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2來源:
關于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
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2019年10月30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2019年工作要點安排,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思杰、副主任趙坤炎帶領視察組,對我市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視察調研。視察組先后赴示范區沙澧河二期工程、郾城區幸福渠工程(市區段)、西城區沙河開發二期工程、沙澧連通工程等現場進行實地察看,詳細了解工程建設推進情況,并召開座談會,集中聽取了市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指揮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市城投公司、西城區等單位工作情況匯報,全面掌握了我市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建設情況。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建設項目推進情況
市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是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建”重大決策的重要內容,是我市生態水系規劃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厚植宜居優勢、造福全市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高質量規劃好、建設好這一工程,對于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凸顯城市特色、打造城市亮點具有重要意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群眾非常關心,劉尚進市長和徐匯川副市長多次到現場辦公,強力推進工程建設。截止目前,該項工程建設正全面鋪開,全面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具體情況如下:
(一)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西城區段)。該工程采用PPP模式,由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市城投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漯河城發生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建設。項目包括沙澧河開發二期整治工程、沙澧連通工程(澧河改道提前入沙河工程),投資概算共計約20.6億元。
1. 沙澧河開發二期整治工程。工程范圍為沙河與澧河段分別西起沙澧連通工程連接處東至107國道,岸線長約28公里,景觀面積約520.88公頃,投資概算約14.35億元。其中澧河段因等待沙澧連通工程完工后才能實施,故本期只建設沙河段。目前沙河段水利護岸工程已經全部建設完成,景觀工程高鐵以東區段正在加快推進,左岸主體工程已完工,景觀效果已初步顯現,正在進行園林市政設施提升完善,以及后期的配套服務設施施工。右岸廣場游園、園區道路基礎完成80%,亮化工程開始施工,計劃園林綠化工程今冬明春完成。
2. 沙澧連通工程。投資概算約6.25億元,包含三閘兩橋一河道及沙河段護岸工程。“三閘”主要是在新河道區域新建節制閘一座,澧河新河口下游100米處新建進水閘一座,兩河交匯處澧河上游200米處新建退水閘一座。“兩橋”是在新開挖河道區域分別新建長江路西橋(已建成)、丹江路新澧河橋(S241公路橋)。新開挖河道工程全長1.6公里。目前新河道節制閘工程、丹江路新澧河橋工程正在穩步推進,預計年底前主體完工。新河道開挖工程計劃本月底開工。
(二)幸福渠工程(市區段)。市城投公司為業主單位,投資概算約3.62億元,工程范圍為從郾城區幸福渠王前路(六支渠)節制閘向東至107國道,沿107國道東側向南到淞江路,經淞江路北側開挖明渠向東至交通北路,順交通北路西側綠化帶開挖明渠向北至牡丹江路,由牡丹江路向東向下預埋過路涵,穿京廣鐵路與龍江生態城水系銜接,設計占地47.57公頃,長度12.55km。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36個控制性節點已全部開工,渠道襯砌3600米已全部完成,渠道開挖主體已完成,幸福湖等廣場基本完成,淞江湖節點施工正在加快推進,以確保10月底交通路以西區段具備通水條件。今冬明春進行綠化工程。
(三)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示范區段)。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為主管單位,采用PPP模式,建設單位為漯河市兩河四湖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邢臺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工程范圍為沿沙河兩岸自淞江路董莊沙河橋向北經牡丹江路橋和龍江路橋最后到沙河節制閘,總占地126.3萬平方米,包括沙河沿岸景觀帶,兩條濱河路,東湖、西湖、龍潭湖、天鵝湖等四個主題開放式公園以及連通四湖的親水宜居景觀水系等8個部分,總投資10.8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5.8億元。這次我們主要視察其中的沙河沿岸景觀帶。沿河景觀帶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淞江路董莊橋至牡丹江路橋段已于2019年5月1日建成面向市民開放;牡丹江路橋至龍江路橋段目前已基本完成土方整理及駁岸建設,近期將全面開展景觀綠化施工,計劃年底面向市民開放;龍江路橋至沙河路段左岸體育公園作為城市東北區域休閑建設基地已于5月1日面向市民開放,右岸因避讓漯河港節制閘建設,暫緩施工。
二、存在問題
1.施工進度有待加快。按照建設計劃,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西城區段)的107國道至石武高鐵沙河段景觀工程,以及沙澧連通工程的S241公路橋、河道節制閘兩大控制性工程,今年年底前主體工程要完工,明年五一節前建成并向市民開放;示范區段牡丹江路橋至淞江路橋段工程,計劃今年春節前完成綠化、亮化、硬化等景觀及配套設施建設并向市民開放。從視察調研情況看,保證上述工程如期完工和投入使用,工程量仍然很大。西城區段工程,左岸景觀雖已大頭落地,但后期亮化、景點完善要完工,尤其右岸廣場鋪裝、花壇修建、綠化、亮化、文化教育娛樂設施以及標識標線、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的施工工作量仍然很大。沙澧連通工程的河道還未開挖,部分房屋還未拆遷到位,年底前要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十分艱巨。示范區段工程戰線長,施工人員少,個別區段還未展開。冬天即將來臨,嚴寒風雪將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冬防期將至,環保封土行動馬上開始,工程計劃能否如期完成,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
