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30來源:
漯河市畜牧局
關于代表所提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
——2020年12月28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
市畜牧局局長 段宏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市畜牧局2020年辦理人大代表所提建議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2020年,市畜牧局收到市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代表重點建議主辦件1件,內容是《關于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的建議》(第224號),由李運昌、路文華、寧雅秋、胡亞萍四位代表共同提出。該建議契合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畜牧業發展的形勢和任務,為指導我市加快生豬生產指明了方向和重點。市畜牧局積極推動該建議辦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農業農村部先后兩次刊發我市恢復生豬生產的經驗做法,副省長武國定作出肯定性批示。按照相關規定和時間要求已辦理完畢。
一、重點建議辦理情況
我局在建議辦理過程中,十分注重與人大代表的溝通對接,多次通過電話征求意見和建議。市畜牧局相關負責同志與4位代表一一見面匯報,深入交換意見,建議辦理取得滿意的效果。
(一)關于繼續加強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非洲豬瘟依然是影響當前生豬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圍繞全面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一是引導中小型養殖場完善生物安全防控設施。以防疫條件審查為抓手,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對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養殖場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并在8月份開展了“大清洗、大消毒”活動,對包括散養戶在內的所有養殖場戶進行查原和消毒滅源,有效提高了中小養殖場戶的生物安全水平;二是全面提升監測檢測能力。按照市級1500平方米、縣級800平方米建設標準,完成了市縣兩級實驗室建設,5個縣區全部具備非洲豬瘟檢測能力,市級實驗室被授予“漯河市動物疫病檢測檢驗重點實驗室”,在全省第六屆畜牧獸醫技能競賽中榮獲二等獎,全市疫病防控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三是嚴格調運監管。在養殖集中區域或重點地區建設55個洗消中心,備案生豬運輸車輛993輛,發放生豬運輸車輛GPS終端聯網流量卡61張。11個臨時消毒站點保持高效運行,畜牧、交通、公安三部門24小時值班,聯合開展了“百日專項打擊行動”,進一步規范了生豬調運秩序。四是切實加強其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今年新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3866萬元,全面落實免疫、監測、檢疫、防疫監管、源頭防控、應急管理等綜合性防控措施,對包括散養戶在內的所有畜禽進行免費普免普防,累計監測樣品4.6萬份,應免畜禽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建立完善了疫情舉報核查制度,強化疫情報告管理,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夠早發現、早處置,確保了全市整體疫情平穩,始終保持非洲豬瘟“零疫情”。
(二)關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落實上級新改擴建養豬場獎補政策。新爭取省級良種補貼188萬元,用于種公豬站建設和良種補貼;為4家養豬場申請中央補助資金820萬元,用于圈舍新建和改擴建;爭取2020年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2647萬元,總數居全省各地市第5位,優先用于養殖場新建、改擴建以及購買仔豬和能繁母豬的補貼;爭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助資金1.6億元,用于養殖場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二是全面落實貸款貼息政策。把享受政策的范圍由原來的年出欄5000頭以上,擴大到年出欄500頭以上,把中小型養殖場列入貸款貼息范圍,在完成前期63家生豬企業1.02億貸款貼息的基礎上,新申請2820萬元貸款貼息;會同金融部門做好養殖企業資金需求調查,簽約涉及融資2.5億元。三是落實好地方扶持政策。市財政拿出400萬元,對達到一定規模成功創建美麗牧場的養殖場,按照出欄量分別給予20萬元或30萬元的獎補;拿出150萬元支持生豬保險,對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按照出欄量每頭給予2元錢保費補貼。結合中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的實際,積極與中原農保溝通對接,建立了“保險貸”業務,以保險為抵押給予一定的小額貸款,有效提高養殖積極性。
(三)關于認真落實好養殖用地政策。圍繞養殖用地,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市畜牧局與自然資源局始終保持溝通和聯系。一是明確養殖用地性質。全市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不需繳納耕地占用稅;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附屬設施用地取消15畝上限,不需耕地占補平衡。二是規范禁養區劃定。先后開展了禁養區劃定情況排查、自查和規范工作,騰退禁養區面積129.54平方公里,對生豬養殖重大項目新落實用地1240余畝,聚匯強、天聚福、六月荷、愛豬人、德康集團40萬頭生豬等項目先后開工建設。三是明確養殖用地的基本原則。養殖設施要盡量利用低效閑置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原則上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也必須補劃,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總面積的30%以內;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比例要單場計算,不搞捆綁打包測算。今年以來,全市生豬生產未發生違規使用土地的情況。
