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臨潁縣石橋鄉吳劉村第一書記潘東東記錄駐村日志
2020年,根據市委組織部要求,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潘東東赴吳劉村擔任第一書記。潘東東,今年32歲,大學畢業后考入召陵區檢察院,2016年進入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從事地方立法工作。一個毫無基層工作經驗、整日研究刑名律法的年輕人,抱定愈是關鍵時刻,愈是要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動力,迅速轉換工作角色,融入新環境,接受新任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節點臨危受命,讓吳劉村的整體工作順利過渡,有序開展。

定期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
吳劉村是石橋鄉二十二個村唯一一個軟弱渙散村,村“兩委”班子長期空缺。面對困境,潘東東積極同鄉黨委及村內黨員骨干溝通交流,聽取意見建議,擬定推薦人選。2020年底,經過全村選舉,新一屆吳劉村“兩委”班子正式成立,徹底結束十多年沒有“領頭雁”現象。建起了新的班子,在日常工作中潘東東又發現“兩委”班子缺乏相應制度管理,日常議事不夠規范,許多村內事務沒有按照程序進行,群眾意見較大,村“兩委”缺乏凝聚力、領導力和向心力。為了更好為群眾辦好事、好辦事,潘東東從制定“兩委”班子日常議事章程入手,定期開會討論當月工作計劃,具體責任落實到人,確保辦事有序。制定吳劉村黨員日常行為準則,提高黨員先進性、模范性和為民服務的理念。通過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制度,有效規范吳劉村日常行政管理,確保村內大小事務依法、依規、依程序,讓干部做事有規矩,群眾辦事有底氣。2020年吳劉村群眾在新一屆“兩委”班子帶領下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冒雨查看困難黨員房屋情況
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2021年是鄉村振興開局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首發之年。年初,潘東東在工作謀劃上重點勾出了6個字:先鞏固,再發展。為了更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潘東東與村“兩委”班子制定預防返貧應急預案,組織“兩委”班子成員分包到人,實時監測村內已脫貧戶日常生產生活,保證各項政策措施有效施行。高度關注村內青少年健康發展,利用閑置房屋增設圖書室、運動室,改建村內兒童之家,豐富課后生活。對入學學生實地調查問詢,了解入學困難,積極協調解決困難群眾家庭學生入學難題。在2021年高考過程中,6名學子以優異成績考入心儀大學。潘東東第一時間按照相關政策為其申請入學幫扶助學金,鼓勵他們踏實求學。為了更好豐富群眾日常文化生活,潘東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廣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惠民生、防疫情主題活動,為鄉村振興鼓足干勁。面對突如其來的汛情,潘東東同全體村干部始終堅守防汛工作第一線,村內受災情況不間斷走訪巡查,時刻關注村內農田內澇情況,加緊疏浚排水,把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聽取致富帶頭人相關生產情況
將“自力更生”融入群眾心中
基層工作沒有捷徑可走,那就盡心盡力嚴格要求自己。潘東東在嚴格落實“五天四夜”的基礎上,撲下身子,沉下心境。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身作則,帶動群眾從之前的“等、靠、要”怠惰思想逐步過渡到“幸福生活靠雙手來創造”的覺悟上來。以致富帶頭人為榜樣,以點帶面,帶動全村群眾開拓進取。支部委員劉躍濤原是村內貧困戶,當選支部委員后,全心全意投入到村內建設的同時,在潘東東的鼓勵幫助下,開設勞務派遣中心、農具銷售門店、構建松茸大棚養植等產業,生活蒸蒸日上,為村內群眾樹立了積極形象,帶動了一批群眾勤勞致富。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潘東東堅信有吳劉村黨組織的堅定帶動,有全村群眾的面向朝陽,未來吳劉村鄉村振興這條路,必定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