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30來源:
關于市區農貿市場管理情況的報告
——2016年6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市工商局局長 張俊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市區農貿市場管理情況,請予審議。
目前,我市市區共有10個農貿市場,即:受降路農貿市場、建新路農貿市場、丁灣農貿市場、柳江路農貿市場、開源農貿市場、遼河路農貿市場、華山路農貿市場、溝張農貿市場、鐵東農貿市場、育才路農貿市場。這10個農貿市場分布在源匯、郾城、召陵三個區,總占地面積約6.5萬平方米,有1990多家商戶在場內經營。這些市場在促進農產品流通、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增加市場就業、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依靠“兩城同創”工作的推動,城市現有農貿市場得到了很大的改造提升,市場面貌、市場管理、經營條件、經營秩序、環境衛生等有了很大改觀。
一、主要做法
加強農貿市場管理、規范市場經營、提升農貿市場形象是我市“兩城同創”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市委、市政府交由工商部門牽頭、市場發展中心等有關部門和相關區政府共同負責、共同落實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市市場整治指揮部設在市工商局,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將農貿市場整治作為主要領導親自抓的“一把手”工程,作為改善城市面貌的亮點工程,作為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著力抓好四個方面,推動市區農貿市場創衛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一是抓好農貿市場創衛機制的建立。農貿市場創衛工作面廣、涉及范圍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至關重要。我們首先建立了市工商局、工商分局、工商所、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四級責任體系,修訂完善市場綜合管理辦公室的各項制度,建立起環環相扣、管理規范、責任清晰、追究有力的農貿市場管理制度體系。同時,從市場發展中心、各區創衛辦抽調人員,建立完善了市場創衛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健全了市市場整治指揮部框架和功能。對照梳理市政府下達的市場創衛任務,將每項任務逐一落實到各成員單位,建立起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二是抓好農貿市場創建氛圍的營造。每季度、半年、年度召開市場創衛推進會,開展由廣大市場管理人員、市場開辦方、市場商戶共同參加的農貿市場規范管理提升活動。實行領導分包下沉,市工商局班子成員每周都要帶隊深入市場開展專題督導檢查,召開座談會、督辦會,督查督辦、解決問題,層層傳導壓力,切實夯實責任,在工商系統和市場創衛人員中營造濃厚的創衛氛圍。在市場醒目位置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漯河精神、市場創衛宣傳畫;免費發放“兩城同創小知識”、《漯河市民文明公約》、《漯河市民文明行為規范》、《文明工商戶行為守則》、《集貿市場創衛標準》等宣傳圖冊;向農貿市場發放致企業商戶的《一封信》、《文明經營倡議書》、《文明經營承諾書》等宣傳資料近1萬份;在農貿市場設置宣傳欄、宣傳橫幅、電子顯示屏等,廣泛宣傳市場創衛和文明誠信知識,在農貿市場營造出了濃厚的市場創衛氛圍。三是抓好農貿市場精細化管理。我們根據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人員配備情況,結合農貿市場內部行業分布、攤位結構、經營環境等因素實行網格化監管。明確各工商分局一把手為市場創衛第一責任人,夯實各分局一把手、分管領導、工商所長、市場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的責任。在重要時段,各分局機關除留窗口單位值班人員外,全部下沉市場包段包戶。市局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分包市場制度,每位班子成員帶領科室人員對農貿市場進行督導,市場整治指揮部辦公室對各農貿市場實行一天一檢查,一天一通報,問題不過夜,好的表揚,差的批評;對各農貿市場落實網格化管理,明確每位管理人員的責任,加強市場內商戶證照、功能分區、劃線入位、衛生保潔等日常整治,逐步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常態化、精細化。四是抓好教育引導和典型帶動。我們在全市范圍開辦了文明工商戶學校,市局設總校、各個分局建分校。利用文明工商戶學校,對農貿市場商戶經常性開展市場創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誠信經營、法律法規等知識教育,有效提升廣大商戶的文明誠信水平,有力推動了市場創衛工作。按照證照齊全、經營規范、物品擺放整齊、衛生狀況良好的標準,在各農貿市場開展“兩城同創示范店”爭創活動,評出了28家示范店;同市文明辦聯合舉行“文明誠信商戶、企業、市場”評選活動,受降路農貿市場、溝張農貿市場、鐵東農貿市場、建新路農貿市場4個市場被評為全省文明誠信經營市場,有力推動了農貿市場創衛工作。
二、取得成效
