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20來源:
關于市農業農村局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0年11月17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羅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評議詢問工作安排,我把市農業農村局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接受評議詢問情況
市農業農村局把接受市人大常委會評議詢問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思想上高度重視,組織上強化領導,行動上明確責任,從嚴從實、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工作,有力推動了部門作風轉變,工作效能提升。
(一)提高站位抓好部署。成立了接受市人大常委會評議詢問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會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局上下切實提高對接受人大評議詢問工作的思想認識,集中力量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先后組織召開5次推進會聽取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存在問題,推進評議詢問工作扎實開展。班子成員多次召集分管科站負責人進行研究部署,推動各項問題落到實處,確保整體工作順利推進。
(二)刀刃向內自查自糾。局黨組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評議詢問的八項內容,組織多種形式進行梳理自查,問題找準查透,刀刃向內進行查擺剖析。設立征求意見箱2個,發放征求意見函150份,組織征求意見座談會3次,走訪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服務對象70多人次,征集各類意見建議25項,能夠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列出清單限期整改。
(三)動真碰硬推進整改。針對市人大常委會反饋的3方面16項具體問題,我們照單全收,組織各科站主動認領,對號入座,建立臺賬,強力推進。堅持每周工作例會部門負責人匯報進度、分管領導點評、周五報送整改情況制度,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人大決議,切實解決反饋問題。各科站及時行動,完善措施,扎實整改。同時,針對問題,深挖根源,舉一反三,建章立制,持續推進,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安排部署,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持續強基礎、調結構、轉動能、促融合,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穩定增收,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幾年來,先后承辦全國小麥病蟲害防治現場會、全省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推進會等大型會議10余次,被評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河南省整省示范建設運營先進市,連續4年榮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地市”稱號,在2019年度鄉村振興年度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
一是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得到優化。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十條措施》,制定了《漯河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等專項行動計劃,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1+N”的政策體系已經形成。把縣區黨委政府和市直各有關單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情況納入縣級領導班子和市管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落地。
二是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穩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累計建成16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7%,臨潁郾城30萬畝方成為全省樣板。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服務農業生產活動,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2020年,面對疫情等不利影響,夏糧總產110.6萬噸,實現新高;平均單產504.25公斤,居全省第三。
三是農業產業結構日益優化。圍繞“十帶引領、百村示范、千社帶動”,打造10個特色農業產業帶,發展100個“一村一品”示范村,規范提升1000家左右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帶覆蓋10000個以上的農戶。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小辣椒、優質食用菌等特色種植,優質小麥面積115萬畝,占比47.4%、居全省第一;優質小辣椒常年穩定在40萬畝左右,優質食用菌年產5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復種)以上,人均蔬菜占有量670公斤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是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效顯著。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堅持“三鏈同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3個、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個、國家級龍頭企業5個、全國主食加工業示范企業4個,均居全省第一方陣。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總數達到201個,“臨潁大蒜”成為農產品地理標志,“舞陽麻雞”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臨潁、舞陽兩縣成功創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郾城、源匯、召陵三區通過省級驗收。數字智慧農業邁出新步伐,臨潁縣被確定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是全省獲批的4個縣區之一。
五是農業農村治理更加有效。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市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19.45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8.5%。大力實施村莊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五化工程”,創建省級“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村96個、“四美鄉村”200個;培育“美麗小鎮”20個,建設村莊游園1716個;高標準整治500平方以上坑塘3567個,治理黑臭水體1078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6.87%,處理率居全省第二位。
