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31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
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情況的報告
——2020年12月28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
市畜牧局局長 段宏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畜牧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情況,請予審議。
市畜牧局高度重視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局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意見,聚焦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加強執法監管體系建設、做好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優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三條建議,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畜牧行政執法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有力促進了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市畜牧局被確定為第一批漯河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點,并作為全市2個示范點之一被推薦為全省示范點;3個執法案卷被評為全省優秀執法案卷;在省政府食品安全大檢查中,我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取得滿分成績;榮獲河南省第六屆畜牧獸醫技能競賽二等獎;市畜牧局派駐雙匯檢疫室榮獲全市唯一的“漯河好人集體”榮譽;2020年漯河市2名全國勞動模范全部來自畜牧行業;榮獲全國農業農村系統抗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是全省獲此殊榮的3個省轄市之一;先后被市政府評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先進單位、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服務先進單位。
一、圍繞加強執法監管體系建設,實現“五到位”。一是市縣共建到位。為市畜牧獸醫執法支隊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場所,購置了行政執法記錄儀、快速檢測設備和試劑。結合縣級執法職能由畜牧部門劃轉到農業農村局的實際,市執法支隊強化縣區分包,實行市縣執法“月會商”,強化市縣工作聯結,做到“分家不分心”,始終保持線不斷、位不缺,全市一盤棋。二是隊伍建設到位。邀請省廳畜牧專家、市司法局法律專家舉辦培訓班3期,組織市級執法骨干舉辦“動監大課堂”4期,對新進的39名執法人員進行了考試考核。三是基礎工作到位。在市縣畜牧執法隊伍中開展“查補提爭”行動,梳理在機構隊伍建設、產地檢疫、屠宰監管、調運管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方面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17條,有力推動了問題整改。四是制度機制到位。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明確了畜產品全過程監管的重點環節和任務,建立了五項制度和六項機制,與市公安局、市檢察院聯合印發《關于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的意見》,強化部門協作和行刑銜接。五是執法辦案到位。先后開展了2020年元旦春節及兩會期間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聯合市場監管局于9月17日啟動了為期4個月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加大日常巡查和舉報核查。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畜牧獸醫執法案件35件,涉案金額10.3363萬元,處罰金額29.3889萬元,有力震懾了畜牧業違法犯罪行為。
二、圍繞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零疫情”。一是全面排查隱患。建立市、縣、鄉、村和防疫員“四級五層”網格化全覆蓋動物疫病防控和監管工作機制,堅持非洲豬瘟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持續開展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二是嚴格調運監管。在全市主要交通要道設立11個臨時消毒站點,實行畜牧、交通、公安三部門24小時三班倒值班制度。在養殖集中區域或關鍵地點建設了55個洗消中心,備案生豬運輸車輛993輛,發放生豬運輸車輛GPS終端物聯網流量卡61張。三是加強疫情監測。對雙匯、北徐、祥龍等企業屠宰的生豬產品進行批批監測、頭頭檢疫把關,確保生豬產品安全。四是提升應急能力。調整充實多部門組成的200人應急預備隊,儲備應急消毒藥品、生石灰、撲殺器具、消毒設備、人員防護裝備等。五是強化資金保障。整合中央、省、市、縣超3000萬元動物防疫資金,扎實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大清洗、大消毒活動,全面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六是提高檢測水平。市疫控中心實驗室被評為“漯河市動物疫病監測檢驗重點實驗室”,5個縣區全部完成非洲豬瘟病原學監測實驗室建設任務。10名同志榮獲“全省非洲豬瘟防控先進個人”。