全市各級以落實市人大代表重點建議為契機,標本施策,狠抓落實,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生豬產能的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生豬存欄連續9個月增長、能繁母豬存欄連續8個月增長、生豬出欄連續7個月增長。累計新建、改擴建養殖場97家,已建成投產81家,年出欄50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達到138家,萬頭豬場26家,10萬頭豬場2家。全市生豬存欄181.3萬頭,能繁母豬存欄18.73萬頭,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均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生豬出欄同比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省第五名。在全省2020年上半年“米袋子”“菜籃子”民生實事考核中,我市畜牧業生產榮獲滿分。
二、重點建議辦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政治站位,增強做好建議辦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市畜牧局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責任。接到該建議后,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逐項梳理“建議”內容,逐條對接措施和辦法,進一步細化量化到責任領導、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并把辦理情況列入年度目標任務。成立以局長段宏亮為組長的建議辦理領導小組,明確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分工負責、業務科室具體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多次聽取專題匯報,強調對辦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對辦理工作提要求,作部署,確保任務夯實、責任壓實、工作做實、建議落實。
(二)強化督促督辦,確保建議辦理高質量。市政府成立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明確12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市畜牧局作為牽頭部門,認真履行統籌協調、督促督辦職能:一是強化目標引領。對每個縣區下達年度目標任務,列入市政府重點工作、菜籃子工程、市民生實事、“四城同建”重要內容,實行目標管理和年度考核;同時,加強過程調度,分月度下達各縣區具體目標,實行月調度、月通報、季講評,對連續兩月不能完成任務的縣區實行通報和催辦,今年已下發通報和催辦通知單5份。二是強化問題整改。針對政策措施門檻高、禁養區劃定不規范等問題,專門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自查工作的函》《關于開展畜禽養殖禁養區調整落實情況自查的通知》,并組織人員對各縣區進行實地抽查和核查,深挖存在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逐一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強化分析研判。市政府多次召開常務會、經濟形勢分析會、生豬產能調度會、現場觀摩推進會,深入分析研判生豬生產形勢、趨勢和態勢,分縣區逐一梳理生豬生產支撐因素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專門印發“會議紀要”,解決實際問題。
(三)狠抓關鍵措施落實,找準動能和支撐。對標對表國家和省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對照人大代表建議,市畜牧局標本施策,精準問效:一是明確生豬生產的方向和路徑。根據全市養殖業現狀,結合國家環保、土地等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把“四產一開”作為全市生豬生產的主攻方向和基本路徑,即:現有企業抓補欄增產,建成項目抓擴欄增產,在建項目抓建成投產,閑置場舍抓盤活復產,擬建項目抓協調開工。二是實行政策代辦制。對全市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場,每場明確1名分包聯系人,統籌負責生豬產能恢復工作;對納入省級重大項目的9家、市級35家、縣級109家養殖企業,建立市級、縣級、科級干部首席服務官制度,每場明確生產目標,對接可以享受的政策和措施,實行政策代辦制,盤活產能潛力,加快產能恢復。三是加強調查統計。在全市畜牧系統建立了市、縣、鄉、村和防疫員“四級五層”的調查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機制,開展專項培訓,每月開展一次調查統計,找準生豬增長的支撐因素,聯合國調部門開展現場核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是全國最大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大市,畜牧業是我市的基礎性產業,下一步,市畜牧局將努力扛穩扛牢生豬生產政治責任,以本次人大重點建議辦理為契機,進一步提升站位,完善措施,推動全市生豬生產加快恢復。
(一)加強統籌協調和督察督辦。充分發揮全市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職能,做到上下銜接和部門對接,堅持“四產一開”總方向和基本路徑,切實穩定現有存量、激活潛在擴量、做大新建增量;進一步細化縣區月度目標任務,逐縣逐月對賬,對于產能恢復較慢的縣區,及時分析原因,對癥施策,搶趕進度,確保如期完成省定的目標任務。
(二)繼續搞好服務指導。進一步加強部門溝通,細化實化養殖用地、抵押貸款、環評承諾制、畜牧大縣獎勵等政策措施,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養殖場享受政策覆蓋面。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切實落實首席服務官制度和政策代辦制,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堅持抓大帶小,通過“公司+農戶”、租賃托管、入股加盟等多種方式,利用閑置圈舍,引導中小養殖戶補欄增養。強化分析研判,為政府精準決策提供支撐。
(三)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落實好新版非洲豬瘟強化措施指引、應急實施方案和“嚴把五個關口、強化六項保障”等各項防控措施,扎實推進非洲豬瘟防控網格化管理工作,完善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應急防控機制;認真總結百日專項打擊行動經驗,強化產地檢疫和調運監管,遏制違法違規調運行為。積極推進國家級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示范提升養殖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確保全市始終保持“零疫情”。
(四)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綠色化發展、品牌化提升的“六化”目標,深化、優化畜牧業供給側改革,高標準謀劃一批重大項目,高質量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全面抓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項目,發揮好中央1.6億補助資金的撬動作用,深入推進畜牧業“三鏈同構”,實現一二三產業高效融合,乘勢而上推進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