六是農業農村改革穩步推進。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43.3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61.5%。農民合作社發展到3935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7家、省級示范社31家。認定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2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8家。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任務,是全省首批8個完成的地市之一。穩慎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1298個村完成成員身份確認,1286個村完成賦碼登記。通過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查賬面資產55.02億元,核實資產101.43億元。
三、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市農業農村局堅持以零容忍、全覆蓋、見實效的態度,實行掛賬銷號,全力推進整改。目前,16項問題已整改到位14項,農田基礎設施管護不到位、依法行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2項正在持續整改中。
(一)落實法律法規方面。針對涉農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學習培訓、宣傳力度不夠;執法監管不嚴格等問題。一是加強學習。利用每周一集中學習時間,組織《憲法》《監察法》《農業法》等法制法規培訓學習7次,帶動和促進黨員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定期督促黨員干部《學習強國》在線學習,不斷增強政治素質。二是拓寬載體。利用好漯河農業農村信息網、漯河鄉村振興公眾號等平臺,及時發布農業法律法規、支農惠農政策等各類信息300多條,在全局營造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三是注重培訓。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思路,抓好執法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8月份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開展普法宣傳培訓5次,培訓人員80多人次,農業執法人員素質明顯提升。四是嚴格執法。持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秋季農資打假聯合執法行動,出動農業執法人員2467人次,檢查企業和門店1641個次,查處各類涉農案件92件,維持了全市農資市場良好經營秩序。
(二)履職盡責方面。針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牽頭作用發揮不夠、統籌謀劃不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措施不多、力度不大;清產核資不嚴格、不徹底;農技推廣形式單一、區域站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一是牽總推進鄉村振興。成立以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牽頭,市直相關部門參與的“五個振興”工作專班,建立聯動推進機制,推動工作落實落細。建立鄉村振興聯合調研機制,每季度聯合1-2家成員單位,開展調研走訪,摸清存在問題,積極建言獻策。11月初,組織各縣區鄉村振興工作人員外出學習考察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對標先進、問計取經、拓寬思路、以學促干。二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圍繞中國食品名城建設,研究出臺《關于持續推進“三鏈同構”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高標準農田設施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1+10”政策體系。9月3日,召開全市推進“三鏈同構”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市長劉尚進、市委副書記賈宏宇對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三是穩慎推進農村改革。嚴格按照15項關鍵環節技術規范,細化措施,扎實推進,做到規范清查、數據真實、無遺漏上報。積極組織開展清產核資回頭看,全市2018年、2019年清產核資工作已經完成。積極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辦法,設立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優先扶持土地承包經營大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切實搞好指導服務。開通漯河農技推廣公眾號,推送新技術信息300多條,發布視頻和圖片文字信息22期,及時把農業技術送到農民手中。依托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行動,派出農技人員580余人次,服務群眾66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000余份,農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針對區域站物聯網平臺作用發揮不好的問題,成立會商研判專家組,組織召開5次專家會,發布會商信息5期、“四情”研判信息12期,推動區域站更好發揮作用。9月8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各地100余名農技專家來漯開展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調研,我市做了經驗交流。五是強化農業基礎建設。針對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投入不足的問題,提前謀劃2021年高標準農田項目,計劃申報20萬畝建設任務,投資3億元以上。認真編制高標準農田“十四五”規劃,全市新建和提升高標準農田90萬畝,投資15.6億元。積極爭取460萬元維修經費,已維修機井2235眼,新打機井31眼。創新推廣商橋鎮高標準農田設施網格化管理模式,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明年在全市全面推行。
(三)作風建設方面。針對作風不夠扎實、幫助紓難解困少、扶持發展方面措施不夠等問題。一是強化示范帶動。制定《縣級領導干部立行立改承諾書》,常立辦公桌前,時刻警醒、自重自省。8月份以來,13名縣級領導干部帶頭開展志愿服務、周一領學、下鄉調研、駐村幫扶等活動32次,切實發揮了“頭雁作用”,示范帶動全局干部職工更好的履職盡責、干事創業。二是著力排憂解難。針對企業銷售難、用工難、技術難等問題,幫助20多家農民合作社銷售各類滯銷農產品3500噸,解決10多家龍頭企業200多名急需工人的用工難題,建立微信服務群30多個,指導農民科學生產。三是積極爭取支持。認真落實上級關于金融信貸、復工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幫助雙匯集團、聯泰食品、中糧面業解決保供企業專項再貸款3.6億元。千方百計爭取資金支持,累計爭取各類項目資金6.48億元,為助推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以這次人大評議詢問為契機,圍繞全市“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工作安排,鞏固現有成果,持續深化整改,立足常態長效,全力推動“三農”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持續抓整改。堅持整改目標不變、整改勁頭不松、整改力度不減,切實把整改后續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對已完成的整改任務,適時組織“回頭看”,鞏固整改成果,防止問題反彈;對需要較長時間整改的事項,堅持一抓到底,緊盯不放,堅決完成整改,務求取得實效。
二是全力干工作。持續推動“三農”戰線奮勇爭先,干成一批大事要事。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上,第一產業增加值繼續領跑全省;在漯河爭創綠色發展先行區上有新作為;在整市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上實現新突破;在打造“三鏈同構”示范市上邁出新步伐;在連續四年榮獲全省人居環境先進市的基礎上持續保持領先,為實現漯河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再立新功。
三是著力轉作風。常態化開展普法學習,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農業干部“鐵軍”,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切實發揮職能,更好服務群眾,為譜寫新時代漯河奮勇爭先出彩添彩的絢麗篇章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