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28來源:
市人大常委會第四督辦組
關于代表所提重點建議督辦情況的報告(書面)
——2016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第四督辦組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漯人常辦〔2016〕79號文件的要求,今年11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坤炎帶領第四督辦組,對分工的3件重點代表建議進行了認真督辦。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督辦采取了現場察看、聽取匯報、座談走訪、調閱資料等有效方式,取得了扎實的督辦效果。總體上看,市建委、市交通局等建議承辦部門,對建議的辦理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視,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議辦理的質量總體較高,效果較實。現將三件建議的辦理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扎實推進衛星鎮、重點鎮建設建議的督辦情況
2016年,市政府和主管部門以代表建議的辦理為抓手,堅持規劃建設管理并重、抓好示范引領、分類指導、整體推進,進一步提升了小城鎮的集聚功能和整體實力,推動了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政策引領,督導驅動。市政府每年制定出臺新型城鎮化工作要點,在村鎮建設機制、監管機制、教育培訓、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進入研究部署,編制年度建設計劃和投資估算,加快中心鎮和衛星鎮培育;確立并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市為龍頭、以兩個縣城為兩翼、以衛星鎮和重點鎮為支撐的“一主兩翼雙十鎮”的新型現代化城鎮體系,把“雙十鎮”( 繁城、北舞渡等10個中心鎮,孟廟、姬石等10個衛星鎮)建設納入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持續發力推動,搭牢夯實城鎮化建設的骨架;加強督查考核,定期對“雙十鎮”發展情況進行督導考評、排名通報、獎優罰劣,較大地調動了各鄉鎮工作積極性;注重規劃先行,編制完成了漯河市2012-2020市域體系規劃,市縣(區)在 “十三五”規劃中也都對小城鎮建設進行了重點安排,目前,50%以上的“雙十鎮”已經完成規劃編制;強化政策扶持,先后出臺了推進鄉村清潔、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人居環境改善等相關規范性文件,加快“雙十鎮”規劃建設管理的專門文件將于近期由主管部門提請市政府出臺。二是多元注資,聚力拉動。為解決資金不足難題,積極拓展政策性信貸、爭取上級財政資金、財政以獎代補、市場融資等多種資金渠道,為小城鎮建設發展注入動力。今年以來,已申報農村清潔工程、雨污水管網建設等政策性信貸資金28項,初步通過審核6項,涉及資金近20億元;申報“美麗鄉村”建設項目22個,全市“雙十鎮”已爭取到“美麗鄉村”財政資金1.3億元,為小城鎮道路、綠化、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增添了后勁。結合清潔工程驗收督導考核,專項獎補“雙十鎮” 380萬元,保障了鎮區清掃保潔工作的正常開展;一些區位和聚集優勢較好的“雙十鎮”,還積極盤活自身資源,吸引社會資金建成了規模化的住宅小區和商貿、工業園區,奠定了自身發展的新優勢。三是綜合施治,管理推動。積極推動鄉鎮政府職能“由鄉到城”的轉變,健全鎮村管理機構,大劉等鎮成立了市場發展辦、環衛站、物業管理中心等城鎮管理組織,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實現了城鎮管理的規范化;大力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加強對私搭亂建、市場臟亂差、臨街旱廁等現象的集中治理,建立了常態化清掃保潔隊伍,使城鎮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提升;切實加強鄉村清潔工程建設,在不斷配備完善清掃保潔工具、垃圾轉運車輛、灑水車輛的同時,突出典型引路、批次推進,構建了以先進鎮和“示范村”、“達標村”為引領的鄉村全面清潔行動新格局。四是營造特色,產業帶動。各級政府根據小城鎮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沿革、經濟基礎等條件,積極找尋產業發展突破口,強化產業支撐,提高小城鎮發展能力。鄧襄鎮利用靠近市區優勢,積極培育和發展食品、機械、塑料制品、生豬養殖、特色種植等為主導產業,目前已形成民營骨干企業16家,大型專業市場3個。大劉鎮則著力發展以家具、服飾、農貿、建材等銷售為主的商貿園區和以制發、制衣為主的工業園區,短時間內發展成為擁有1300多戶商戶和1.6萬居民的經濟強鎮、商貿重鎮。繁城、杜曲、北舞渡、龍城等其他“雙十鎮”也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或主導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經過多年努力和持續推動,我市衛星鎮、重點鎮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群眾的期望和先進地區的情況相比,仍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差距,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重視程度不夠。各級政府還沒有真正從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戰略高度進行有力的謀劃和推進,小城鎮建設工作小打小鬧,給力不夠。二是缺乏合力。整體上有效統籌不夠,發改、財政、農委、建委、水利、交通、農業等部門多頭管理,沒有形成合力。三是缺少規劃和資金政策支持。制約小城鎮發展的資金、土地、標準、機制等內外要素還未徹底激活,大多數小城鎮仍然存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低、找不到或找不準發展“著力點”的問題。
