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27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
市水利局工作的評議意見》情況的報告
——2018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
市水利局局長 呂孟奇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安排,我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關于市人大常委會對市水利局工作的評議意見貫徹落實情況,請予審議。
市水利局自接受工作評議以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關心幫助下,始終堅持邊查邊改、即知即改、持續整改,特別是重點圍繞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農村飲水安全、南水北調沙北引水工程、防汛工程建設、生態水系建設5個方面工作,制定方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強力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工作推進情況
(一)農田水利建設扎實有效。積極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機遇,大力爭取農田水利項目資金。今年成功爭取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2個,其中召陵區3000萬元、源匯區2400萬元,工程均已完工。爭取到中央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資金431萬元,集中用于機井建設和溝渠疏浚。積極向市政府進行匯報爭取,主動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協調,將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納入市級財政預算。今年市財政安排農田水利建設資金480萬元,重點解決那些無法納入上級治理規劃的薄弱環節,逐步補齊建設短板。項目實施中,主動加強與發改、財政、農業、國土等部門銜接配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實現項目資金效益的最大化。積極探索完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制,落實管護責任,健全基層水管隊伍,加強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不斷提升水管隊伍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真正使基層水管員會管水、管好水,確保工程長期良性運行。
(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深入實施。我們始終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作為民生水利的頭等大事來抓,緊盯不放,持續推進。特別是“十二五”規劃實施后,我市仍有17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并且上級不再安排項目資金。鑒于此,我們深入研究上級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提出分步解決意見。在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們通過不懈努力和積極工作,市政府同意利用2—3年的時間,解決剩余17萬農村人口的集中供水問題,到2020年實現全市村村通自來水。今年,市委、市政府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列入民生實事,提出新解決44個村7萬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舞陽縣29個村41724人、郾城區10個村21312人、城鄉一體化示范區5個村7813人。為把這項重大民生工程抓好抓實,我們超前謀劃、及早部署、科學組織、合力推進,11月底前所有工程全部建成通水,實際解決了50個村79749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超額完成了市定目標任務。
(三)南水北調沙北引水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市區三水廠穿沙工程因地質狀況復雜停工后,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調辦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并協調各相關部門對方案進行論證、比選。為盡早實現市區三水廠通水,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調辦克服各種困難,拓展工作思路,加強與市清源供水公司等部門協作,統籌安排、交叉作業、壓茬推進。經過各方共同努力,11月16日市區三水廠正式通水。至此,我市南水北調8個受水水廠全部實現通水。
(四)防汛工作常抓不懈。我們牢固樹立“防汛無小事,責任大如天”的思想,認真落實防汛責任制,深入開展防汛安全大檢查,積極修訂完善各類方案、預案,建立健全快速反應的防汛救災體系。對于排查出的98處險工,進行分類排隊,逐一制定搶險預案、度汛措施,落實搶險物資、隊伍及相關責任人。同時,積極爭取險工險段治理資金,省水利廳每年安排我市2—3處險工治理項目。目前,我市98處險工已完成除險加固47處、部分除險43處、未除險8處(沙河6處、澧河2處)。
(五)生態水系建設統籌推進。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位推動下,市水利局主動擔當、全面協調,各部門、各縣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推動生態水系建設邁出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先后組織召開了5次規劃成果匯報會,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不斷對總體規劃進行完善提升。8月21日,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分別向市人大常委會和市委書記專題會議匯報了規劃成果。目前,總體規劃報告已提交給市規劃委員會。在開展總體規劃編制的同時,統籌推進區域生態水系建設。目前,沙澧河二期綜合整治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幸福渠城區段水系連通工程有序開展,西城區水系格局基本構建完成,經濟技術開發區水系建設成效初顯,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水系建設加快實施。
二、存在的問題
在扎實推進整改工作中,通過積極努力,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雖然各縣區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出臺了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明確了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但在具體工作中,由于缺乏管護經費或經費不足,工程管護還不到位。
2.防汛減災體系仍不完善。突出表現在河道險工險段還比較多,仍有51處需要治理,不能從根本上保障河道防汛安全。
3.生態水系建設進展不平衡。生態水系建設中,由于各區域的建設內容不同、遇到的情況不同,工作推進不平衡。如幸福渠城區段水系連通治理工程因投資主體變化未按時開工;龍江生態城水系建設涉及文物保護工作推進緩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深入研究農田水利建設投資政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不斷完善我市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體系。繼續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持續抓好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要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抓手,落實好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責任和管護主體,將管護人員的工資待遇納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中統籌安排,激發管護人員的工作熱情,真正使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繼續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當作民生水利的首要任務,積極圍繞剩余的6萬多人(不含城中村拆遷戶1.5萬人、通過實施泥河洼治理工程解決8個村1.2萬人)的集中供水問題,認真謀劃,提出意見,深入做好溝通、匯報、協調等工作,做到早謀劃、早安排、早實施,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力爭2019年年底前實現全市村村通自來水。
(三)扎實做好防汛工作。在全面落實非工程措施的基礎上,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積極推進河道險工險段治理。建議市財政每年拿出資金300—500萬元,用于險工治理,推動河道險工隱患早日解決。
(四)加快實施生態水系建設。把“四水同治”與中原生態水城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幾年的中心任務來抓,做好“水”文章,打造新亮點,實現以水潤城、以水美城、以水活城,不斷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活力。突出總體規劃的引領作用,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科學引導水系功能,實現水安全、水生態、水資源、水文化的有機統一。項目實施中,在“水、綠、橋”上下足功夫,有機融入自然、社會、人文、歷史等因素,因地制宜,形成特色,構建林水相依、水文共榮、城水互動、人水和諧的生態格局。注重搞好統籌協調,充分發揮溝通上下、協調各方的橋梁紐帶作用,主動而為,加強協調,督促有關縣區、部門,優化方案,把握節點,科學組織,攻堅克難,確保各項任務扎實推進。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做好水利工作、加快水利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關心指導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勇于擔當,努力開創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新局面,為推進漯河經濟社會發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