坤炎帶領下,于4月初實地察看了馬溝污水處理廠、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工地、源匯區空冢郭鎮馬店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澧河飲用水新水源地、牡丹江路下穿京廣鐵路工地等。并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工作情況匯報。總體看,2020年,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0年全市環境狀況
(一)大氣環境狀況。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市大氣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優于省定年度目標2微克,優于“十三五”規劃目標3微克;PM10平均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優于省定年度目標9微克,優于“十三五”規劃目標13微克。優良天數累計為253天,同比增加69天,增幅在全國排名第2。
(二)水環境狀況。全市7條國省控河流水質綜合達標率96.4%、考核目標達標率100%,全省排名第1,沙河、潁河、黑河、汾河、清潩河等5條國控河流達到國家水質考核目標,三里河、唐江河等2條省控河流達到省定水質考核目標,澧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Ⅲ類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三)土壤環境狀況。2018年至2020年漯河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成效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020年,我市獲得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十三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先進單位。
(四)聲環境狀況。2020年,全市城市建成區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3.5分貝,質量級別為較好;城市功能區噪聲測點達標率為92.2%,高于全省19.7個百分點;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0.3分貝,聲環境質量級別為好;路段達標率為98.8%,全省排名第1名。
(五)生態環境狀況。市政府圍繞“中原生態水城”建設,先后開工建設了幸福渠(市區段、淞江路段)、示范區東湖、西湖和龍潭湖公園等,龍江生態城區域牡丹湖和幸福渠連通工程正在實施,建成了2000畝青龍河濕地公園,全年完成生態造林4.4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2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86平方米。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市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很好,但受產業結構、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市環保狀況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盼還存在一定差距,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
(一)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還需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仍以行政手段為主,市場手段在生態環境管理與治理中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弱。生態環保責任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還需持續加強,工作合力還需進一步提升,齊抓共管格局還需繼續深化。噪聲、油煙擾民整治成效不明顯,城鄉社會綜合執法管理體系需進一步改革完善。兩個縣的污染源頭防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環境信息化建設、管理、數據共享等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仍面臨較大挑戰。“十四五”期間,空氣質量考核指標重新調整,在污染物排放指標方面,將原來的二氧化硫和NOx換成了VOCs和NOx,這意味著大氣污染防治進入顆粒物和臭氧復合型污染防治新階段,臭氧污染問題成為治理的重點和難點,而我們對臭氧污染形成機理研究不深不透,臭氧污染治理效果還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響全市空氣質量的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時間較短、基礎薄弱,且涉及范圍廣、投入大、見效慢,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技術支撐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較為薄弱。水環境方面,部分河道內淤塞嚴重,影響排水暢通。河道水系還不完善,水資源利用率偏低,我市過境水流量很大,但是留存水量少,不利于水資源開發利用。非常規水利用率偏低,中水利用率不到20%,缺乏中水利用工程。
(三)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我市能源結構偏重“煤”、運輸結構偏重“公路”問題尚未得到較好的解決。華電、盛弘、天陽等供電供暖公司雖然實現了超超低排放改造,但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很大。我市在規劃工業園區時,對城市的地理環境、常年風向、風力大小等問題沒有統籌考慮,導致城區周邊全是產業聚集區,產生了新的“工業圍城”現象。我市作為豫中南物流業集散地,大量過境車輛尤其是柴油貨車的通過,對我市空氣影響很大,特別是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時,車輛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嚴重污染市區空氣質量。
(四)農村治理亟須強化。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不到位,部分村莊尤其市區臨近村莊村邊、坑塘存在亂堆垃圾、亂排污水糞便等現象,導致地表水、地下水水質受到影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還不是很高,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還不夠穩固,特別是農村黑臭水體,存量大,歷史欠賬多,資金缺口大,治理工作剛起步,仍然是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尤其是鄉村振興的短板。
三、下步工作建議
2021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推進綠色發展,持續加強污染防治,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一)高質量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圍繞“四城同建”城市發展定位,科學確定“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指標,高質量、高效率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根據我市實際,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力爭更多項目列入中央、省“盤子”。
(二)緊盯目標任務,保持攻堅力度。市政府及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要保持攻堅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排放,在過程中強化治理,在末端上加強監控,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改善城鄉環境。要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護工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三)突出重點難點,狠抓工作落實。針對環保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既要立足當前抓管控,又要著眼長遠抓治本。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統籌市區地理氣候條件,合理規劃工業園區、物流園區,有序改善“工業圍城”局面。推進縣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疏堵結合推進秸稈禁燒,強化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減輕污染天氣影響。水污染防治方面,扎實推進河長制,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著力提升河流斷面達標率、中水利用率、污水收集率、飲用水安全率,持續推進澧河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快千噸萬人水源地建設,鞏固水污染防治成效。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治理,嚴格管控涉重金屬企業污染,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目前,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已經進駐河南,這一批督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首批督察,要全力做好迎接中央環保督察相關工作,對中央督察發現的問題要照單全收、主動認領,認真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改到底、改到位。
(四)長期堅持不懈,持續精準發力。生態環境保護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相關部門要對標上級要求,結合實際情況,一以貫之堅定生態自覺、久久為功抓好生態保護,持之以恒推進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擦亮美麗漯河生態底色。要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環境保護要求的制度體系,認真落實好中央、省、市各項環保工作制度,通過發揮好制度約束和激勵效應,促進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等各項決策都能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組織實施。要不斷提升環保意識,以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力度,增強群眾生態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