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27來源:
關于全市僑務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
——2020年10月23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安排,9月份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成立視察組,在焦紅艷副主任的帶領下,采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征求意見建議等方式,對全市僑務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視察。視察組先后到郾城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察看了昆侖社區為僑服務情況、恩達律師事務所維護僑益情況、陸航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和河南倍佳潤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僑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市僑辦、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縣區關于僑務工作情況的匯報,征求了部分僑企、僑眷以及留學生代表對我市僑務工作的意見建議,比較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全市僑務工作情況。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海外歸僑僑眷1.53萬人,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1.02萬人,主要分布于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我市歸僑僑眷基本狀況
我市歸僑人數較少,主要系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回國定居人員。歸僑僑眷中,在社會上有學術造詣、有經濟實力、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僑界知名人士較少。一直以來,我市各級政府對這部分歸僑僑眷的生產生活狀況十分關注,對僑界貧困群眾實施精準幫扶,先后有9名貧困歸僑僑眷領取了救助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二)
我市僑企基本情況
目前,在漯投資的涉僑企業共計100多家,其中僑資僑屬企業11家,規模以上企業2家。涉僑企業中占比最大的為留學生創辦領辦企業,約占涉僑企業總數的80%以上,主要涉及食品、建材、教育、科技、餐飲、旅游、家居等行業和領域。
(三)
我市新僑群體基本情況
新僑的概念較為廣泛,既包括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也包括留學生、歸國留學人員及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外雙向流動明顯加快,一批學歷層次高、科技實力強、實現自身價值和報效祖國愿望強烈的新僑群體逐漸成長為我市僑界的中堅力量。回國創業、實現自我價值、追求互利共贏已逐漸取代傳統的捐資贈物成為新僑群體回報家鄉的主流方式。我市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協會于2015年成立以來,人員規模迅速擴大,迄今已有會員287位,成為我市創新創業領域的又一生力軍,河南鮮谷筷廚商業連鎖有限公司、河南天鷹兄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漯河市全民國防教育中心等一批較為知名的新僑企業落戶我市,發展勢頭良好。
(四)我市僑務工作開展情況
面對不斷變化的僑情,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僑務工作方針政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動僑務工作持續進步。
一是加強宣傳,營造護僑氛圍。我市各級僑務部門把加強僑法宣傳作為僑務工作的突破口,依托新聞媒體、社區僑務示范點、僑法宣傳角、僑務普法主題活動等,廣泛學習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和《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初步形成了“尊僑愛僑、依法護僑”的良好氛圍。
二是以僑為橋,搭建交流平臺。積極搭建中國(漯河)華商食品項目投資峰會等高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先后與廣東華商會、深圳僑商會、美西河南商會、加拿大工商聯合會、印中商務理事會等40多家海內外社團建立了合作交流機制。
三是暢通渠道,維護僑胞權益。河南恩達律師事務所被確定為“河南省華僑法律維權服務站”。舞陽縣成立了“三胞三屬法律維權服務中心”(三胞三屬: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及其眷屬),郾城區成立了僑商僑企維權服務中心,源匯區僑務部門協同區司法局為僑資企業提供專項配套服務,來信來訪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較好地維護了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四是創優環境,助力經濟發展。成立了漯河市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協會等組織,與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新僑組織對接,團結、凝聚、吸引高層次留學人才來漯發展;設立了漯河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產業園,為留學人員等新僑群體在漯發展營造優良環境。目前,已有10多家涉僑企業落戶園區。
五是凝聚僑心,加強交流互鑒。先后爭取貧困小學捐建、醫療設施改善和聽障器材救助等涉僑捐贈資金220余萬元;接受華僑華人捐贈許慎《說文解字》碑刻資金20萬元;選派9名華文教師赴海外任教,開展華文教育,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
二、存在問題