為推動衛星鎮、重點鎮加快發展,督辦組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更加重視。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把小城鎮建設擺上全市發展重要位置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戰略高度,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從理順管理機構入手,制定和落實好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強小城鎮的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二是強化統籌。要牢固樹立城鎮建設一盤棋的理念,做好上層設計,強化部門協作,確保小城鎮建設中各類要素和資源的有機整合;小城鎮規劃建設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鎮施策,從科學性、前瞻性和實用性出發,謹慎研究和確定城鎮發展方向、發展特色;三是培育產業。堅持建設與經濟發展并舉,不僅要重視鎮容鎮貌建設,更要關注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培育特色產業,吸引、聚集和促進二、三產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集中財力、物力、政策,力爭在三到五年內建成數個有地域特色、有產業支撐、有建筑風格、有基礎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干凈衛生、可復制、可學習推廣的特色鄉鎮。
二、關于加強對市區人行道管理建議的督辦情況
隨著市區道路建設和發展,人行道的建設管理維護越來越引起廣大市民的重視。代表提出的這件專門有關人行道問題的建議,正是集中反映了廣大群眾對近年人行道被車輛或店外經營肆意占壓、維護保養不及時等弊病的擔心,要求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切實解決好上述問題,保障人行道的完好和暢通,提升路網整體通行能力。
市政府和建議辦理部門高度重視建議的辦理工作,結合“雙創”工作的開展,全面加強了人行道建設、管理、維護的力度,取得了資金投入量歷年最多、清理占壓現象歷史最好、通行質量和整體形象顯著改觀的良好成績。主要做法:一是加速升級改造。利用道路新建、改造時機,對兩側人行道進行全面升級換代,不少工程采用了新工藝和新材料,人行道的基礎結構、鋪裝質量、外在觀感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年以來,市建委共投入320余萬元,改造衡山路、人民西路、嵩山南路等兩側人行道2.6萬平方米,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經濟開發區等也都加大投入,對所轄的老街、馬路街、受降路、桐柏山路等進行了高標準的改造。二是強化管理手段。針對店家、車輛隨意占壓人行道問題,開展了集中清查治理,保持了較好的高壓態勢。今年6月份以來,全市針對出店經營、占道經營問題進行嚴查嚴治、持續施壓,使這一長期困擾城市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效果非常好,出店和占道經營現象基本絕跡,馬路市場等得到徹底根治,道路、建筑等施工工地全部圍擋消塵,實現了還路于車、還路于民,城區面貌為之一新。為解決機動車行駛和占壓人行道問題,建設部門對主要道路采取了設置隔離樁、清除上車臺等措施,交警部門也加大了對占壓盲道車輛的處罰力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此類現象的發生。三是及時維修養護。市建委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對人行道開展全面排查,制訂了專項維護計劃,投入270多萬元,對海河路、嵩山路、舟山路、牡丹江路等1.9萬平方米人行道進行了大面積整修。開展日常巡查,先后對黃河東路、湘江路、交通北路等20余條道路的局部破損人行道進行了修補,整修面積達1.7萬余平方米,整體維修量和資金投入較同期增長近3倍。各區也都在市建設部門的協調下,扎實開展了人行道的維護保養工作,較大提升了人行道的路面完好率,方便了市民出行。
人行道建設和管理工作看起來是小事,但“小事不小”,關系到群眾的每日出行,涉及到城市交通的通達順暢,要把它作為大事來抓,要事來辦。從督辦的情況看,市區人行道建設管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市區兩級管理情況差別較大,市好區差,尤其是歸口各區管理的街道、背街小巷的人行道比較陳舊,破損現象較為嚴重;一些醫院、學校、商場等周邊的人行道長期被自行車、電動車存放點占壓,人為增加了道路擁堵,等等。
