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2來源:
——2017年11月21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李軍信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全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環保攻堅取得的成效
去年四月份以來,針對我市環境質量一度惡化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迅速行動,把大氣和水污染防治作為事關全局、極為重要的一項中心任務,痛下決心、背水一戰,采取一系列最嚴格的措施,強力推進環保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
(一)攻堅成果快速凸顯。大氣質量明顯提升。去年第一季度,我市PM10、PM2.5濃度反彈幅度全省第二,優良天數全省墊底。經過一年多的攻堅突破,全市PM10、PM2.5濃度均值和優良天數持續“兩降一升”。截止11月19日,PM10平均濃度10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6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7位;PM2.5平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1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6位;優良天數205天,同比增加23天,全省排名第7位。三項指標在全省的排名分別比去年第一季度提升6個、8個和11個位次,比去年同期提升4個、8個和3個位次,是全省18個省轄市中唯一一個六項空氣質量主要因子全部下降的城市,并且今年我市優良天數,提前50天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水環境質量根本改善。去年第一季度,全市7條省控河流斷面中5條“零達標”,達標率僅28.57%,全省倒數第一,自2016年6月3日起涉水項目被省環保廳限批。經過鐵腕治污,7條省控河流斷面到去年12月全部達標,省環保廳于去年12月26日正式解除限批措施。今年1至10月份,全市7條省控河流斷面達標率94.28%,比去年第一季度提升65.71%,比去年同期提升43.8%,達標率一舉躍升到全省第四位。同時,城市飲用水源地澧河水質持續保持二類標準,取水水質達標率100%;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穩定達標;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絕大多數已經消除。總體上看,實現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環境質量主要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或第二方陣前列的目標。自今年5月份全省實行生態補償機制以來,我市共獲得獎勵資金857萬元,其中大氣環境質量連續6個月受到獎勵,獲得獎勵資金747萬元,水環境質量獲得獎勵資金110萬元。
(二)攻堅任務較好完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攻堅重點快速推進。全市225臺燃煤鍋爐全部完成拆改、特別限值提標改造、超低排放改造;13087輛黃標車被淘汰或公告牌證作廢;117家黑加油站、1162臺散煤燃燒設施全部取締;31237戶居民實現氣代煤、電代煤,占目標任務的104%。尤其是今年將“雙創”工作與環保攻堅緊密結合,堅持每周五下午開展城市清潔行動,7—10月份全市每平方公里降塵量3.2噸,遠低于省定目標每平方公里9噸的要求。二是專項行動卓有成效。開展拆除磚瓦窯廠專項行動,將召陵區73座黏土磚瓦窯廠全部拆除并復耕到位;開展重點污染行業專項治理,在全市商砼企業中推廣標準化生產,推動石材加工行業實現生產過程無塵化、清潔化,切實解決渣土運輸和堆場不規范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取締專項行動,去年以來共排查發現“散亂污”企業5428家,全部按照“兩斷三清”標準整治取締到位。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對全市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化工企業、加油站、汽車修理、餐飲油煙等行業進行了全面排查,專項治理,并建立了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產排污清單;開展揚塵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全市現有263個施工工地全部落實揚塵污染防治開復工制度、揚塵治理預算等制度;開展重點區域環境專項綜合整治,著力清除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周邊存在的環境污染隱患。三是問題整改及時到位。2016年7月16日至8月16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我省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我市共承擔11項整改任務,其中包括7項共性整改任務和4項個性整改任務,已全部按時間、按要求整改到位。今年10月20日至22日,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對我市反饋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抽查,檢查組對我市的整改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今年7月21日至8月30日,省環保攻堅辦在我市開展了為期41天的全省法律法規大宣傳大普查大整治活動,8月25日,互查組對我市進行了問題反饋,反饋中新發現的270家“散亂污”企業,目前已整治取締到位。
(三)攻堅態勢有力強化。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通過靈活多樣的戰略戰術,不斷將環保攻堅向縱深推進。一是鍥而不舍持續攻堅。去年4月份,以全市揚塵治理工作推進會為標志,以揚塵治理為重點,拉開全市環保攻堅序幕;6月份,以全市環保重點工作攻堅突破推進會為標志,以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打響環保攻堅戰;9月份,以全市環保攻堅二次戰役動員暨觀摩講評會議為標志,以“污染圍城”和“散亂污”企業集中整治為重點,開展環保攻堅專項治理;11月份,以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落實冬防措施和錯峰生產,城區禁燃禁放煙花爆竹,探索實施重點攻堅;今年3月份,以大氣污染防治“三個治本”“三個治標”措施和水污染防治“1+3+5”方案的實施為標志,水氣共治、火力全開。通過這樣一仗緊接一仗打,一步緊跟一步走,破解了一道道難題,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推動了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贏得了群眾認可。二是著力治本深化攻堅。