我市僑務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與新時代的要求和先進地市相比,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僑資源統計相對滯后,僑情信息動態更新不夠及時。新時期僑情發展快、變化大,僑情排摸是了解僑情發展變化和涵養培育僑資源的基礎性工作,但受人員配合意愿不強等因素制約,統計工作難度較大,我市僑務部門的僑情底數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與補充,對歸僑僑眷、海外華僑華人,特別是新僑群體構成、分布等情況和信息的掌握還不夠及時、全面和準確,僑情調查工作滯后于僑情發展變化,利用僑務資源服務發展缺少決策的科學依據,制約了僑務工作開展。
(二)工作觀念、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創新拓展。僑務工作的基礎在國內,主體在海外。目前,我們對海外主體的工作還停留在與其國內家屬的聯絡服務層面,面向海外的直接聯絡溝通還十分有限,有效溝通不足。對外僑務工作主要局限于噓寒問暖,迎來送往,寄贈賀卡,聯絡感情,接受捐贈等常規做法,交流層面較淺,缺乏立足于互惠互利,著眼于長遠發展的實質性有效舉措,較難與新華僑華人及其家屬建立誠摯的感情和較強的信任關系。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僑務工作特點方法,有效運用僑務資源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思維和意識有待進一步拓展加強。
(三)“雙招雙引”工作總體成效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招引帶動性強、產出高的大項目方面突破較少。發揮僑務優勢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是當前僑務工作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近年來,我市僑務部門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優質項目招商競爭的嚴峻形勢和我們的客觀條件,總體成效不甚理想。我市涉僑企業總體數量較少,體量普遍偏小。涉僑企業中科技含量高、生產附加值大、產業帶動效應強的優質企業相對較少,缺乏一批具備代表性的標桿龍頭企業。發揮僑務工作“橋梁”作用,實現海內外雙方投資創業和貿易往來需求的精準有效對接方面還有所欠缺,引導新僑群體為國服務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四)僑務工作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僑務工作要取得新業績、實現新跨越,就必須具備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僑務干部隊伍。目前,我市基層僑務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個別縣區尚沒有專職的僑務工作人員;部分僑務工作者的思想認識、理論素質、業務能力與僑務工作的發展需要還有一定差距,站位新時代,適應僑務工作新發展、新要求的本領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樹立“大僑務”觀念。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完善涉僑工作機制,明確涉僑部門職責,加強工作聯動和信息共享,推動形成領導更有力、統籌更有序、職責更清晰、協同更有效的“大僑務”工作格局,在招商引資、引才引智、文化交流、僑情統計和解決僑界群眾利益訴求等重點工作上形成更大合力。拓展僑務工作對象范疇,摸清我市歸僑僑眷、海外華僑華人尤其是新僑群體基本情況;突破地域觀念局限,抓住新時代僑務資源世界性和流動性的特點,加強與省僑務部門和僑務資源豐富地市的溝通聯系,最大限度凝聚僑力僑智致力全市經濟社會建設。
(二)進一步涵養僑務優質資源。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發揮好我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園等平臺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集成服務資源,優化服務事項,提供精準、精細、精品服務,進一步增強平臺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激發歸國留學人員在漯創業熱情。堅持國內與國外工作、新僑與老僑工作并重,積極開展海外聯誼交流,創新凝聚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專業人才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建好僑界人才數據庫;及時跟進僑務工作發展需要,把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和歸國留學人員等群體納入引才引智工作重點,努力實現我市僑務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提升僑務工作服務經濟發展的效能。
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汕頭考察時關于打好新時期“僑”牌,引進先進技術和高水平產業,團結廣大海外華僑共同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三有利”的新時代僑務工作原則(對投資者有利,對所在國有利,對中國有利),為海外僑胞到漯河投資創業和開展貿易活動搭建更加開放、更加精準的服務平臺,為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落戶我市穿好針、引好線。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吸引更多海外僑商助推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更多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支持現有僑企加大技術改造和創新力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營造安穩創業、長期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工作、生活、子女教育、家庭成員隨遷等方面做好引進后的后續服務工作,確保實現“引進來、留得住、能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