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5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對市人民政府
〈關于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
——2019年4月30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市科技局局長 袁國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關于《對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的貫徹落實情況,請予審議。
一、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
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梳理、修訂、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先后研究出臺了《漯河市重大科技創新專項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漯河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細則(試行)》《漯河市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暫行辦法》《〈漯河市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暫行辦法〉補充規定(試行)》。省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見》出臺后,及時起草了《漯河創新發展提速增效實施方案》。市科技局聯合有關部門出臺了《漯河市產業集聚區創新發展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構建了含金量高、項目完備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編輯出版了《科技創新政策匯編》《科技創新服務指南》,在《漯河日報》開辟《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專欄,推動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構筑現代化的產業格局,2018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26.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7.5%。
二、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
健全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2018年,全市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6703萬元,較2017年增長13.2%,財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4%,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我市被評為“河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科技投入機制改革)考核優秀市”,獲省級獎勵資金400萬元。啟動市級重大科技創新專項。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000萬元,圍繞全市發展布局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在食品、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安排一批市級重大科技創新專項,每個工業項目支持200萬元,社會類項目支持100萬元。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建立科技投入新機制,向37家企事業單位發放了我市首批科技創新券2294.1萬元,涉及49個項目。全面落實落細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各項科技創新政策,2018年共兌現落實獎勵資金1188萬元,落實研發后補助資金1030萬元, 2019年計劃發放獎勵資金1430萬元。
三、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采取政策引導、主體培育、強化服務等方式,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先后舉辦了全市科技創新“四個一批”建設工作推進會、科技型中小企業“雙提升”培訓會、企業家高級研修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班,促進企業轉變創新思維、轉型發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開展“小升高”培育行動。2018年新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創歷史最好水平;新認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9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省科技廳注冊數量達到230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入庫64家。深入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新備案省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3家。深化與中科院的戰略合作,組織三劍客、恒瑞淀粉等20家重點企業負責人赴中科院參加“走進中科院、直面科學家”研企對接會,解決27項技術難題或需求。舉辦了中國(漯河)食品產業提質創新發展研討會,為我市食品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并對25家食品企業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進一步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新培育河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家,全市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2213.64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00%。積極開展“五大產業”科技創新提升行動和“基層一日”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建立“科技創新會商制度”。全年舉辦各類科技政策宣講50場,會商企業、高校60家,提出科技創新會商建議183條。
四、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落實好省、市各項人才政策措施,整合優化各類人才項目,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2018年,共引進各類人才2042人,其中全職引進1951人,柔性引進9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或副高及以上職稱434人。突出重點、把握導向,不斷提高我市科技獎勵工作質量和水平。2018年,我市推薦的項目共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4項,獲獎率達57.1%,市財政配套獎勵資金10萬元。評選出第四批青年拔尖人才10人,按照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給予每人15萬元、3萬元資金扶持。深化創新創業團隊扶持培育計劃。止2018年底,我市已組建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8個,市級創新型科技團隊達28個。加快建設企業研發平臺。組建了企業研發平臺建設輔導員隊伍,加大對研發平臺獎勵政策宣傳力度,全年新培育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認定1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漯河市休閑食品協同創新中心已正式掛牌,組建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注冊成立漯河市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已開始試運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創新驅動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全面提升。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總結經驗、正視差距,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全面貫徹國家和省、市加快科技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快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