大氣質量基礎能力方面,鋪設供熱管網58.8公里,新增供熱面積658萬平方米;建成3個潔凈型煤生產倉儲供應中心、51個配送網點,超額完成省定任務;47個貧困村、中心村電網改造任務完成;省定2家企業在線監控安裝調試、6家縣級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驗收和35個微型空氣監測站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面落實與中國環科院大氣研究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源解析,完成了春、夏兩季空氣采樣工作;加快推進空氣質量監測監控系統和城市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平臺建設,總投資453萬元的網格化微型空氣監測站建成投運。水環境質量基礎能力方面,沙北污水處理廠二期、臨潁縣黃龍渠綜合整治等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建成投用;舞陽縣三里河疏浚治污工程有望年底前完工;唐江河污水處理廠、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年底建成后,預計每天將新增14萬噸處理能力;結合汛期水污染治理,實施唐河—馬溝連通工程,保障了澧河飲用水源安全。三是落實責任合力攻堅。緊緊抓住責任落實這個核心,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壓力傳導,推動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企業主責、全民盡責落到實處。制定出臺“1+9+12”環保攻堅突破體系、大氣污染防治“8+2”制度體系、水污染防治“1+3+5”總體方案、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1+4”強化攻堅方案等,實現了環保攻堅目標、重點、措施、責任、獎懲“五個明確”。持續開展集中督導觀摩講評,公開排序、獎優罰劣;組建環保攻堅督察機構,創新方式、督政督責;加大環保執法和責任追究力度,鐵腕治污、重拳出擊,倒逼各級各部門和企業履行環保責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既掛帥又出征,責任上肩、主動擔當,態度堅決、強力推動;四大班子領導圍繞全市決策部署,從不同領域大力推動攻堅任務落實。各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提升站位、真抓實干,親自部署、親自督戰;各部門發揮職能優勢,協力推動環保攻堅;雙匯、銀鴿、華電、金大地等重點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大環保投入,治污水平不斷提升;通過“兩城同創”的大力實施,全民環保意識明顯增強,治污責任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環保攻堅的生動局面。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市環境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問題依然突出,形勢依然嚴峻。從大氣環境質量上看。PM10達標壓力巨大,PM2.5也面臨反彈壓力,進入10月份后,PM10、PM2.5分別反彈了4微克、3微克;11月份以來,受外來污染傳輸和工作不力等方面影響,我市單月PM10在全省墊底、PM2.5全省倒數第二、優良天數全省倒數第二;從水環境質量上看。進入汛期以來,因雨污不分等問題,黑河、潁河、唐江河出境河流斷面多次預警超標,10月份更是被扣了60萬元生態補償金。省控河流斷面達標率和全省排名也出現雙下降,1—8月份達標率100%,全省第一;1—9月份達標率96.8%,全省第三;1—10月份達標率94.2%,全省第四;從工作標準上看。污染治理還不徹底,尤其是揚塵治理工作,部分路段灑水頻次不夠,機掃率下降;“六個百分百”落實不到位,網格化管理流于形式,城區以外道路揚塵污染嚴重,導致數據指標出現反彈;從治理能力上看。科學治污的能力不足,面對不利氣象條件和傳輸性污染應對乏力;從重點工作推進上看。城市集中供熱供暖、垃圾處理、雨污分流、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從攻堅狀態上看。隨著環境質量狀況好轉,特別是“雙創”工作告一段落,個別縣區和部門工作力度明顯減弱,思想滑坡,松口氣、歇歇腳的思想滋生蔓延,工作相互推諉,攻堅態勢明顯下滑。
三、下步工作打算
黨的十九大將污染防治列為三大攻堅戰役之一,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環境保護工作迎來新機遇、面臨新挑戰、承載新使命。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決扛穩抓牢治污責任。把污染防治擺在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持久動力,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的具體體現,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活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聚焦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鞏固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推動精細管控、精確治理和精深減排,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強化水污染防治攻堅,圍繞飲用水水源安全、河流斷面水質達標和消除黑臭水體三個重點,加快重點工程建設,筑牢水污染防治基礎;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攻堅,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
(三)切實加大生態修復力度。以開展“城市雙修”為統領,深入開展百城提質行動,做足做好水和綠兩篇文章,對水系和綠地進行系統梳理,恢復城市生態基底和歷史記憶。在全面整治黑臭水體的基礎上,通過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景觀建設、河道聯通,系統開展三里河、黑河、唐江河、汾河流域生態治理和水體生態修復,恢復和保護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致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
(四)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環境保護作為科學決策的重要前置程序,嚴把環評審批關,推動發展動能轉變,倡導節約、低碳、綠色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把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既做好產業創新的加法,又做好落后產能的減法,引導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市政府將按照新時代的新思想、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讓天藍地綠水碧的美麗漯河盡早全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