近三年來,通過我們系統上下的不懈努力,農貿市場創衛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工作成效:一是市場面貌煥然一新。我們與市市場發展中心、各區政府共同努力,全面加強了市場硬件設施建設,使得市區10個農貿市場的硬件設施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受降路市場畜禽區二次改造已經啟動,近日即可整建到位;育才路農貿市場西半部升級改造基本完工;柳江路市場新建15間門面房已經投入使用;開源農貿市場東大棚采取輕鋼隔斷的形式,新建12間營業用房,已經全部投入使用;溝張、丁灣農貿市場經過全面的改造,市場硬件設施逐步完善。目前,展現在廣大市民眼前的是秩序井然、干凈整潔的市場新形象,農貿市場的臟亂差現象一去不復返。二是市場功能逐步完善。努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深入推進農貿市場整治的根本目的是讓群眾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發展成果。隨著市工商局領導班子成員分包市場、各工商分局機關人員下沉和在農貿市場推行網格化創衛、精細化管理、市場不間斷巡查等制度,市場經營秩序發生巨大變化,市場內功能分區合理、商品擺放整齊、經營秩序良好、環境干凈衛生。市場功能的健全完善,不僅改善和豐富了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還更多地增強了廣大群眾對市場創衛工作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三是進場經營者依法經營、誠信經營意識逐步提升。我們積極發揮文明工商戶學校的優勢作用,對經營戶廣泛開展以“文明經營、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為主題的培訓宣傳活動,加強對企業商戶的文明誠信、法律法規、經營理念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商戶的文明素養和文明經營意識,加強了市場創衛工作的軟件建設,增強了市場創衛在“兩城同創”中的軟實力。通過市工商局和市場發展中心以及各區的密切協作,目前市區10大農貿市場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得到了市四大班子領導、市兩城同創指揮部和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
三、存在問題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市農貿市場管理得到了質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市市場起點低、基礎差、投入少等多種原因,農貿市場創衛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市場硬件與周邊地區市場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市城區的農貿市場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數以路為市、發展定位較低、硬件設施較差、服務功能較弱。同時,我市農貿市場總體規劃嚴重滯后,加上我市建成區的快速膨脹和發展,使我市農貿市場發展面臨的瓶頸更加凸顯。二是對農貿市場的投入不夠。由于我們對農貿市場的公益性認識不夠統一,把農貿市場當成公共服務事業來做的積極性還不夠高,在城市規劃、資金投入、政策傾斜等方面力度還不夠大,影響了農貿市場開發建設、規范管理的推進力度和效果。三是農貿市場的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目前,市場整治各項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由于商戶的遵法守紀、文明經營的意識還沒有完全牢固樹立,市場內許多問題的解決還沒有走出“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市場整治的常態化效果還須加強。四是市場改造升級中的一些頑癥亟待解決。比如:育才路市場西半部產權歸鐵路部門,在改造和管理過程中有關工作推進落實困難重重;再如:我市農貿市場多數建設時間較早,市場功能分區不合理,同時由于產權歸屬不同主體,進行整體規劃和改造升級難度加大。
四、下步打算
6月初,國家創衛暗訪組給我們反饋的有關情況和進行的創衛知識培訓,為我們做好下一步市場創衛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提供了規范和標準。我們將自覺服從、服務于全市創建工作大局,充分履行工商職能,積極發揮市場創衛牽頭作用,全力以赴做好相關工作,推動市場創衛工作的高質高效高標開展。一是嚴格標準。按照“兩城同創”的創建標準,農貿市場暗訪共有3項否決因素。下一步,摸清現存問題,重點圍繞3個暗訪否決項、創衛專家模擬暗訪以及平常工作中發現和農貿市場現存的突出問題,全面開展摸底,把問題找全、找準、找實,逐一分類排隊,建立工作臺賬,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具體整改時限,確保每項整改按照創建標準落實到位。二是狠抓重點。開展農貿市場整治專項提升行動,徹底整治現存頑疾問題。落實衛生管理、農藥殘留公示、健康教育公示欄、功能分區圖“四公示”制度,并及時更新;做到市場整潔規范,功能分區合理,商品劃行歸市,攤位擺放整齊,清掃保潔到位,商戶證照齊全,人員持證上崗,工作制度上墻,文明誠信經營;活禽、水產品銷售按照標準要求設置相對獨立區域,隔離宰殺,堅決杜絕店外宰殺和銷售;病媒生物防制設施齊備,制度落實。三是長效監管。做好農貿市場整治工作,既要抓好專項治理、集中整改,又要建立長效機制,保持常態長效。強調“兩手抓”:一手抓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另一手抓長效機制建立。做到查與不查一個樣、早查晚查一個樣。在對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的同時,把長效機制建立起來。各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落實市場巡查制度、網格化管理等長效機制,徹底走出檢查時“舊貌換新顏”、檢查結束依舊臟亂差的怪圈,真正實現農貿市場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四是嚴厲問責。市市場整治指揮部嚴格按照制發的工作臺帳,加大督導力度,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集中督導檢查,下發問題清單,建立整改銷號制度;對督導中發現的比較嚴重的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啟動問責機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與各級領導、各位代表的關心支持密不可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得力有效的舉措,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全面加強農貿市場管理,依法履行職責,做好各項工作,為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