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29來源:
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情況的報告
——2019年8月27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
市政府副秘書長 陳少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工作推進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實現了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綜合提升,為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基礎和先行保障。我市臨潁縣、召陵區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市貧困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20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95.1%,行政村通客車率100%,通達率居全省前列。我市經驗做法多次得到省交通廳表揚,工作成效贏得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一)路網結構趨于優化,通達深度明顯提高。市縣區積極打通斷頭路,改建危舊橋梁,加快通往經濟重鎮、偏遠鄉村通達道路新建和改造力度,農村公路路網持續完善。在“村村通”基礎上,不少鄉村實現了“戶戶通”,縣鄉公路連鄉串村、設環布網,形成了多縱多橫的交通格局。2018年,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完工135公里,占全年目標任務的225%,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根據省交通運輸廳、市政府關于全市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有關要求,摸底排查通村入組待建公路712公里,為高質量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摸清了底數、提供了依據。
(二)管養水平不斷提升,路容路貌明顯改觀。始終堅持“建管養并重”,推進養護機制改革,基本形成了“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三級養護體制,有路必養基本實現,養必到位加快實施。全市已建成中心養護站8座,44個鄉鎮建立了規范的農村公路管養站,縣、鄉、村三級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充分發揮鄉鎮政府主體責任,統籌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實施病害處治、路田路宅分家、綠化廊道建設、村鎮路段整治、公路文化宣傳等,農村公路通行能力、通行環境顯著提升。
全市4708.744公里的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縣道經常性養護率達到100%,鄉道 66%,村道56%,養護覆蓋面不斷擴大,養護質量逐步提高;全市縣道綠化率達到96%,鄉道83%,村道52%。累計創建省級文明示范路228公里,全市農村公路基本達到了“路面技術狀況良好、路肩平整堅實、路溝暢通、標志齊全、安保完善、綠化美觀”的要求,農村公路綜合服務水平實現較大提升。
(三)帶動效應日益顯現。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公路建設極大改善了農村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近年來,我市高標準糧田、生態觀光農業、無公害蔬菜、林果花卉、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帶沿路而建、依路而興,促進了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改善了農民的出行方式。農村公路的建設和延伸,織就了更為完善的路網結構,促進了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全市擁有農村客運線路69條,全市44個鄉鎮1253個行政村實現了通班車,基本滿足了農民“走得了、走的快、走得好”的出行要求,為農民外出就業、求學、就醫提供了便利。廣大農民群眾開始享受到與城市相同的運輸服務,生活滿意度、獲得感逐年上升。三是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加快了城鄉文化信息傳播和交流,轉變了農民群眾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使農民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農村公路更加方便快捷,相關部門積極開展送醫下鄉、送戲下鄉、科技下鄉、法律咨詢、志愿服務等活動,提高了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四)物流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近年來,我市貨運量、貨車擁有量增長明顯,年均增長率維持在5%以上。培育出漯河市暢通物流有限公司、郵政電子商務倉儲配送中心、豫中南物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農村物流運輸企業,初步實現以基層經營服務網點為基礎,主動對接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企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糧食、蔬菜等農產品更高效地進入了百姓的菜籃子,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交通運輸、供銷、郵政、商貿等部門通力合作,加快整合農村物流資源、搭建物流信息平臺,積極推進縣鄉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生產生活物資進城下鄉更加便利。
二、主要做法
(一)提供政策支持。積極加強行業指導,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列入市定民生實事來抓,成立了“四好農村路”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先后出臺了《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方案》和《“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實施方案》,為“四好農村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定期對農村公路主體責任落實、資金籌措及實施效果等情況進行檢查考評,有力推動了工作落實,全市基本形成市里引導、縣區主導、群眾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二)強化督導跟進。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進度和質量并重,加強督促檢查和指導,項目督導覆蓋率達到100%。各縣區因地制宜,集思廣益,創新思維,加大政策宣傳,整合人力資源,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公路建設項目部,全力抓建設。實行分組包片機制,責任到人,加強監督,盯緊節點,增加人力和機械,增開工作面,加班加點施工,為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強質量管控。加強對施工、監理單位履約情況檢查,夯實責任,嚴格質量責任追究。嚴格執行“企業自檢、社會監理、政府監督、法人管理”四級質量保證體系、“三階段驗收”制度和“七公開”制度,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質量不斷提高,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達到84%,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
