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20來源:
關于對市農業農村局工作評議調查情況的報告
——2020年11月17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第三評議詢問調查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人大常委會第三評議詢問調查組委托,我就市農業農村局工作評議調查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評議詢問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評議詢問工作實施方案安排,第三評議詢問調查組在邵成山、周學功副主任的帶領下,采取座談調查、問題反饋、督導檢查等形式,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對接,全程對市農業農村局接受評議詢問工作進行了指導督查。市農業農村局對評議詢問工作高度重視,深入自查自糾,全力配合支持,對反饋的問題,誠懇接受,及時制定整改方案,認真抓好整改,有力推動了部門作風轉變,行政效能提升。評議調查組認為: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新時代漯河經濟社會發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穩定增收,鄉村振興年度考核位列全省第一,連續四年榮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地市”稱號,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牽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出臺了《漯河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等五個專項行動計劃文件,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建立健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制定了《漯河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辦法》,推動了相關政策落實落地。
(二)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糧食產能不斷提升。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6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7%。2020年,我市夏糧總產量110.6萬噸,平均單產504.25公斤,居全省第三。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創新。發展優質小麥11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復種)以上,總產量190萬噸,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3個,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個,臨潁縣、舞陽縣成功創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數字智慧農業邁出新步伐。農業物聯網技術、數字鄉村十種發展模式全面推廣應用,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物聯網平臺漯河示范區項目建成投用。
(三)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村改革穩步推進。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全覆蓋,共創建一宅多園2724個,一村一游園742個,省定示范村96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面鋪開,1298個村完成成員身份確認,1292個村完成股權設置與量化工作。農村集體經濟 “清零消薄”工作扎實推進,1269個行政村實現“清零”,887個行政村實現“消薄”。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全市16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有集體經濟收入,統籌推進產業扶貧、駐村幫扶和消費扶貧,累計幫助80多家農業經營主體銷售扶貧產品5000多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謀劃全市農業特別是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深不細。我市糧食年產量雖然只有180萬噸,但年加工轉化量為600萬噸,農業農村部門在圍繞“中國食品名城”建設,完善農業產業體系、“三產”融合發展、“三鏈”同構,引導幫助農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等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大。
(二)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還不到位。全面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牽頭部門,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但牽頭作用發揮不夠,統籌協調力度不大,部門間的溝通配合還需進一步加強,政策措施落地落實還不夠到位,相關責任體系、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
(三)執法監管有漏洞,依法行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存在人情執法、親情執法等選擇性執法現象,《農藥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管理、辦理不規范不嚴格,假冒偽劣種子、農藥等農資銷售問題時有發生,個別農產品存在農藥、化肥等超標問題。
三、意見建議
(一)扛牢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推進現代化高標準農田和示范園區建設,不斷提升糧食產能和品質。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機制,發揮農技專家人才和農技推廣區域站作用,不斷提高糧食等農產品保障能力。加強執法監管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宣傳,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度,科學整合涉農資金,發揮項目資金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鞏固支柱產業,壯大特色產業,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確保我市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