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上
市環境保護局局長 劉京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對市人民政府貫徹實施〈水污染防治法〉情況的審議意見》的落實情況,請予審議。
2013年8月29日,市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所作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市政府所作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對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進一步提高認識,統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完善體制機制,切實提高依法防治水平;加大資金投入,持續提升污染防治能力;依法嚴格監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四項審議意見。對此,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建設良好的水環境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認真 履行轄區水環境保護治理的把關職責,科學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切實增強水污染防治的內生動力。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落實審議意見,努力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2013 年,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是全省2個考核滿分市之一,澧河飲用水源取水水質達標率一直保持100%,沙河、潁河、黑河、三里河、清潩河5條省控河流水質進一步改善,水質綜合達標率與2012年相比提高28.7%,在全省增幅最大。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生態創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居全省首位;在河南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全省城市河流治理滿意度民意測評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年初省政府召開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大會上,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2013年全省環保責任目標完成優秀單位,市環保局被省環保廳授予全省環保系統責任目標完成優秀單位,蔣志安副市長代表市政府在大會上作了典型發言。5月10日,由全國人大牽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22家國內主流媒體組成的“中華環保世紀行”新聞采訪團蒞臨我市采訪,對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評價是“五個真”:政府真抓、企業真干、環保(部門)真管、環境真好、百姓真樂。主要措施是:
一、統籌規劃,切實增強水污染防治的責任意識
各級政府把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治水環境污染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對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部置。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及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全部成立了以政府(管委會)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環保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了由行政一把手對轄區內主要河流水質親自抓、負總責的“河長責任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環保聯席會議制度、環境質量通報制度、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地表水環境質量預警約談機制等。僅今年前7個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就先后3次聽取市環保局關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匯報,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和環保聯席會議7次,出臺了《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2014年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漯發〔2014〕2號)、《漯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4年碧水工程工作計劃的通知》(漯政辦〔2014〕63號)等環保方面的文件11個,力度空前,史無前例。二是加強宣傳教育。組織開展環保綠色系列創建和環保“六走進”活動(“六走進”指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進家庭、進鄉村),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介,采取廣場宣傳、舉辦環保圖片展、舉行環保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和宣傳《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等涉水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憂患意識和節約用水意識。各級政府將貫徹落實環保法律法規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認真查找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反思教訓,自覺把水污染物防治工作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嚴格考核獎懲。從去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已把環保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縣級領導班子工作實績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列入年度政府責任目標,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市環保局每月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考核監督與通報,考核結果報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對進展緩慢、措施不力的單位和負責人予以通報批評、效能告誡直至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確保水污染防治工作按時序進度順利推進。目前,各級政府與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日趨完善,工作配合更加默契,監管手段日趨多樣,工作成效日益凸顯,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大環保”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突出重點,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以污染減排為抓手,加大監管力度,實施綜合治理,切實解決影響水質安全的突出問題。一是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對污染重、污廢水排放量大的河南銀鴿、南街藥業、舞陽金大地、華冠養元、恒瑞化工等造紙、化工、食品加工重點行業實施深度治理再達標工程,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等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了嚴于國家排放標準的市定排放限值。二是加強重點治污項目建設力度。依據河流水質目標要求,一河一策,制定具體達標計劃。對列入《漯河市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漯河市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和國家、省、市減排目標責任書的項目,實行全程介入,強化過程管理,加強項目督導。截止目前,我市列入國家、省2014年度政府環保責任目標的重點環保項目建設已全部完成,建成投運率達100%,先后兩次受到省環保廳通報表揚,是全省唯一受表揚的省轄市。三是加快實施建成區重污染企業 “退二進三”。泰豐化工、舞陽銀鴿、慧普化工、三劍客奶業等8家企業已完成全部搬遷或設備、房屋拆除到位;興茂鈦業(老廠)硫酸法生產線擬定于月底前停產,南街藥業發酵制藥生產線已經停產。銀鴿公司一基地、際華三五一五、日康食品飲料等4家企業計劃明年完成搬遷。四是突出抓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加大農村連片綜合整治、生態示范創建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全面提升農村污水、垃圾集中化、無害化處理水平。截止目前,列入今年環保責任目標的11個新農村社區、60個行政村的垃圾、污水整治正在組織實施,2個生態鄉鎮、13個生態村正在逐項落實創建任務,12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主體工程均已建成并具備運行條件。
三、加大投入,持續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保障環境保護投入穩步增長。一是發揮企業投資主體作用。去年以來,漯河銀鴿、雙匯集團、華電漯河、舞陽金大地、漯河天冠生化、華冠養元等重點排污企業先后投入3.6億元實施治污工程提標改造,安裝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進一步提升了企業污染防治水平。二是暢通多元化投資渠道。去年以來,我市采取加大環保財政投入、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利用BOT模式等多元化渠道籌集建設資金6.4億元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其中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資金3980萬元。截止目前,淞江、沙澧、臨潁、經濟技術開發區、漯西等5座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投運,舞陽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建設,舞陽縣污水處理廠、臨潁縣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近日即將開工建設。6萬噸/日沙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已完成招投標工作,總投資1.33億元,已于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目前正在進行征地工作,年內開工建設。市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已決定把5萬噸/日馬溝污水處理廠建設列入明年建設計劃,可研、環評已編制完成,正在與重慶康達、北京首創等公司洽談合作協議。至明年底全部建成投運后,我市城鎮污水處理廠和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將由5座增加到13座,污水處理規模由24.5萬噸/日增加到51萬噸,污水處理率由60%增加到95%以上。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市政府已決定把沙南、沙北污水處理費用支出納入明年財政預算管理,確保現有污水處理廠和“引沙入黑”工程的正常運營,推動河流水質持續改善。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建成投運11個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6個空氣自動站、52個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基站和市、縣兩級自動監控平臺并實現聯網,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不斷增強。
四、嚴格監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嚴格的環境執法監管,是保障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舉措。按照源頭嚴管、過程嚴防、后果嚴懲的要求,一是開展環保專項執法檢查。我們在全市組織開展了污染源環境執法監管年活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全市河流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活動、重點流域重污染行業水污染專項整治、全市城市河流清潔行動等工作,對重點污染源、重點建設項目、重點流域區域等進行重點檢查,加強對“十五小”、“新五小”企業清查力度,對違法開工建設、違法投入生產、無證排污、違法排污、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查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環保、水利、沙澧河建管委、城投公司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澧河水質的日常巡查和水質監測監控,嚴查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游泳、洗衣、網箱養殖等行為,確保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二是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綜合運用行政處罰、掛牌督辦、列入黑名單、信息公開、信息通報等多種措施,發現一批、查處一批、警戒一批、整改一批、移交司法追究一批,從重從快懲治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全市累計出動環境執法人員2318人次,檢查企業863家次,查處糾正環境違法行為46起,掛牌督辦8起。三要加大環境投訴查處力度。加大環境信訪、12369環保熱線、網上信箱等群眾投訴處理力度,做到有訴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限時辦結,有力維護群眾了的環境權益。強化環境應急管理,做好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確保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市政府在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水污染防治法》審議意見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市人大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問題有:水污染防治投入機制仍不完善,環保機構、能力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過硬的措施,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進一步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