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8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
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情況的
報 告
——2019年12月24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宋耀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市場監管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情況,請予審議。
一、精心組織實施
今年1月30日,漯河市市場監管局正式掛牌成立,高度重視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工作,精心組織安排,認真整改實施。一是提高思想認識。把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建議作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成效的有力推動,作為深入糾“四風”持續轉作風的有效載體,作為深化改革創新、提升工作質量的重要抓手,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和引領全局工作。二是精心組織實施。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漯人常〔2018〕42號)涉及到原工商部門、原質監部門、原食藥監部門。部門合并后,我們照單全收,逐一整改。成立了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方案、分解任務、明確責任,采取“每月一自查、每季一匯報、半年一講評”的方法,跟蹤問效,切實做到了項項工作有人管、具體落實見實效。三是提升整改效果。我們堅持把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同市場監管機構改革、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同深入糾“四風”持續轉作風行動、同干部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準確把握新時期市場監管的職責定位和工作方向,迅速適應機構改革后的工作要求,找準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切入點,以貫徹落實建議的成效,推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效。今年9月27日,我們在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專項工作評議和專題詢問工作督辦推進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二、認真整改落實
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中有6項建議涉及市場監管部門,我們均進行了認真整改落實。
(一)關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
整改落實情況:我們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從企業發展需求著力,落實改革措施,激發市場主體迅猛增長。至11月底,今年我市市場主體新登記194751戶,總量達360866戶,增速分別為138.59%、99.89%,均居全省第一,創出了市場主體發展的“漯河速度”。一是推進“一次不用跑、一分不用掏、三天全辦好”改革。優化企業注冊登記、公章刻制、稅控盤申領、社保備案等環節,將企業開辦時間由國家規定的8.5天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線上線下并行辦理,財政承擔開辦企業公章刻制和稅控盤費用,讓市場主體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便利和紅利。同時,落實了容缺受理、一網通辦、2小時直核、一次辦妥等制度,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使開辦企業越來越快、越來越簡、越來越省。二是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在為全省試點的基礎上,全市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實施“照后減證”,切實解決了改革中出現的“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的問題。今年已為全市3300多家企業辦理了“證照分離”事項,讓企業既能“進得來”,又能“活起來”。三是推行“集群注冊”改革。針對大學畢業生、返鄉務工人員等有創業愿望但缺少創業資本、場地等而不能進行開辦登記這一問題,積極推行“集群注冊”改革,實行托管服務,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夢想。在登記過程中,統一提供格式化集群注冊合同文本,既增強了改革措施的操作性、規范性,又讓辦理登記更加高效便捷,確保改革措施落地落實。
(二)關于“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方面
整改落實情況:我們在市場主體“寬進”之后實施“嚴管”,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在全省做到了“四個率先”,變市場“巡查制”為“抽查制”,目前已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監管?!半p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的到位實施,有效解決了以前存在的“誰想查、誰就查,想查誰、就查誰,想什么時候查、就什么時候查”的執法任性,解決了選擇性執法和多頭打擾問題,有效地減輕了市場主體應付“多頭檢查、重復執法”造成的負擔,實現了“一次抽查、全面體檢”,增強了政府監管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去年8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題調研組來我市總結經驗,為全國開展這項工作提供借鑒;今年8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專項業務培訓班,我們以授課的形式介紹了漯河經驗。
在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基礎上,今年9月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又將漯河市確定為全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試點(全國共11個,其中7個省、直轄市,1個副省級市,3個地級市),漯河市是河南省唯一試點城市。經過三個多月的積極探索,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12月1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我們介紹了做法。
