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在漯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
漯河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 姚云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會議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我市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貫徹落實情況,請予審議。
2014年10月30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于我市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情況的報告》(下稱“兩改”工作),并作出了《對市人民政府<關于我市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意見》。審議意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思路清晰、方向明確,完全符合我市“兩改”工作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這些意見充分體現了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市“兩改”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使我們倍受鼓舞和倍增信心。為將審議意見落到實處,我們重新完善了“兩改”工作組織、政策、機制構架體系,調整了工作思路,強化了工作措施,夯實了工作責任,確保了“兩改”工作取得實效。
一、關于堅定不移的推進兩改工作
我們始終把“兩改”工作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開展“兩城”同創、打造生態宜居名城的重要抓手,擺上城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強力推進,狠抓落實,力爭通過“兩改”工作快速改變人居環境,今年以來共完成房屋征拆面積54萬平方米,完成安置房建設35萬平方米,“兩改”工作實現了“難中求進,穩中提升”的目標。一是科學研判“兩改”工作新形勢。根據國家經濟面臨的新常態,我們組織人員深入各區調研,研判“兩改”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新任務,一致認為在國家宏觀經濟持續下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開發商融資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漯河“兩改”工作要順應這一大趨勢、大環境,及時調整好工作思路,提出了“難中求進、穩中提升”的戰略布局,積極應對和防范市場風險,避免走入“大拆大建”的誤區。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在落實好原有組織領導構架的基礎上,市政府實施了“一把手工程”,曹市長對“兩改”工作親自部署安排、親自調研督導、親自召開現場會和推進會,將“兩改”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各區領導也要高度重視,充實了征遷項目指揮部的力量,組建了強有力的“兩改”工作攻堅組,在強化政策宣傳、督導考評的基礎上,針對征遷項目推進中的疑難雜癥,建立了問題協商研究機制,及時有效解決了一大批難題,保持了“兩改”工作持續推進的好勢頭。三是確保政策逐一落地。在落實已出臺的“兩改”政策的基礎上,我們堅持 “不走樣、不變通、不打折”的原則,將原有27個配套政策逐一落實在“兩改”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我們順應新形勢、新變化,對已出臺的、與當前形勢不適應的政策進行了微調和深化,并結合實際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國土資源執法監管責任機制意見的通知》和《關于“兩改”項目中加強依法依規征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的通知》2個文件,補充完善了“兩改”工作的政策體系。四是強化推進機制。在繼續落實好“兩改”工作聯席辦公會議制度、督導講評機制、紀檢約談制度、司法介入機制等一些列制度機制的基礎上,我們重點落實三項推進機制:首先是聯審聯批制度,及時收集、梳理每個“兩改”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聯席會議研究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意見,會后形成會議紀要,限期予以辦理。通過聯審聯批會議,共解決了10多項疑難問題,為“兩改”項目快速推進掃清了障礙;其次是實行即收即審即批,針對各區上報的“兩改”項目改造方案、征收補償方案、補償安置標準等請示,我們嚴格按照工作流程、政策性指導文件的要求,實行即收即審即批,并針對各區項目的差異性,適時組織召開10多場專題論證研討會議,對“兩改”項目改造方案、征收補償安置方案提出了20余條修改、調整意見,消除了因方案制定不符合“兩改”政策、條款內容不完善而容易誘發矛盾的因素;其三,改變投融資方式,將“兩改”項目從以社會融資為主向政府融資為主轉變,利用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共申報約35億元統貸統還資金,目前落實信貸資金15億元,為“兩改”項目推進提了資金保障。
二、關于科學安排“兩改”規模和時序
根據城市發展的定位、發展目標和實際需求,結合我市房地產市場新形勢,我們對“兩改”開發規模和時序進行了專門研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調整工作思路,將“兩改”工作重點由征、遷、建并舉轉為以安置房建設為主,并統籌安排了今年“兩改”工作目標,確定了“一新、一老、一重點”的“兩改”工作任務, “一新”,即新增啟動“兩改”項目9個;“一老”,即基本完成尚未征拆完畢的22個“兩改”項目;“一重點”,即重點推進“兩改”工作啟動以來的安置房建設工作。在安置房建設上,我們順應群眾期盼,盡快解決被拆遷群眾居住問題,要求已審批、尚未開工的安置房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已開工的要抓緊時間推進,盡快完工投入使用。目前,已啟動安置房建設項目25個,其中已完工項目6個、基本建成6個,累計完成安置房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同時,我們堅持“區分輕重緩急、保持適度規模”的原則,實行拆改留并舉,強力推進舊城區改造。根據規劃和項目熟化程度,結合區位平衡發展,項目實施改造前,對征拆意愿、土地現狀、控規指標等情況進行前期調查摸底。今年針對居民改造呼聲強烈、居住環境臟亂差、房屋建筑簡破危、開發企業實力強的項目進行了優先考慮,新增啟動了源匯區聯太唐人街、漢江路貫通(楊冢、孟莊),郾城區小李莊村、召陵區化肥廠區域四個“兩改”項目,目前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其它成熟度不高、開發企業實力較小的項目適度放緩,先后對老寨里、丁灣村等3個“兩改”項目做出了暫緩實施決定,確保“兩改”項目成熟一個、啟動一個、成功一個,著力提高了“兩改”綜合效益。
三、關于合理調控區域開發建設強度
我們重點圍繞政府直接征收、土地掛牌出讓、市場開發等內容,加強“兩改”工作的宏觀調控研究,積極探索“兩改”市場化開展新路子,并將開發強力控制在合理、科學的范圍內。一是積極探索開發新模式。原有的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已不能很好適應當前的房地產形勢,我們探索了政府征拆、凈地掛牌、市場開發建設的模式,即政府直接組織征拆和回遷安置,并利用收儲的凈地實行招、拍、掛,整個改造進程均由政府操作,實現征收與開發分離,較好地解決了部分區域招商困難以及可能出現的開發企業實力不強資金鏈斷裂等問題,有效杜絕了項目“爛尾”現象。目前,西城區、龍江生態城已實行這種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探索補償安置新方式。探索在原有的改造項目安置補償中以產權置換為主向貨幣補償為主轉變,即對征收區域內的房屋,采取集體回購安置房源進行征拆居民安置,從而起到盤活城市存量房、提振房地產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化解了因征拆安置引起的諸多矛盾,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三是加強公共服務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出臺相關政策,嚴格按照城市總規和區域控規的要求,科學配建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市政交通等設施,嚴控開發企業為自身利益追求高容積率、破壞公用設施規劃、配套設施規劃的現象,防止“城市病”死結出現。同時對已經啟動、計劃啟動的“兩改”項目規劃了100套健身器材使用計劃,為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預留了設施、創造了條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市政府在“兩改”工作推進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10多個舊城和城中村換了新顏,人居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與市人大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緊盯“兩改”目標不放松,在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支持下,以“三嚴三實”教育為動力,以“兩城”同創為載體,堅定信心、盡職履責,主動擔當、克難攻堅,細化措施、狠抓落實,扎實推進“兩改”工作,為漯河富民強市、加快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名城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