2.工程質量有待提高。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堅持按圖施工,優質施工,保證工程質量是沙澧河開發的根本和生命,是檢驗工程是否成功的關鍵。通過調研和視察發現,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一些廣場和花壇石材貼面與基礎粘結不牢,出現松動和脫落;種植的竹子成活率不高,一些移栽的樹木和低矮植物后期養護不周,有些已經枯萎死掉,有礙觀瞻;個別花壇、道路混凝土下出現空洞,個別小品、景觀出現脫漆、瓷磚掉落,與新建工程形象不符;在不少地方發現施工人員在已鋪裝路面上未設鋪墊即拌和水泥、傾倒泥沙、堆積用材等現象,導致剛剛修好的道路上斑駁污跡,很不美觀;一些已經建成向市民開放的景區,還未竣工驗收,已經出現的問題還需返工整修整改等等。這些現象和細節說明,質量意識沒有樹牢,管理不嚴、標準不高、施工粗放現象還在一定范圍、不同程度的存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以整改。
3.景觀效果有待提升。景觀效果美不美、漂亮不漂亮,是觀賞、游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景區功能的綜合集成,既要白天美,還要夜晚靚,既要主題鮮明,還要各呈其異,既要有地方風情,還要有前沿時尚,讓市民于留連忘返之中,看得到漯河的精彩,體會到沙澧的韻味,感覺到深刻的體驗。目前來看,部分區段工程效果雖已初見成效,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景觀尚未達到設計效果,仍然有很大的提升設計、精雕細琢空間。比如:一些主題園區建設風格趨同,在差異化方面做得不夠;一些園區對漯河本地歷史人文元素挖掘應用不足,在承載文化底蘊方面做得不夠;一些區段仍沿用舊有的景觀建設模式和思路,運用高科技手段和應用新材料不多,在大膽創新方面做得不夠;在綠植品種的選擇與搭配上,樹木品種相對單一,難以形成錯落有致的整體視覺效果;部分小品缺乏生動、靈性的點綴,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整體效果貢獻度不夠;另外,107國道沙河西側河北岸的小西關村由于緊臨河堤,是景觀效果的背景,破舊不堪,與整體景區相比反差很大,效果很差,拉低了景區的整體視覺效果,這些問題均需要認真加以解決。
(四)組織協調有待加強。有序施工、科學施工是工程建設的有力保障。調研中發現,大段工地無人施工或少人施工,施工時斷時續、干干停停等現象較多。客觀上一是臨近秋冬季節,受環保管控壓力影響,土方作業受到限制;二是受秋收時節影響,很多農村務工人員回家秋收,導致工地人手緊張,影響了工程進展。但究其原因,還是缺乏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對困難和問題估計不足,缺乏應對措施。如何在保證落實環保“六個百分之百”措施上科學組織施工,如何科學調度時序,加強施工管理,有序安排工人季節錯峰施工等,以最大限度減少和應對環保管控和農民工季節影響應認真研究解決。只有把困難估計足、把預案研究透、把力量組織好、把要素聚到位,才能確保科學施工可持續、如期推進有保障。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施工進度。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建設作為我市重大的PPP示范項目,具有標桿帶動作用。市政府及各相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到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統一思想,堅持不懈,一鼓作氣,持續推進,突出抓好重點事項,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及時解決影響工程推進的掣肘問題,不斷優化施工環境,確保工程施工有序、快速推進,爭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讓老百姓早日享受到建設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二)提高工程質量。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建設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各相關參建單位,尤其是監督、監理及施工單位,必須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為本”的思想,高度重視,關口前移,在工程建設中嚴把入口關、材料關、管理關、質量關。始終把工程質量放在第一位來抓,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強化過程監管,嚴控質量標準,科學施工,優質施工。要抱著對歷史、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把該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優質工程,真正建設成人民放心的“民心工程”。
(三)提升景觀效果。要認真總結沙澧河開發一期的經驗教訓,深化完善規劃設計方案,確保二期工程更具品味、更具特色,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更加完善,進一步彰顯生態宜居名城魅力。要優化綠化設計,力爭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層次分明、色彩多樣”的效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個景觀在時間和空間上相呼應,平面景觀和立體景觀錯落有致。要建設一批造型精美、耐久性強的景觀小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黨的十九大精神、本地人文特色、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顏值,彰顯我市的地域特色,做到一處一景、處處有景。要提升科技含量,注重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的使用,積極打造景觀科技新亮點。要注重體現漯河文化、歷史、風情和特色,融合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旅游休閑等要求,完善智能網絡、交通標識、停車場站、公廁等配套設施,將觀賞、游憩、體驗、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有機結合,著力打造城市優美會客廳、亮麗風景線。
(四)加強組織協調。市政府要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定期督導檢查,研究解決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工程指揮管理單位要勇于擔當負責,不折不扣落實主體責任,對照工程計劃和預定完成時間,倒排工期,科學調度,確保按期建成投用。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沙澧河開發二期工程(含幸福渠)作為頭號工程來抓,加強溝通,搞好對接,集中力量,持續攻堅,確保實效,努力形成上下聯動、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建設局面,為工程的優質圓滿建成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