(三)關于“著力營造和諧執法環境”方面
整改落實情況:一是加強對執法隊伍的教育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先后有60多人參加全市、省局等上級培訓27次,邀請有關專家、業務骨干來局授課23次,舉辦“市場衛士大講堂”12期,強化業務、執法、理論等知識的學習教育,實現全員輪訓,有效引導各級干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依法行政意識。二是大力推進“服務型執法”建設。我們把服務市場主體規范和健康發展作為行政執法目的,出臺了《關于全面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的指導意見》,對市場主體違法主觀故意不明顯、后果輕微、認錯態度好、主動糾正的行為,以教育為主,輕處罰、少處罰或不處罰;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的執法方式,多引導多培育,邊發展邊規范,幫助其健康發展。對于違法經營,也不是一罰了之,而是通過“案件回訪”,對當事人進行教育引導,使其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以防再犯。三是探索實行包容審慎執法。今年9月份,發布了全省市場監管領域首份“免罰清單”,共兩類27項內容。重點解決傳統監管執法中存在的“重處罰輕教育”問題,給予市場主體糾錯機會,寓執法于服務之中,體現了市場監管部門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溫度”,有助于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四)關于“優化檢驗檢測服務”方面
整改落實情況:大力推進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暢通受檢渠道,落實“三亮”承諾,實施便捷化檢測服務,面向企業公開產品質量檢測職責、服務范圍、咨詢電話等,開辟“綠色”通道;規范檢測時限,把計量器具檢測時間壓縮為15個工作日,比省里規定時間提前了5個工作日;優化檢測流程,啟用新的計量機構業務管理系統和質量檢驗業務管理系統,企業可上網申請檢測并查詢報告。同時,變“坐等受檢”為“主動出檢”,減少企業送檢;對符合國家規定免除的檢測項目費用一律免除,今年已為企業免除費用800多萬元。
(五)關于“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方面
整改落實情況:我們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強化責任落實,加大輿論宣傳,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強化督促協調壓實工作責任。督促協調市政府食安委成員單位和各縣區,對表對標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責任分工和評價細則,制定完善工作推進臺賬,確保創建任務、責任、工作、時限、機制“五到位”。二是突出特色亮點狠抓難點攻堅。全面推行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平臺建設,選定臨潁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首批試點縣區,力爭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我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平臺建設;選定舞陽縣為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試點縣,力爭今年12月底前消除監管備案盲區。開展“三小食品”技術幫扶達標升級活動,符合條件的“三小食品”備案登記率和監管檔案建立率均達到100%。三是有效加大共建共享宣傳力度。先后開展了“質量月里看質量”、萬名小學生“童眼看食安”征文、食品安全宣傳“說文解字”等活動;全面啟動“我的漯河我熱愛,我的作品我朗誦”錄制活動;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市區首家“食品安全主題公園”,大力推動食品安全科普進社區、進學校,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四是構建市縣(區)一體創建格局。完成經濟技術開發區、舞陽縣、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6個縣(區)申報“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區)”工作,各縣(區)通過召開動員會、推進會和基層建設觀摩評議會等形式,高效推進創建活動,形成了市縣(區)上下聯動、一體創建的格局。11月27日,在省政府食安辦舉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省建設專題培訓會上,我們面向全省介紹了漯河市創建經驗。
(六)關于“規范整治‘三小企業’”方面
整改落實情況:我們立足全市食品產業發展,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標準引領,強化整治規范,構建起了“黨政負總責、企業為主體、部門嚴監管”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探索出一條具有漯河特色的食品安全監管新路子。8月13日,何金平副省長批示肯定,要求全省各市縣學習、借鑒漯河的經驗和做法。一方面,嚴查違法,源頭治理“三小企業”。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春雷行動”和“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共查處假冒侵權案件81起、商標違法案件46起,立案調查食品生產企業3家,查封生產企業1家,對不法分子形成強大震懾。全面開展“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建設,學校食堂、大中型餐館“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完成率達到80%。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等級評定工作,評出省一級學校食堂51所、省二級學校食堂126所。今年12月,在全市外賣入網餐飲商家推廣“食安封簽”,對餐飲行業實施無縫監管,同時聘請300名美團外賣小哥為食品安全志愿者,開展食品安全宣傳、監督,對工作中發現的無證無照餐飲經營和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共同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全省率先制定下發了《漯河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對全市1339個行政村(居委會)食品安全協管員進行全面整頓培訓,增強食品安全基層基礎管理力度。至目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在全市食品生產企業推行違規約談制度和“黑名單”制度,先后對400多名企業負責人進行警示約談。