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項瑞柱
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市域公路建設與管理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十二五”以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關心、支持和監督指導下,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城市戰略發展定位,銳意進取,勤奮工作,我市的交通運輸事業持續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特別是我市的公路事業,實現了新的跨越性發展,為漯河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市的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在全省的“好路杯”競賽中,連續保持“銀杯”榮譽稱號。農村公路建設還連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實事,并連年被評為全市人民滿意的實事,且在2013年全省“好路杯”競賽中,奪得了“金杯”榮譽稱號。
一、“十二五”時期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的主要成績
(一)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加強頂層設計,路網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
漯河是豫中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的重要交通樞紐。為提升全市公路建設的總體服務功能,市交通部門緊緊圍繞我市建設“一區兩城一中心”的總體要求,以構建鐵路、高速公路、干線公路、水運通道為骨架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為目標,在實施“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對全市公路規劃按照大交通發展的思路進行了重新調整和布局。
干線公路規劃,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城鄉統籌”的空間布局原則,已經于去年完成了我市國省干線路網調整方案并獲得省發改委、省交通廳的批復。新規劃的干線公路網充分體現了空間布局合理、路網結構優化、規模適度超前、服務便捷高效的功能定位。按照這一規劃,我市的干線公路,將由原來的一條國道五條省道構成的“兩橫四縱”增加至四條國道九條省道構成的“六橫六縱”國省干線公路網,新增里程298公里,其中,國道由一條調整為“兩縱兩橫”四條,里程達到213公里,將與穿越市境的兩條高速通道構成“七縱七橫”的國省干線公路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區為軸心的環城快速通道和連接兩縣三區及周邊地市的主干道,將全市所有鄉鎮與國省干道的距離均縮短至5公里以內,基本實現覆蓋全市各鄉鎮(五公路半徑覆蓋全部鄉鎮)、各產業聚集區、4A級以上景區、陸路口岸等地區。在對國省干線公路網進行調整的同時,我們正在編制《2013-2030年農村公路路網規劃》,將以實現“縣縣暢、鄉鄉聯、串村道路達到等級公路”為目標,對農村路網進行合理規劃,并擬將部分縣鄉道路進行升級,屆時,全市農村公路將實現縣城與縣城之間二級以上公路連接,縣城與所轄鄉鎮及鄉鎮與鄉鎮之間實現三級以上公路連接,串村道路達到等級公路標準,要基本解決農村公路骨干路網上的危橋和有路無橋問題。
公路網調整后,全市將基本構建形成以鐵路、公路、內河航運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輔的多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的快速、高效、綠色的大交通運輸網絡和物流業相對發達的產業結構,為我市交通運輸事業的長遠發展和我市的經濟騰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交通建設投資和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增強
“十二五”以來,我們立足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堅持發展不停步,聚精會神搞建設,我市的公路建設進入了加快發展的快車道,全市公路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4.2億元,新改建里程達到700公里,改造橋梁52座。截止2013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2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5公里,干線公路337公里,農村公路4787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外與周邊地市成功對接,內以市區為中心,輻射各縣區的大循環、大交通網絡。
2011年至2013年,干線公路投資近10億元,新改建里程150公里(占全市干線公路總里程的45%),先后對S241時南線、S220七蟻線繁城至北舞渡段、107國道漯河境段改建,極大的提高了我市主要干道的通達服務功能。特別是107國道漯河境改建工程,是我市第一條一級公路,也是建市以來投資最大、配套資金最多的公路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第一次采取委托業主形式、第一次采用BT模式等靈活多樣的建設管理方式,不僅保證了工程建設的如期推進,而且實現了工程建設管理、資金籌措、資本運作三大創新,為今后的項目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重點對S238常付線京廣鐵路立交橋、G107王店立交橋等7座橋梁進行了改造加固。農村公路完成投資4.2億元,新改建總里程550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橋梁45座。對全市重要的縣道、鄉道進行了大修,基本上消滅了農村公路重要縣鄉道路上的危橋,進一步構筑了環狀的網絡布局。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積極作好了S330逍白線漯河至舞陽段改建工程和S238常付線漯河至周口改建工程的前期工作。
(三)認真落實養護責任,道路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我們始終堅持“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理念,把養護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十二五”以來,全市公路養護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能力實現了大幅度提高,在促進全市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干線公路,實現養護投資1.5億元。其中,完成養護工程項目18個,完成安保工程3個。養護工作中,我們針對養護資金短缺的實際,集中有限資金對南環路、高速公路(北入市口)連接線等全市重要干道進行了管理維護,有效的提升了漯河的良好交通形象。突出抓好了橋梁的管理和安保工作,認真落實了省、市橋梁管理辦法及橋梁養護工程師制度,堅持開展了經常性檢查和定期安全排查,對全市干線公路大橋進行了全面質量檢測,對存在隱患的橋梁進行了維修加固。目前我市國省干線公路一、二類橋梁73座,三類橋梁2座,一、二類橋梁占總數的97.3%,遠高于省廳85%的目標。