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從維護群眾利益出發,正視仍然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不遺余力地抓好人行道建設管理。一要有序推進新建和改造升級。適應城市不斷發展的需要,科學安排人行道新建和對老舊人行道的改造升級工作,早日完成市區人行道的全面升級。二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和維護。市政府要抓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這個關鍵,在提升道路管理的層次上下功夫,盡快研究出臺專項管理辦法,整合力量切實加強人行道的管理維護,既要有效防止出店經營現象的反彈,又要繼續抓好車輛占壓人行道的治理,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醫院、學校、商場等周圍的人行道被各類車輛長期占壓的問題,解決好部分次干道、小街道的人行道維護不及時的問題等,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加安全、通暢的道路環境。
三、關于加強出租車市場管理建設的督辦情況
多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十分關注我市公共交通事業發展,連年遴選相關代表建議進行重點督辦,針對問題不斷提出新的整改意見。今年的代表建議,主要著眼解決原來出租車市場普遍存在的打車難、服務差等問題,提出了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增量、抓好監管服務提質量、跟進網約車管理促規范等針對性意見。一年來,市政府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圍繞建議的辦理落實,積極順應市場發展變化,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學習借鑒先行經驗,注重在放活、管理、服務上出實招、謀實效,做了很多開創性和突破性的工作,使我市出租車市場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一是打破壟斷壁壘,放開搞活市場。市政府和主管部門科學研判出租車市場發展的新形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意見,傾聽和順應民意需求,頂住關閉“嘀嘀”的壓力,支持新生事物發展,引進“嘀嘀”等網約車服務平臺,開放出租車市場,較短時段內,形成了出租車市場迅速擴容、巡游車和網約車良性競爭、差異化品質化發展的喜人局面。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我市出租車由傳統的巡游車1347臺,猛增到目前的網約注冊車一萬多臺,其中經常預約接單的近5000臺。出租車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為其自身注入了強大發展活力,給市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出行體驗,從根本上化解了“打車難”問題。二是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健康秩序。應對迅速變化的市場發展,積極采取綜合監管手段,促使出租車行業既有“萬馬奔騰”,更能“各安其道”。及時制訂出臺了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規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范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等規范性文件,全面加強了網約車進入市場后的經營秩序管理;加強出租車及其駕駛員信息摸排登記,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實行“戶籍化”動態管理,確保管理鏈條的全環節控制;劃定嚴禁不打表、亮空車燈載客、強行拼客三條高壓線,加強對包括東西兩個火車站在內的重點區域監管,強化流動稽查,重點查處不規范經營行為,使出租車經營秩序有了明顯好轉。三是優化行政服務,提升行業形象。注重開門監督,開通了“漯河誠客”公眾微信平臺,適時發布好人好事、違規營運車輛曝光、安全運營提醒、政策法規宣傳等各類信息,接收廣大市民和出租車從業者的各類投訴和建議;搭建爭創活動平臺,今年拿出4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了季評100名“服務標兵”、年評“十佳的士名星”、“迎世博促雙創我為漯河添光彩”等有益的活動,激發了出租車從業者爭先創優的積極性;加強教育培訓,建立了出租車駕駛員遠程教育和從業資格考試系統,重點加強對從業者的服務規范、職業道德和文明意識教育,強化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力度,促進了該群體總體素質和社會形象的提升。
做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市出租車市場和行業發展所取得的積極和深刻的變化,對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出行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面對市場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新需求,市政府和主管部門要科學把握、加強研究,在解決老問題的同時,積極應對新的困難和挑戰,真正把我市出租車行業打造成群眾持久滿意、增光添彩漯河的閃亮品牌。一是要堅持在管理上抓規范、抓常態,繼續在制度創新和強化制度執行力上下功夫、做文章,以直面困難、敢迎挑戰的決心抓管理,以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的毅力謀長效;二是要注重配合聯動、齊抓共管,交通、建設、公安等相關政府部門要形成合力,切實解決好部分出租車道路行駛安全意識差、無序停靠等問題,努力使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漯河交通秩序更規范;三要大力發展我市公共交通事業,不斷添置新型公交車輛,合理調整和優化公交線路、班次,使更多群眾得到公共交通發展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