(四)拓寬融資渠道。為滿足群眾多修路、修好路的迫切要求,全市上下積極想辦法、思對策,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全力籌措資金,及時落實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盡最大努力彌補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缺口,把貧困村道路項目作為重點優先予以安排,積極爭取省級項目和資金,有重點地向貧困村傾斜。拓寬融資渠道,統籌利用好項目補助資金、扶貧開發資金、市縣獎補資金,切實解決好貧困村道路配套資金落實難的問題,改善貧困村群眾出行條件。
工作推進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建設標準不高,原通村入組道路標準為3.5米,已不能滿足通行需要。重建輕養、通而不暢現象依然存在。管養機制不到位,縣區主體責任還未夯實。個別縣區存在等靠依賴思想,創建氛圍不夠濃厚。根據《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要求,市級一般財政預算不低于1.5%的資金沒有足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加快補齊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大農村公路“油返砂”、“暢返不暢”、“斷頭路”整治力度。對于現已聯通、但道路較窄的進行拓寬。對于聯通不暢、損壞較嚴重的進行挖補修復;對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進行傾斜,優先保障產業道路通行。積極實施“百縣通村入組”工程三年行動,分階段、分批次開展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通而不暢和未通硬化路712公里的建設任務。通過三年努力,實現全市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為鄉村振興提供先行保障。
二是全區域創建“四好農村路”。深化國家級、省級示范縣創建,健全發展長效機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將“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打造成推動“三農”工作的金字招牌。2019年推動郾城區爭創省級示范縣,2020年推動臨潁縣爭創國家級示范縣,力爭2020年通過驗收命名。其他縣區爭創任務根據各縣區建設情況再確定申報時序。到2025年,全市全部實現省級以上“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目標,實現鄉鄉都有美麗農村路。
三是加強管養體制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和管養體制改革,建立管養長效機制,重點解決重建輕養、資金不足、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嚴格落實《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相關規定,按要求將建設養護資金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足額撥付到位,市級一般財政預算不低于1.5%。根據漯河實際,要確保1%的財政預算資金足額到位,縣級探索形成動態增長機制,為“四好農村路”建設提供充足動力。各縣(區)政府要健全完善農村公路“建管養運”體制機制,切實履行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主體責任,落實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政策支持和人財物保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定期開展督導考核,建立考核結果與財政資金安排相掛鉤的考核機制。強化路域環境治理,加大過村鎮路段整治力度,持續推進“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實施綠化廊道建設,打造“暢、安、舒、美”出行環境。
四是創新實施“公路+”發展模式。推進“公路+產業”、“公路+旅游”、“公路+物流”、“公路+電商”融合發展,推動公路建設規劃與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加快通往主要產業經濟節點公路建設,讓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先行保障延伸至更廣范圍、更深層次。
五是實現全區域通客車。圍繞“出門硬化路、抬腳能上車”的目標,明確全區域通客車計劃,建立城鄉聯動機制,宏運集團負責鄉鎮聯動,公交集團負責城鄉周轉,確保農民群眾進城有車坐,城市周轉更方便。進一步完善用地、資金、財稅扶持等支持政策,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收益”。
六是強化督導考核。圍繞建設、管理、養護、運營情況,建立月考核、季督導、半年觀摩、年終講評督導考評體系。由市“四好農村路”創建指揮部辦公室,每月對各縣區推進情況進行評比、排名、通報;每季度,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對各縣區推進情況進行督查考評、通報;半年,由市領導帶隊對各縣區推進情況進行觀摩;年終,由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講評。
七是加強結果運用。一是根據創建情況,對縣區政府進行“以獎代補”。對于獲得國家級、省級示范縣的縣區政府,進行等額獎勵。工作推進相對滯后,排名末位的縣區政府進行表態發言。二是將各縣區“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2020年市政府目標管理,并納入縣級領導班子實績考核,按創先爭優獲得榮譽獎勵的形式,在落實市委“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中進行加分獎勵,對于獲得國家級、省級示范縣的分別給予5分、3分加分獎勵。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我們將以這次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為契機,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措施,夯實督導責任,認真落實市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不斷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助力漯河更加精彩,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