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09來源:
——2016年8月1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31次會議上
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魏信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會報告全市“工業1351工程”推進情況,請予審議。
一、上半年全市“工業1351工程”推進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全市工業大會部署,以“工業1351工程”為載體,突出創新驅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努力實現工業“十三五”良好開局。全市工業整體延續了平穩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2016年全市“工業1351工程”企業目標是實現銷售收入1400億元,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14.3%,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百分點,完成年度目標的53.6%。雙匯集團、際華三五一五、南街村集團、晉江福源、曙光健士、平平食品等一大批骨干企業,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逆勢奮進,撐起了我市工業經濟的藍天。今年1-6月份,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313億元,同比增長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實現銷售收入1267億元,同比增長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二、主要做法
(一)穩運行、保態勢,保持工業平穩增長。
一是促進企業提速增效。針對近年來復雜嚴峻的宏觀形勢,我們把穩增長、保態勢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業1351工程”企業為主體,開展了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活動。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促進工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各級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強化督促協調,嚴格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降低企業交易、財務等費用的各項惠企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勇闖難關的動力。采取了一系列緩解企業融資難和促進困難行業、骨干企業脫困發展的措施,一企一策支持企業解困發展。開展“企業管理提升年”活動,舉辦企業管理知識培訓,組織省、市專家到企業指導,服務企業加強管理、管控綜合成本,通過內部挖潛降本增效。
二是強化工業運行監測協調。建設完善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運行監測網絡平臺,開展“大運行、大平臺、大服務、大提升”活動,逐月對全市工業企業進行分類監控,為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監測分析服務。加強對工業運行態勢的預測研判,做好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協調保障工作。充分發揮我市擔保公司和信貸周轉基金等作用,盡最大努力緩解企業資金困難。
三是服務企業拓市場、提質量。認真落實支持工業產品銷售的有關要求,全方位搭建服務企業開拓市場的平臺。按照食品、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不同行業,今年以來,精心組織企業參加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河南五大產業鏈產銷對接會、不同層面的電商對接會、全省產業轉移系列活動等,為企業走出去、洽談合作架起了新的橋梁。同時,以工業1351企業為重點,發展應用電子商務,創新營銷模式,開拓國內外市場。開展質量提升年活動,通過推動產學研合作,服務企業向高效高端供給轉變,尤其是對重點食品企業,強化食品安全和食品誠信體系建設,幫助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二)調結構、增后勁,加快工業優化升級。
我們堅持提升存量與擴大增量相結合,改造傳統動能與培育新動能相協調,推動工業提質增效、優化升級。
一是傳統產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以食品、化工、機械、造紙、皮革制鞋等傳統產業為重點,圍繞質量品牌、兩化融合、綠色制造等方向,每年都排定100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建立臺帳,支持重點企業通過技改創新發展。加快“退二進三”工作,對困難企業、虧損企業一企一策,實施脫困改造和扭虧增盈。全市涉企政策性資金向1351工程企業傾斜和集中投放,支持企業通過創新煥發新的活力,去年以來向企業投放省級財政資金4600多萬元。
二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制定了重點行業優化升級行動方案,分業施策、力求實效。支持企業建設完善研發中心,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加強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市40家企業建立了省級研發中心,20家企業建立了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全面提升食品優勢產業,以綠色安全、知名品牌為引領,堅持拉長鏈條、完善配套,重點發展雙匯集團肉類精深加工及配套產業。充分發揮雙匯、可口可樂、嘉吉、旺旺、華冠養元等品牌的示范帶動效應,加快中國食品百強工業園、臨潁休閑食品產業基地建設,推動食品產業高端化。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62億元,同比增長8.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51.7%,對全市工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8.1%,拉動工業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做大做強化工產業,引導舞陽鹽化工企業、召陵區鈦化工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向下游相關產業延伸發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上半年,規模以上化工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2.4億元,同比增長27.4%。壯大新興產業群體和規模,圍繞新興產業鏈條,著力建設醫藥器械、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重點支持好郾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盡快實現投產達產。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實現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28.8%;實現銷售收入24.15億元,同比增長24.5%。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實現增加值10.2億元,同比增長34.7%;實現銷售收入24.66億元,同比增長46.4%。
三是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以企業為載體,引進與重組相結合謀劃優勢項目,重點面向京津滬、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開展承接活動,優化升級我市工業。今年以來,組織企業參加了第十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河南國際友城經貿合作洽談會、中國(河南)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等大型產業轉移對接活動,億通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等一批項目實現簽約。各縣區簽訂了投資目標責任書,加大工業項目建設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118個重點工業項目已完成投資120.41億元,河南恒瑞淀粉公司年產3萬噸變性淀粉等16個項目已竣工投產。
(三)建平臺、促創新,加快中小企業成長。
一是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類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我市雙贏中小企業創業服務中心成為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我市建成國家級服務平臺1家,省級服務平臺2家,今年6月與全省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需求、證照辦理、人員招聘、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服務。
