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大專題 /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
時間:2021-08-12來源:
講好“立法故事” 回應社會關切 市民說法——本節目由漯河市人大 漯河市廣播電視臺聯合播出
2021年3月1日,《漯河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市自2016年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第8部地方實體法規。
從2017年5月我市制定首部地方法規《漯河市沙澧河風景名勝區條例》,到《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漯河市城鄉規劃條例》《漯河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漯河市散煤污染防治條例》《漯河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漯河市城市綠化條例》相繼適用,再到《漯河市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8部地方實體法規的制定實施,記錄了我市推動形成“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的立法探索,見證了我市“讓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小切口、精細化、可操作”的理念實踐,彰顯了我市運用法治方式推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治理成效,進一步用法治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年8部法規的實施,給市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他們有哪些親身感受?記者隨機對市民群眾進行了采訪。

看望留守兒童
市民寇志強告訴記者,2020年3月1日《漯河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后,他對該條例進行了認真學習,他認為該條例在引導廣大市民規范公共文明行為,自覺培養文明習慣,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出錄音】我感覺這個《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行以來,從我自身到身邊明顯地看到了我們漯河市文明行為蔚然成風的一個可喜的變化,比如說我們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大家更自覺了,也可以說這個《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給市民群眾上了一個無形的束縛,這個束縛是非常正向的束縛。我覺得我們的社會也需要這樣的正向的行為約束,需要這樣的規范。我也希望《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能夠越來越深入人心,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錄音止】
據了解,《漯河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共6章四十三條,主要規定了政府部門、相關單位、公民等主體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的責任,對公共秩序、公共環境衛生、愛護公物、交通出行、公共安全、旅游、文明社區(鄉村)建設、寵物飼養、網絡等方面進行了文明規范和促進保障,同時明確媒介監督以及單位和個人對不文明行為勸阻、投訴、舉報的權利,并對有關不文明行為設置了處罰條款。

市民寇志強說,他本人以及身邊的很多人都加入了文明志愿服務活動中,一方面提升自身文明素養,另一方面也引導廣大市民自覺遵守文明行為規范,讓文明沁入人心。【出錄音】我也希望自己首先能夠成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宣傳者、代言人,所以從我自身來說也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去參加一些志愿服務活動,比如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困境兒童,文明出行志愿者等等,通過這些志愿服務我覺得就是在向市民群眾傳播文明行為的信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螢火蟲,發揮我們微弱的力量,為我們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助力【錄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