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8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
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情況的
報 告
——2019年12月24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王喜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情況,請予審議。
今年以來,按照市人大常委會評議詢問工作的統一部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針對去年和今年6月份的兩次人大評議詢問反饋的有關問題和建議,結合我們自查的問題,多次召開了黨組會議,統一思想,舉一反三,通過查找、討論、整改等活動,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理清了整改思路,進一步統一了全局思想,明確了整改的重要性、迫切性。堅持“刀刃向內不回避、真刀真槍改到底”,強力推進全年各項工作任務,持續提升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服務保護保障實體經濟的發展能力。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市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于1月31日掛牌成立。此次改革,共整合原國土、規劃、林業、房管4個部門人員及水利、發改等部門有關職能。改革后,原國土、規劃、林業、房管等部門劃轉人員共計692人,其中行政編制78人,事業編制614人。并分三批接收了市水利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市縣養老保險中心劃轉的公務員27人。按照市機構改革工作進度要求,局機關,各分局、各土地儲備分中心已于7月下旬根據新三定方案對人員和職責進行了調整。按新三定方案要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把原國土、林業、規劃的29個科室整合成18個科室,原12個分局整合成6個分局;33個局屬單位融合為23個局屬單位,運轉四個多月以來,已基本實現了人員、隊伍、職能、工作四融合。
新局掛牌成立后,我們及時成立了局黨組領導下的土地、規劃、林業、綜合、監督等5個協調工作組,出臺了綜合管理制度和各項改革方案,保證了各項工作正常運轉和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新局三定方案經過5次修改后于7月26日獲得批復,批復一周內我局完成了科室、分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配置調整工作,并于8月1日全部到崗到位;同時,6個土地儲備分中心也組建成立,原12個分局的分流人員于8月1日基本安置到位,領導班子分工進一步明確,于8月1日正式執行。經過近4個月的努力,科室職責人員調整到位,各項制度逐步規范,人員磨合漸入佳境,各項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一)在保障實體經濟發展方面。一是做好實體項目用地保障。截至目前,已上報用地14923.54畝,已超出2018年申報8600畝總量,著力保障了沙澧連通二期、雙匯總部等158家實體經濟用地需求。二是做好用地規劃管理服務。目前共完成新增規劃編審41宗,面積2028畝;辦理《建設用地規劃條件》75份,面積3006.78畝;辦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23件,擬選址面積4422.37畝;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91份,面積5436.36畝,截至11底完成工作量已超出了2018年總量的157%,為城市建設用地的科學合理使用提供了規劃保障,有效保障了我市建設項目的土地供應。三是積極推動土地利用管理綜合改革。按照市、區土地收儲“一盤棋”的思路,編制完成了《漯河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9-2021年三年滾動計劃和2019年度經營性土地儲備計劃》,印發了《關于加強城鎮建設用地土地儲備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土地收儲機制。至11月底市區范圍內新增經營性用地納入土地儲備庫面積5919畝;召開土地出讓會10次,土地出讓收入70多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比2018年出讓金總和50億元,超出20多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建設。規劃配套費收入1.26億元,比目標任務6千萬超出一倍還多,完成率200%。四是扎實推動了生態漯河建設。重點實施了沙澧河生態景觀帶、城郊生態防護林、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村鎮綠化、森林撫育、濕地保護、森林公園等中央、省、市林業重點生態工程。2019年全市計劃造林6.79萬畝,已完成生態造林9.587萬畝,達到歷史最好,占省定目標任務的141.19%;全市發展優質林果、種苗花卉10931.5畝,占目標任務的128%。五是積極實施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和增減掛鉤項目,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今年以來,全市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已通過省廳備案的占補指標已達19756畝,還有1616畝已報省廳備案,3750.2畝正在施工,年底補充耕地將達25122.2畝,比2018年1萬畝超出15000多畝;全市增減掛鉤項目已入庫備案8192畝(含3300畝B類復墾券),近期可完成整治復墾指標2800畝,年底可完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10992畝,比2018年5000畝超出5992畝,指標價值達17.587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美麗鄉村建設。