二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實施中小企業管理提升年活動,篩選100家成長型中小企業,通過培訓等措施,支持建立先進企業管理制度。以產學研對接活動為載體,組織企業與全省科技資源開展對接,承接科技成果,解決技術難題。今年有13家中小企業技術需求納入全省對接籠子,下半年將繼續擴大成果。同時,重點加強開發區、臨潁、召陵中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培育臨潁中小企業休閑食品產業集群,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三是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制訂完善我市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嚴格落實國家、省關于促進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清理和規范全市涉企收費項目,搞好企業周邊治安環境專項治理,對企業的投訴舉報及時處理。中小企業已成為支撐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型企業實現增加值150億元,同比增長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個百分點。
(四)重推廣、促融合,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水平。
圍繞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支持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競爭力,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一是實施“互聯網+”工業行動計劃。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河南行動綱要”,制定了我市“互聯網+”工業行動方案,開展互聯網與工業企業融合創新試點,示范引導企業利用互聯網發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以雙匯等食品龍頭企業為重點,實施“互聯網+” 食品專項計劃,引領食品產業向大規模、高端化、國際化發展。組織企業借助“阿里巴巴漯河產業帶”等知名電商平臺和我市電商產業園,發展和應用工業領域電子商務,培育網絡經濟新業態,開拓國內外市場。
二是提升工業智能化水平,打造先進制造業。重點在食品、化工、機械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及危險作業領域,研究制定了“機器換人”計劃,實施老舊生產線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上半年,與青島有關企業合作,組織舉辦了智能機器人展覽活動,增強企業智能制造意識。今年還將篩選300個項目,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爭取3年時間完成工業企業1000套(臺)生產設備更新換代,力促食品行業率先實現先進制造。
三是全面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組織我市電信運營商,對企業開展互聯網+服務,全市90家重點企業實現光纖到企。實施了百家“數字企業”創建工程。降低企業成本,提升運營效率。開展了企業電子商務、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4大特色示范應用,組織開展我市工業企業“豫貨通天下”電商系列對接活動,促進企業產銷模式創新。
(五)強服務、破難題,激勵各類主體創新爭先。
一是開展企業精準服務活動。啟動“2016暖企行動”,每季度進行一次全市工業企業困難問題大排查,實施問題快收集、快受理、快解決、快反饋的長效機制。以問題為導向,深化企業服務團工作,去年這項工作受到國務院大督查的表揚。今年,全市又抽調干部308名,選派企業服務團101個,結對幫扶企業162家。目前,幫扶工作深入開展,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受到了普遍歡迎。
二是著力破解資金土地難題。全面推進銀企對接,建立常態化的對接平臺。今年以來,分縣區組織了重點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會,共簽約項目216個,簽約金額95億元。邀請省級專家開展重點企業培訓,為企業上市提供優質服務,止目前,我市已有雙建管樁等9家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針對企業存在的土地、房產等歷史遺留問題,市政府準備專題進行研究解決。
三是加強工作督導,嚴格考核獎懲。市“工業1351工程”服務團及時了解和解決企業反映的重大問題;定期召開工作講評會、座談會,強化工作推進。對各縣區、各成員單位定期開展工作督查,實施“工業1351工程”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對發展快、貢獻大、成長性好的企業隆重表彰,對經營不善、效益不佳、進取意識不強的企業,及時調整出“工業1351工程”名單。年底對“工業1351工程”行動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考核,對目標完成好的縣區和責任部門通報表彰,營造了支持“工業1351工程”發展的濃厚氛圍。
雖然當前我市工業經濟平穩發展,主要指標在全省位次靠前,但受國內外嚴峻復雜經濟形勢的影響,工業運行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工業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需求仍然不足,工業經濟運行中不確定因素增多,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累計增速在9%-9.3%之間徘徊,雖然在逐步回升,但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二是新動能、新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我市食品產業已進入平穩增長期,難以高速增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增長快,但規模偏小、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較為零散,對工業的拉動作用有限。三是資金短缺問題成為工業經濟運行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大多數企業因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等因素導致資金短缺,同時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惜貸抽貸較為明顯,加劇了部分企業資金困難。四是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規模小,貸款難,資金缺乏,抗風險能力不強,缺乏高層次研發人才,制約了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任務
我們將盯緊“工業1351工程”目標,著力開展工業攻堅,確保工業平穩運行、提質增效,保持增速在全省第一方陣。
(一)強化監測協調穩運行。把穩增長作為當前工業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協調各類要素資源集中投向1351工程企業。加強工業企業分類服務指導,對生產經營好、競爭力強的企業,千方百計服務其開足馬力、擴大市場;對生產基本正常、市場波動較小,但資金困難的企業,協調資源給予重點支持;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一企一策抓好幫扶解困工作;對停產企業,因企制宜,采取兼并重組等方法,通過盤活存量資產走出困境。開展好各大產業鏈對接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二)著力改造引進促升級。以創新驅動為導向,引導服務企業制定技改臺賬,集聚力量加快技術改造,實現優化升級。以項目為載體,重點面向京津滬和珠三角地區,大力開展承接產業轉移各項活動,不斷壯大升級我市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群體。
(三)狠抓項目建設增后勁。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結合“十三五”工業規劃,再實施一批符合產業政策和漯河實際的高質量項目。對今年的重點工業項目強化動態監控,全方位跟蹤服務,確保按時序進度建設完工。協調加快各類手續辦理,支持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形成一批新的工業增長點。
(四)深推兩化融合增活力。圍繞“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增強企業發展新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架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創客相聯系的橋梁。以“1351工程”企業為重點,加強信息技術在企業產供銷等各環節的示范應用,普及工業領域電子商務,倒逼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
(五)加強精準服務破難題。深化放、管、服工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降本增效。深化企業服務團工作,開展“政策落實進企業”活動,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快速精準解決企業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等矛盾和問題,不斷提振企業家信心,營造我市各級精心服務企業、企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做好下半年“工業1351工程”推動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迎難而上、奮力拼搏,保持全市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