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
市政府副秘書長 效劍鋒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將我市沙澧河風景區管理維護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沙澧河風景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情況
沙澧河開發建設是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科學決策作出的重大決策。經過五年多的不懈努力,2012年10月,沙澧河開發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圓滿完成,“兩橋一閘”建成并投入使用,沙澧河風景區建成開園。目前,沙澧河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河南省唯一一家國家體育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及河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已成為漯河的一張靚麗城市名片。
沙澧河開發建設工程主要包括:水利防洪工程、市政工程、景觀工程和配套工程。水利防洪工程主要是河堤加寬加高,險工護岸加固,拓寬水面,疏浚河道,新改擴建排水泵站8座;市政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園路、橋梁,以及打通濱河路。共改建沿河景觀大道36公里、修建景區園路216公里,新建濱河路15.1公里,改擴建市區段濱河路4.2公里。先后建成太行山路澧河橋、沙河橋和沙河節制閘,而且通過橋梁設計的變化,以及橋體燈光工程的打造,實現了一橋一景;景觀工程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區域,設計不同主題的游園,合理搭配植物景觀,栽植不同種類的植物,以及安裝各種類型的節能燈,打造迷人的夢幻沙澧河夜景。共設計建設了29個風格各異的主題游園,在沙澧兩岸形成全長36公里、總面積673萬平方米的帶狀公共游園,其中:綠地面積385萬平方米,硬化面積51萬平方米,水域面積237萬平方米。景區內共有喬灌木12.1萬棵,地被、草坪201萬平方米,綠籬植物近1200萬株,景觀照明燈近4萬盞;配套工程主要指景區的導示系統、標示系統、體育健身器材、垃圾桶、公廁、座椅等各種服務設施。
二、沙澧河風景區管理機制及建設管理情況現狀
建成開園之初,市政府著眼于景區可持續發展,借鑒省內外先進景區的養護模式,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有效整合部門資源,推行了社會化、市場化、管養分離的模式,實行集綠化養護、市政道路、園容衛生、水域保潔、景觀照明、治安管理“六位一體”的綜合物業管理。沙澧河風景區現劃分為13個管理標段,由9家物業公司、1家保安公司參與管理。現有物業管理人數1616人,其中保安312人、保潔工綠化工997人,其他員工307人。沙澧河建管委直接參與景區管理的部室有四個,分別是管理部、綜合監察大隊、數字化管理服務中心及景區督查室。
近年來,沙澧河風景區立足于“三個服務”(一是服務于生態宜居名城建設,二是服務于經濟建設,特別是食品名城建設及招商引資,三是服務于市民游客需求),圍繞草綠、樹茂、花艷、燈亮、地潔、水清、有序的管理目標,在專業化、精細化、信息化、網格化、人性化“五化”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基本實現了“三個一”(始終如一、整齊劃一、內外統一)常態化管理格局。
一是建立四層管理格局。實行物業公司具體管、職能部室專業管、委機關參與管、社會力量助推管的四級協同管理格局。在專業化管理上,成立了環境秩序組、綠化養護組、市政照明組、安保監察組等四個專業組,專項負責日常巡查、技術指導、督促整改、考核打分。老干部義務監督員和景區文化宣傳站等志愿活動的開展,積極發揮了助推作用。
二是實施高、細、嚴、全、強“五字”過程管理。“高”就是高樹目標。樹立了爭創“城市管理典范”的工作目標;“細”就是細化內容。將“五化”管理的有關內容,細化分解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比如建立植物分類管理檔案,對景區植物病蟲害、施肥情況建檔立卡;“嚴”就是嚴格考評、嚴格獎懲;“全”就是健全完善制度。修訂完善《景區管理制度匯編》,建立有序、高效、順暢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強”就是加強專業化能力素質建設。堅持定期開展培訓、技術比武等活動。
三是突出“兩個手段”。一是積極發揮信息化管理中心作用。安裝了電子攝像頭、音響和保安巡更系統。建立了監控系統和數字化平臺及景區二維碼掃描系統,開通了景區微信公眾號、短信服務平臺,實現全天候、無間隙監控管理和信息服務。探索建設景區三維實景,實現游客網上觀景,建立景區植物及市政設施電子數據庫,積極打造智慧景區系統;二是成立督查辦公室。負責對管理人員在崗情況、工作開展等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四是健全安保監察聯席辦公制度。建立了公安、監察、保安、物業四方人員參加的監察安保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每周例會,處理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針對不同時期的管理重點,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五是開展專項活動促管理提升。結合管理實際,每年選準一個主題,每月開展一次活動。比如開展的“迎食博、促提升”市政維修活動、“查死角、掃盲點”衛生專項整治等活動。去年以來,在景區先后開展了20余項專項提升活動。
六是持續抓好一期提升工程。一是實施封閉管理。為了進一步規范景區秩序,有效解決電動車、摩托車、犬只任意出入,給市民造成安全隱患等問題,在老大橋以東區段實施了綠籬封擋工程,對鐵路橋以西區段實行了竹藝封閉管理;二是開展補植補種和重要節點提升改造。三是修復道路、駁岸護坡工程。四是提升改造公廁15處、新增燈光照明50余處,安裝座椅112套,新增垃圾箱56處,新建停車場11處、400個車位。五是維修提升景區信息化設施。