在全省首家實行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年度考試制度,企業法人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兩次考試不合格的,將受到任職限制,并列入全市食品從業人員失信名單。新華網、學習強國、中國市場監管報、河南日報等20多家新聞媒體宣傳我們的做法。從規范企業行為入手,引入“第三方”評價,逐步建立起長效監管機制,從源頭上鏟除“三小企業”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制定標準,為食品企業發展爭取主動。今年7月份,我們在調味面制品國家標準尚未出臺、調味面制品河南省地方標準將于10月1日廢止的情況下,提出制定《調味面制品團體標準》并于10月19日正式發布實施。該《團體標準》的發布實施,不僅填補了全國行業標準空白,為食品行業發展爭取話語權,還將助力調味面制品行業轉型升級,引領調味面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在全國食品領域引起強烈反響。11月8日,全省調味面制品行業整治提升現場會在我市召開,肯定并推廣我們的經驗。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參照我們的《團體標準》發布了《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告》,明確要求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凡與此不一致的,于2020年1月31日前調整到位。目前,除我市10家調味面制品生產企業采用該團體標準外,省內100家企業正在積極申請采用該《團體標準》。
三、持續推進提升
在認真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建議事項的同時,我們進一步推進服務實體經濟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不斷鞏固、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效果。
(一)創新商標品牌戰略實施載體。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和“商標強企”活動,通過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管理,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動以食品、造紙化工、生物醫藥、液壓軟管、制鞋等為主的實體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1家企業獲省長質量獎、32家企業獲市長質量獎;共獲中國名牌產品4個、河南省名牌產品58個。全市申請注冊商標7756件,同比增長26%,居全省第六位;成功注冊商標5873件,同比增長78%,居全省第五位;全市注冊商標總量20092件,同比增長40%,創歷史新高,萬人擁有量全省第三位。我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件)萬人擁有量全省第四位,馳名商標(11件)萬人擁有量全省第三位。今年6月20日,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批準,我市商標受理窗口受理權限由商標注冊申請1項擴展為商標續展申請等23項。我市商標受理窗口擴權,大大提升了窗口的輻射功能,將讓市內外企業更多享受到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的紅利。
(二)大力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與中標院實施戰略合作,起草了“一規劃兩方案(草案)”:《漯河市標準化戰略規劃2019-2025》和《食品安全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初步形成我市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整體構架,為我市爭創全國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市打下堅實基礎;深入開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在全國首家設立了“市長標準獎”,鼓勵企業參與國家乃至國際標準制定。12月1日,我市在全省首家發布實施《電梯維護保養單位星級評定》地方標準,為我市電梯維保企業規范發展奠定了質量基礎。
(三)啟動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起草了我市《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采取七項措施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從知識產權執法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兩個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促進。該《意見》已于11月20日經市政府第64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
(四)拓展中小企業融資途徑。針對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較少的問題,我們主動運用動產抵押、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職能,助其融資發展。今年前11個月,企業累計實現融資借貸總額48.39億元。為從制度層面強化保障,我們起草并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漯河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項獎補管理辦法》,通過政府對銀行、保險機構或擔保公司給予獎補和對企業給予補貼的形式,鼓勵金融機構用純知識產權質押方式貸款給企業。該《辦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后,將會有效解決企業實物抵押后無法用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難題,真正實現“知識”變“財富”。
發展無止境,服務無盡期。市市場監管局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與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標準,與廣大群眾特別是市場主體的期盼之間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和實體經濟發展,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指導,持續作風好轉、強化改革創新、推動服務升級,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突出成效,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