(二)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提高服務質量。嚴格落實審批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壓縮辦事時限,減少企業來回次數,更加便民利民。我們不斷完善規劃審批服務,在規劃審批中,先后取消了平面定位規劃圖、效果圖、施工圖(含報建圖)等9項審批要件,簡化了規劃成果公示、土地信息查詢等7項審批環節,優化了規劃修編、批后監管、違法建設處理等5項業務流程。取消了在報紙上進行批前公示的形式,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全面啟用了“規劃一張圖”網上審批系統,開發了規劃業務手機審批APP,實現了電腦、手機開展業務審批的無縫對接,提升了審批效能,壓縮了辦事時限。開展“容缺受理”,在水電氣暖相關項目的規劃許可審批中,企業取得土地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即可申請開展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有效保障了水電氣暖等民生項目盡快落地。在用地審批中,取消了“地質勘查資質檢查”和“采礦權人在規定期限內未足額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滯納金的處罰”等職權,暫停了“對勘查投入、勘察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職權,下放了“土地閑置費征收”職權,受到了企業好評。
(三)在化解實體經濟歷史遺留問題方面。遺留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機構改革后,面對遺留問題,我局專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職為副組長的遺留問題解決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辦公室。抽調原土地、規劃、房產等業務骨干為辦公室成員,對每一個問題逐項研究解決。一方面,建立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解決土地規劃與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聯審會議制度,用好用足“漯政辦〔2018〕77號”、“漯政辦〔2018〕78號”、“漯政辦〔2016〕56號”等相關文件規定,推動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依托市政府重點項目推進會、城建交通周例會、服務企業三個周例會,及時提交我局解決規劃管理歷史遺留問題協調領導小組,推進遺留問題解決。目前,全市220個規劃遺留問題已基本進入解決軌道。9月份,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印發了《漯河市房地產領域“問題樓盤”化解工作實施意見》(漯辦〔2019〕13號),進一步健全工作組織和配套細則,為解決超出“漯政辦〔2016〕56號”文件范圍的近60個復雜問題樓盤提供了解決路徑。目前,我局已召開遺留問題辦公會27次,研究解決問題127個,使42個房地產類項目遺留問題得到解決,近2.1萬戶居民拿到了不動產登記權證。通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保障了群眾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四)在服務保障民生方面。出臺了《漯河市地上附屬物補償新標準》,提高了征地補償區片地價,使每個被征地群眾受益大夫提高。同時,為進一步實現不動產業務辦理提質增效、更好地服務全市人民、優化全市營商環境,讓全市人民辦理不動產交易登記業務更順心、更省心,在2018年交易登記職能實現一體化的基礎上,將原房屋交易系統、土地登記系統和不動產登記系統三套系統整合為一,并將交易登記數據整合,全庫導入到新平臺中,搭建了不動產登記交易一體化新平臺,實現了全市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國家規定的7個工作日,我們現在達到了一天辦結,縮短了6個工作日。截至目前,共辦理各類不動產登記85000件,發放不動產權證書25190本,不動產登記證明50248份。辦理商品房合同備案22450套,存量房合同備案7719套,完成工作量已達到2018年總量的170%。同時,省自然資源廳將我市確定為不動產登記“全省通辦”改革全省唯一試點,頒發了全省第一本不動產登記,并于12月11日舉行了不動產登記“一費繳納”新聞發布會,不僅是全省首家,而且是繼齊齊哈爾、蘇州后全國第三家,國家自然資源報頭版專題進行了報道。并且自然資源部將我市定為不動產登記共享相關部門信息全國兩大試點之一,全國不動產登記共享信息會議也準備年底在我市召開。
(五)在夯實基礎工作方面。一是嚴格保護耕地,嚴厲打擊違法占地行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大棚房整治、違建別墅清查和“違法占地整治百日行動”整治任務。我們在全省創造性地提出了土地違法違規“四雙” 機制,即“雙暫停”、“雙扣減””、“雙追究”、“雙處罰”機制,嚴格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從嚴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管理,有效遏制了違法占地行為,2019年以來,基本實現了違法用地零發生。二是高質量開展了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全市“三調”成果已報國家驗收,正在按國家要求進行最后整改。三是強力推進了中原生態水城建設。研究制訂了中原生態水城建設2019年度工作方案和《漯河市中原生態水城建設2019年度督導考核辦法》,確定了2019年度實施中原生態水城工程建設項目167項,編制規劃設計5個,制定管控機制文件3個,總投資168億元,2019年完成投資77億元。四是加快了推動“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按照“規劃統籌、項目集成、功能融合”的工作思路,積極組織編制漯河市城市“雙修”暨百城提質總體規劃,制定了《漯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8個縣區全面啟動了空間規劃;按照上級關于鄉村規劃千村試點有關工作要求,選取23個試點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已全面展開,部分村莊規劃編制成果已完成。