三、圍繞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著力抓好“五項重點”。一是開展監督抽查。按照《2020年全市畜產品及畜牧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要求,共檢測樣品746批次,總體合格率98.3%,其中雞蛋和生鮮乳樣品合格率均達到了100%。全市沒有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二是開展執法檢查。4月2日-9日、6月22日-30日、9月21日-30日分別組織開展了三次畜產品質量安全“雙隨機一公開”綜合執法檢查,運用雙隨機系統,共檢查涉牧企業102家次,產地檢疫報檢點12次,出動執法檢查人員460余人次。三是開展專項整治。先后開展了“昆侖”行動和“利劍”行動,各類專項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執法車輛160余臺次,處理上級交辦、群眾舉報線索10起。四是積極推行合格證制度。印發《漯河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工作方案》,開展養殖場戶大宣傳、大排查,已建立健全主體名錄868條,確保試行范圍規定的主體全面覆蓋。對活畜禽、禽蛋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目前已開具合格證4000余張。五是加快推動綠色食品發展。印發了《漯河市2020年推進畜牧業綠色食品發展實施方案》,舉辦了兩場全市綠色食品發展培訓班。目前已有4家涉牧企業完成了綠色食品認證現場檢查工作,其中1家已進入環境質量檢測環節。
四、圍繞恢復生豬生產,強化“四個落實”。一是強化責任落實。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生豬穩產保供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生豬產能恢復各項工作。成立了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對縣區生豬產能恢復情況實行月調度、季講評、年考核,壓實各項責任。二是強化政策落實。聯合生態環境部門調減禁養區面積129.54平方公里;會同自然資源部門開展國土空間規劃排查,對生豬養殖重大項目新落實用地1240余畝;會同金融部門做好養殖企業資金需求調查,落實養殖貸款2820萬元,簽約涉及融資2.5億元。三是強化項目落實。今年以來,全市新建改擴建規模豬場97家,已建成投產81家。其中,郾城德康集團4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龍城)一期工程已經投產;雙匯年出欄50萬頭生豬產業項目正在辦理用地審批手續,雙胞胎集團年出欄60萬頭仔豬養殖屠宰項目初步完成選址。四是強化工作落實。對納入省級重大項目的9家、市級35家、縣級109家養殖企業,建立領導干部首席服務官分級分包聯系制度,實行政策落實代辦制,全力助推生豬產能加快恢復。目前,已累計開展代辦事項212件。爭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助資金1.6億元,用于養殖場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市財政拿出400萬元,繼續對美麗牧場進行獎補。
五、圍繞疫情防控期間畜產品穩產保供,健全“三項機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市畜牧局為切實解決規模養殖場、飼料生產企業、屠宰加工企業出現的養殖場飼料緊缺、種畜禽調運困難、畜禽產品產銷脫節等問題,全力保障畜產品穩定生產,迅速建立了服務畜牧業領導分包聯系、服務熱線、服務卡三項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市縣畜牧部門領導干部分包聯系重點涉牧企業工作機制。市畜牧局領導班子成員、科室和二級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對78個涉牧企業實行重點分包聯系,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困難。我局幫助涉牧企業辦理應急運輸證A證15張、B證130張、C證159張,及時有效緩解了種畜禽和生產資料調運困難;積極協調雙匯、雅萊等16家飼料廠率先全面復工生產,有效緩解了飼料緊缺問題;幫助漯河市陽光禽業、金吉禽業等快速打通省內外銷售渠道,挽回直接經濟損失70多萬元,贏得了廣大養殖戶的贊譽。二是建立養殖業生產經營服務熱線工作機制。各縣區均開通了服務熱線電話,并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按照規定時限反饋辦理結果,確保服務熱線高效、有序運轉。三是建立服務畜牧業服務卡工作機制。統一制訂了《漯河市畜牧業產銷運輸保障服務卡》,公布了市、縣畜牧部門分包聯系領導手機號碼,市、縣畜牧部門24小時服務熱線以及交通部門聯系電話,竭誠為涉牧企業提供協調服務。通過現場送達、電子傳輸、微信通知等形式向1800多個養殖場發放了《服務卡》。
下一步,市畜牧局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嚴的舉措、更實的作風、更大的力度,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提高依法治牧科學化水平,為加快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四城同建”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