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27來源:
在我的家鄉漯河,有這樣一個習俗:逢年過節串門走親戚,到親戚家的時候,親戚會先打上一盆干凈的水,說:“大老遠跑過來,辛苦了,先洗把臉吧!”據說,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漯河環境差,灰塵多,走個親戚也是灰頭土臉的。
這么多年來,家鄉漯河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垃圾成堆不清理、雜物亂堆無人管、占道經營沒秩序、日租房屋缺監管、私搭亂建成風等臟亂差現象。記得小時候上學,經常是本就因修路而變得狹窄的道路,擺滿了這種各樣的小攤,蔬菜、水果、小吃、文具、玩具、生活用品五花八門擺在路的兩邊。使得正在施工的道路顯得更加擁擠,只剩下中間不寬的道路供來往車輛與行人通行。
網上曾流傳一條短片,一對內地夫妻在香港街頭讓小孩在路邊小便,引來一名香港男子不滿,舉機拍攝,引發雙方推撞沖突。事件在內地和香港引發網友爭論。以前,小孩子隨地大小便的事情在漯河非常普遍,甚至沒有人注意到這做有什么不妥之處。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每逢假期帶孩子到外地玩,我都特別注意這個事情。孩子小的時候,我和妻子就給孩子戴好紙尿褲;孩子大一點了,總是千叮嚀萬囑咐他們:“想上廁所要提前告訴爸爸媽媽,一定要講文明,不能隨地大小便。”我和妻子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提醒孩子上廁所,怕孩子小受不了。兩個孩子乖巧懂事,每次都忍著便意跟著我們找到廁所才方便。我覺得,只要大人有足夠文明意識,小孩子也是可以改掉隨地大小便的老習慣的。
近年來,隨著“兩城同創”的深入推進,漯河市區到處是干凈整潔的路面、鳥語花香的公園、環境優美的社區。以前雜亂無章的門頭廣告沒有了,污水橫流的夜市沒有了,亂擺亂賣的現象沒有了。路旁畫著整齊有序的停車位,交通標志清晰規范,行人車輛自覺遵守交通信號燈。灑水車從早到晚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往地面噴的,有往空中噴的,立體除塵。更難能可貴的是,連鄉間田野的廢墟,土堆都蒙上了防塵網。空氣干凈了,花草嬌艷了,城市交通有序了。家鄉漯河終于變的越來越美麗了!
上周,我又到叔叔家去,嬸子趕緊又打上一盆清水,說:快洗洗臉吧!我暗自好笑,沒有了滿頭滿臉的污垢灰塵,可還是改不了這樣的習慣。我想,習俗大概就是這樣流傳下去的吧!(此文榮獲三等獎,作者為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