五是推進“數字漯河”“智慧漯河”建設。圓滿完成“數字漯河”地理空間框架項目驗收、年度數據更新及成果發布推廣,“數字漯河”成果被公安、水利、農業、城建等部門廣泛應用。六是地熱勘探調查工作全面完成。12月6日召開了地熱評審會,成果正在市政府審批。七是完成了5個北斗導航基準站及區域中心站建設,實現北斗導航區域全覆蓋。完成了全面使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及時并入全省網絡,為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為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建設打好了基礎,為全市各項重點工程建設提供服務。
二、采取的主要整改措施
針對去年以來人大反饋的關于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建議和問題,結合我們自查的問題,全面開展了大討論、大查找、大整改活動,找出了問題存在的原因,理清了整改思路,認清了問題的實質,大家一致認為:實際問題主要集中兩個方面,一是人的問題;二是工作效率問題。
(一)關于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敬業精神,責任心不強,不愿干、不會干、不真干。群眾觀念弱化,服務意識淡漠,不愿服務、不真服務、不會服務。制度不完善,職責不清,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對此,我們主要采取三項措施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
1.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提高思想覺悟,解決不愿干、不會干、不真干的問題。我們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著力加強思想教育,通過抓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把整治形式主義同加強黨的建設相結合,同走實群眾路線相結合,同檢視問題、立行立改相結合,強化思想教育,提升黨員干部思想認識,認真檢視自身問題、扎實抓好整改。班子和班子成員列出問題清單41條,制定整改措施47條,副科級以上干部列出問題清單122條,制定整改措施78條。同時,我們編印了《自然資源業務知識匯編》、《黨規黨紀匯編》和《應知應會手冊》三本書,全系統人員人手一套。通過聘請專家講座、周五集中學習,組織班子成員、業務骨干開展講座,組織新進的27名同志到業務科室和大廳輪訓、組織50名業務骨干到河南大學封閉培訓等方式,采用各種辦法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新理論、新知識、新業務、新法律大培訓,并適時組織了50歲以下人員業務知識和理論測試,有效提高了全系統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解決了不愿干、不會干、不真干的問題。
2.人崗相宜,人盡所能,解決不愿服務、不真服務、不會服務的問題。倡樹“機關為基層服務,后勤為業務服務,干部為職工服務,黨員為群眾服務”的四個服務意識。我們堅持“常換思想少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原則,通過競爭上崗、雙向選擇、黨組研究,配齊配強了局機關18個科室的科室長、6個分局局長和6個分中心主任。各科室、各分局、分中心又通過雙向選擇配齊了工作人員,有力地調動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解決了不愿服務、不真服務、不會服務的問題。
3. 領導帶頭,率先垂范,解決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的問題。建立領導干部帶頭負責制,以上率下,身先士卒,營造“上級為下級擔當,下級對上級負責”的良好氛圍。每一項工作都明確一名縣級干部牽頭,主要業務科室承辦,其他單位配合,辦公室、機關紀委問效的工作機制,徹底解決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的問題。
(二)關于工作效率問題。主要表現在:制度建設不到位,督導考核獎懲不及時、不認真,作風建設不過硬,工作中懶政怠政,個人利益至上,遇到問題推諉扯皮。我們主要通過完善制度機制,把規矩立起來,把制度建起來,把督導考核獎懲嚴起來,制定了一批管用實效的措施和長效機制,確保了各項工作高效推進。
1.在全局層面。我們建立了6項制度。一是超前服務制度。由黨組成員、縣級干部領導分包縣區、單位。對所分包的縣區和單位的各項工作進行定期調研,及時掌握工作動態,把握工作進度,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和群眾進行服務。局領導已完成調研課題《關于搞好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三個建設”、加快“三融合”、實現“三起來”、“三滿意”的調研報告》等16篇。二是局長辦公會制度。堅持每周至少召開一次局長辦公會,爭取上會的問題一次性解決。對需要協調多個業務科室同步開展的工作、在工作中存在政策落實有出入的工作以及業務科室解決不了的工作等,統一提交局長辦公會研究解決,厘清各級各單位職責。目前已召開局長辦公會37次,研究解決項目325個,解決問題275個。三是企業座談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服務企業座談會,聽取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要求各科室、各單位主動服務,指導企業辦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確定專人聯絡,為企業進行一對一服務。目前已召開企業座談會6次,征集企業意見建議25條。四是優化各類行政審批流程和制度。出臺了《關于規范用地審批做好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工作的意見》(漯自然資[2019]180號)和規劃審批制度等,優化辦事流程,實行臺帳管理、領導分包、催辦督辦、限時辦結、容缺受理、會審會簽等制度,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通過以上制度和措施,共壓縮辦事流程9項,減少各類受理時限25個工作日。五是督辦催辦考核制度。強化問題導向,做到什么有問題,就督辦什么,有什么問題就著力解決什么,并對市領導批示件和民生實事進展實行連續跟蹤督辦。目前,已下發催辦通報6期,催辦函12個,催辦問題25個。六是行風效能監察制度。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崗位目標責任制、重點項目推進倒逼制、重要工作限時辦結制、服務群眾首問負責制等機制,通過強化內部監管,防止了不作為、慢作為。目前,已下發督辦通報12期,督辦函10個,督辦問題23個。
