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20來源:
關于對市人防辦工作評議調查情況的報告
——2020年11月17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第二評議詢問調查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人大常委會第二評議詢問調查組委托,我就市人防辦工作評議調查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評議詢問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評議詢問工作實施方案安排,第二評議詢問調查組在趙坤炎副主任帶領下,通過聽取部門匯報、實地查看卷宗、座談交流走訪、督導檢查反饋等方式,對市人防辦近三年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市人防辦對本次評議詢問工作高度重視,全面檢視問題,狠抓整改落實。
評議調查組認為:近年來,市人防辦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要求,依法履行戰備職能、自覺融入城市建設、參與應急管理、服務保障民生,積極推進人防“放管服”改革,有力推動了全市人防事業發展。
(一)建設管理成效明顯。做好雙量齊增工作。按照“應建必建”的原則,嚴把審批關,人防工程建設規模和質量每年都有較大幅度提升,人防工程結建率達到100%,全市已經初步形成了功能相對齊全、布局比較合理的防護工程體系。扎實開展人防訓練演練。每年對組建的常規人防專業隊和新型人防專業隊開展整組,結合5·12、9·18等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開展人防警報試鳴、人口疏散對接安置演練、中學生防護動作技能演練等訓演活動,全方位提升我市人防機動指揮組織能力,強化我市人防隊伍的實戰意識和實戰經驗。做好人防組織指揮建設。對每年新建應急避難所、緊急避難區,統一安裝避難場所標志牌,進一步完善人防疏散避難場所標識標牌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市人防辦連續三屆榮獲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單位,2018年以來,連年榮獲全省人防系統鑄盾形象標兵集體。
(二)“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聚焦人防主責主業,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權力,優化服務環境。在全市率先實現全過程網上審批,網上申報率100%、提前辦結率100%、網上好評率100%。2019年7月,全省人防“放管服”改革暨“雙量齊增”專項工作推進會在漯河召開,市人防辦作了專題經驗介紹,其做法在全省推廣。
(三)人防法治建設不斷優化。持續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執法程序,深入開展全市人防系統綜合執法專項行動,完善人防工程聯審聯批機制,人防工程未批先建、批而不建等違法違規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加大對歷史遺留的49個違法項目的查處力度,追繳易地建設費3918萬元,罰款125萬元,責令補建人防工程1.8萬平方米,有力凈化了行業環境,維護了法律權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匯總、歸類整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宣傳工作不夠有力。一方面,宣傳的內容和形式還不夠豐富,社會上對和平時期人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多,存在模糊認識,特別是缺乏防空防災方面應急、自救的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人防行政審批、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和服務事項等內容,仍存在信息公開范圍不廣、深度不夠、時效性不強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建管機制不夠完善。一是人防系統政策法規建設比較滯后,在實際工作開展中調查研究不夠,對新情況新問題缺乏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二是人防工程建設管理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重審批輕管理,缺乏有效的后期維護管理制度,影響人防工程戰備功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三是人防行政執法還不夠有力,人防工程應建未建、人防易地建設費應繳未繳現象仍然存在。
(三)服務意識有待加強。一方面,在服務房地產企業發展上站位不高、辦法不多,缺乏推動企業發展的新舉措、新思路。另一方面,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不夠,主要是在地下車位權屬問題上,企業與業主之間爭議較大,矛盾較多,迫切需要人防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妥善化解矛盾沖突。
三、意見建議
(一)強化宣傳培訓。注重借助新興媒體、人防體驗館等平臺,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擴大宣傳范圍和受眾群體,提高全民防空防災意識。堅持“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進一步細化普法責任,分解工作任務,充分調動縣、區人防部門的普法力量,形成普法宣傳合力。同時,要加強對人防隊伍自身業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增強依法依規實施人防建設和管理的能力,確保人防法律法規得到全面實施。
(二)加強建設管理。一是加大人防工程建設力度。加強與規劃、住建部門的密切協作,嚴把建設人防工程與收取易地建設費的關口,深入開展人防執法項目化監督,加大陳欠人防易地建設費追繳力度,確保應建必建、應收盡收。二是進一步明確人防工程相關各方維護管理責任,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常態化監管,落實屬地管理,切實做到監管全覆蓋,確保人防工程總體處于良好完整狀態。三是探索出臺依法科學利用人民防空資源的措施,統籌發揮其公共服務和應急救援支撐功能。
(三)增強服務意識。一是出臺支持房地產企業發展的意見,開辟“綠色通道”,探索實行容缺管理,盡可能給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環境。二是主動與企業對接,送法上門,送政策上門,堅持信息共享,精簡辦事流程,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三是積極研究法規政策,全面回應群眾關切,特別是對社會關注的地下車位權屬問題,要結合漯河實際,明確權屬邊界,妥善解決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