三、景區管理經費的管理使用情況
2009年澧河一期建成開園,景區維護管理費用開始納入市級財政預算。2014年全年物業管理經費2516萬元,除去水面保潔68.7萬(面積267公頃,0.29元/㎡)費用外,綠地、廣場、道路等綜合養護費用為5.6元/㎡。其中,人員工資占總經費的65%左右;管理費用和稅金約占10.5%;物業公司每年平均利潤約占總經費的10-15%。
隨著物價水平的逐年上升,特別是綠化保潔工的工資標準的逐年上漲,物業公司的費用支出也在逐年上漲。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在2014年經費的基礎上增加15%,今年市財政安排管理經費總額為2893.47萬元,增長部分將主要用于人員工資的增長。調整后的養護標準平均價為每平方米6.5元左右。其中在綠化養護和環衛保潔方面的費用為每平方米3.2元,與先進景區相比〔臨汾汾河景區(8.84元/㎡)、鄭州綠博園的綠化養護標準(13元/㎡)〕還有差距。
在景區日常管理考核中,沙澧河建管委根據《綜合物業管理檢查考核評分辦法》,每月對各物業管理單位進行考核打分,并將資金撥付和考核結果緊密結合。當月考核得分在96以上,考核成績為優秀,全額撥付費用;當月考核得分在80至96分之間,視為考核合格,部分撥付。建管委針對存在問題下發整改通知,并按每0.1分300元的標準扣除整改項目恢復維護押金;當月考核成績低于80分,視為不合格,不予支付當月管理費。如連續兩個月考核得分低于80分,對物業公司提出書面警告,連續三個月低于80分,解除物業管理合同。
在每月扣回的恢復維護押金的管理使用上,堅持專款專用,集中使用。如開展的集中補植補種、市政設施的統一維護等。
四、景區體育、文化、娛樂、休閑等功能拓展情況
(一)高標準編制旅游專項規劃。在完成編制《沙澧河風景區2011-2030年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去年又邀請北京九鼎輝煌旅游規劃有限公司規劃設計了《漯河市沙澧河景區旅游提升專項規劃》,為下一步景區旅游創新發展提供指導和依據。
(二)增加健身器材,完善景區體育功能。近年來,積極與市體育局協調,先后安裝了1000余套健身器材,改建修建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等健身場地50余處。
(三)廣泛開展各類活動,擴大景區知名度。堅持以活動為載體,聚集人氣、擴大影響。先后舉辦了中原騎游節、帳篷節、沙灘音樂節等有影響的旅游活動,培育了“幸福漯河梨園情”、“幸福漯河健康舞”等活動品牌。制作了景區旅游交通標識牌,在中央電視臺4頻道和“漯河號”高鐵上進行了全方位推介宣傳,較好的擴大了影響力和知名度。
(四)加大旅游開發力度,豐富景區文化內涵。近年來,相繼打造了金沙灘、銀沙灘游樂場所,在景區建設了三處游客服務中心。隨著沿河的持續開發,各種旅游配套設施也逐步到位,景區旅游服務功能日趨完善。與鄭州大學、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等20多所高校或研究院與景區達成合作協議,建立寫生實踐基地,開展了實踐教育活動。
五、景區管理和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一)景區管理難度大,管理工作不平衡。由于管理戰線長且全開放,景區各類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加之沿河城中村改造未全部進行,村內垃圾箱、公廁等設施不完善,生活垃圾隨意倒入景區。在河邊、橋下與城中村交界處還存在死角盲點;“犬只、電動車、摩托車”專項治理出現反彈;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有待提升。
(二)景區功能性配套設施有待完善。景區周邊的車位少、如廁難、商業服務設施缺乏等問題與實際需求之前的矛盾也日漸顯露。
(三)沙澧河開發建設一期工程遺留問題。鐵路橋下穿工程、兩河交匯處和老槐樹位置的文化浮雕墻工程、萬大廟原址拆遷等遺留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一期工程的東西貫通和景觀效果。
(四)執法職能不到位,執法機構不健全。雖然在景區成立有監察大隊,但由于監察隊沒有執法權,影響到了對景區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效果。加之沙澧公安分局執法力量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執法巡查和案件的處理。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創新機制和辦法。為解決管理范圍不明確、管理職責不清晰、管理體制不健全等方面問題,在學習借鑒外地景區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沙澧河建管委代擬了《沙澧河風景區管理辦法》,建議市人大能以立法的形式,推動景區依法管理、規范管理。
二是理順監察工作職能。為了管理監察工作的需要,各有關執法部門要加強與沙澧河建管委之間的協調聯系,在景區開展委托執法。
三是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監管力度,不斷提升景觀效果。開展新一輪物業招標工作,對照《招標文件》及《委托管理合同》有關條款,加強物業公司入駐前的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嚴格入駐條件的審核把關。同時嚴格合同管理,加強對物業公司的動態監管,確保物業公司人員、技術、設備符合景區管理需求,確保各項工作流程符合景區管理要求。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們將以這次人大常委會為動力,認真聽取常委們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創新機制和手段,全力提升管理水平,確保把景區管的更好、扮的更靚,確保景區管理再上新臺階,為我市的“兩個名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