2.在科室層面。一是建立了聯審聯批限時辦結制度。針對科室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的問題,對現有用地審批流程、審批要件、審批方式、審批時限等進行科學歸納,通過優化流程,落實聯審聯批、集體會簽、承諾容缺辦理、限時辦理、平行審批、責任人催辦等制度,達到壓縮會審環節、減少申請材料、縮短辦結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和提升服務質量的目的。目前,已壓縮會審環節6個、減少申請材料8項、縮短辦結時限15個工作日。二是建立了三個周例會工作臺賬制度,對市政府重點項目、城建交通、服務企業三個周例會研究事項,由相關科室建立工作臺賬,對重點項目掛牌推進,明確工作任務,抓好工作落實,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事有措施、件件有落實。目前,專題召開周例會19次,研究建設項目139個,協調解決問題129個。三是建立了工作日志日報制度和周工作通報制度。每周對單位、科室開展的重點工作、民生項目進展情況、重點項目保障服務情況等進行通報,每個科室、單位每周在一樓大屏幕上晾曬工作進展,工作完成情況一目了然。目前,已晾曬工作進展情況15次,督促提前完成各項工作126項。四是完善了部門內部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針對個別科室、單位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我們緊盯權力運行各個環節,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程序化、透明化,將各項工作任務責任到人、進度到天,確保工作目標、要求、措施落到實處,不斷提升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執行力、公信力。目前,已厘清權力清單149項,嚴防權力腐敗。五是出臺了內部科室“互聯網+監管”制度。六是制訂了“雙隨機、一公開”制度。
3.在縣局、市局各分局層面。我們出臺了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土地、規劃、林業審批效率的一系列制度,把大部分發證及批后監管職能下放到了縣區局。并出臺了解決土地、規劃、不動產遺留問題操作細則,優化土地審批流程5項,規劃審批流程7項;取消土地審批要件5項、規劃審批要件9項;規劃、林業審批發證全部下放到了縣分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認真落實人大常委會評議結果,全面梳理歸類去年以來人大評議詢問反饋問題及機構改革后的新情況、新問題,逐項擬訂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明確整改期限,進一步加快隊伍融合,努力實現“各級黨委政府滿意、基層和企業滿意、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
(一)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為統領,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堅持以學促干、以干促改、以改促變,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取得的實際成效。
(二)進一步加強學習和培訓。及時組織相關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干部職工政治站位、政策水平、法律和業務能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發展需要。
(三)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建立健全工作運轉和保障機制,優化人員結構,促進人員隊伍融合,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確保隊伍情緒穩定、思想平穩過渡,人員精神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高效推進。
(四)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立足新職能新職責新定位,以黨建統領全局,以事業凝聚人心;以團結匯集力量,以廉潔鑄就形象;以敬業彰顯忠誠,以創新檢驗擔當;以爭優提升服務,以實績回報人民。
總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廣大群眾生活質量,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將按照“一張藍圖保發展、一體共治建生態”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全市“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以人民為中心,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原則,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壓縮辦件時限,提高執行力、公信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服務于全市實體經濟發展,為中原更出彩,漯河添濃彩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