農村公路,實現養護投資9000萬元,創建文明示范路達到500公里。進一步落實了縣級政府的管養主體責任,還指導縣區政府出臺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及考核標準。全市市、縣、鄉村四級層層簽訂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目標責任書。加大了農村公路管養站建設力度,部分鄉鎮達到了規范化標準。道路的日常養護實行了分段承包方式,并與758名農民養護工簽訂了日常管養合同,全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縣、鄉、村三級體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的服務水平顯著增強。目前。我市農村公路已經基本實現了“暢、潔、綠、美、安”的創建標準,大大提高了農村公路網絡服務功能。
(四)全力打造優質工程,工程質量明顯提升
公路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質量高于一切,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明確提出“確保優良工程,爭創優質工程”的目標,并通過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努力,使我們所建的重點公路項目,確保合格,力爭精品。具體工作中:一是全面遵守基本建設程序,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從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到施工圖設計,從招投標,到施工許可申請,都嚴格遵守了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切實做到了審批手續齊全,從根本上保證了工程質量。二是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充分發揮監理作用。堅持實行監理旁站制度,加大監理抽檢頻率,特別是關鍵部位,堅持實行了100%抽檢。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隱蔽工程,堅持實行監理24小時旁站,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及時糾正,把質量問題消滅在了萌芽狀態。通過一系列督促考檢措施,有效控制了工程質量、進度、費用。三是嚴格過程管理,切實打造優質工程。全面落實了“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與各施工、監理單位簽定了質量目標責任書,使質量責任意識深入到每一個參建者的心中,確保了工程質量。四是制定了嚴格的質量管理考核評比辦法,對各個項目進行定期考核,獎優罰劣,充分調動了各參建單位抓管理、抓質量、抓安全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了工程質量優質優良。
(五)政府對公路事業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財政支持公路事業發展的良好空間
“十二五”期間,市政府和各級交通部門不遺余力的爭取上級部門的項目和資金,據統計,近三年來,先后爭取到上級公路建設資金8.9億元,保持了我市公路建設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在公路建設中,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市各有關部門也給予了公路建設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領導都多次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并親自到省直有關部門溝通、銜接項目,親自視察項目建設,現場解決施工難題,給項目建設以強有力的領導。市財政在財力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對公路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據統計,三年來,市財政在全市公路建設養護項目上投入資金達到了24077萬元。其中,干線公路投入18444萬元,農村公路投入5633萬元。
對于項目建設資金的使用,我們通過科學、嚴格、有效的管理,確保了項目資金的封閉運行、專款專用。一是嚴格制度設計。以規范財務管理行為為主線,建立健全了覆蓋資金籌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資產管理、財務監督在內的一體化財務制度框架體系,形成了一批長期有效的財務規章制度。二是全面依法、規范、高效管理資金。對改擴建和養護項目,嚴格執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并按照《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堅持按預算、合同、計量支付工程款。三是對資金使用情況跟蹤問效,強化對資金的監管。建立《財務開支審批制度》,確保支付環節相互銜接,相互監督,嚴謹合理;下發了《工程項目資金監管辦法》,嚴格劃定資金范圍,實現資金全方位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
二、我市公路事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資金缺口較大。一方面,我市的干線公路大部分都是“十五”初期修建的,目前到了大修期,如漯舞路、漯周路,需要盡快進行大修和新一輪的建設。另一方面,國家實行費稅改革以及全部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后,公路建設資金來源僅有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車購稅資金兩個渠道,資金缺口很大,需要地方政府大量的配套資金。而我市由于市縣區經濟發展正處于發展期,各級財政配套資金有限,因此導致我市境內的公路,特別是干線公路與先進市相比(如許昌),路面還不夠寬廣,綠化標準不夠高,附屬設施不夠健全。再如農村公路,在建設上,一是當前的建設規模與速度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斷頭路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二是部分道路超期服役,毀壞嚴重,急需進行修建;三是農村公路建設在全省實行統一定補后,縣區配套壓力加大,影響到了農村公路建設的整體進度;四是通村公路通達深度還不夠(行政村只通到村委會或學校)。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改變發展思路,拓寬融資渠道,形成多渠道融資的長效公路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二)制約公路項目建設的因素越來越多。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公路事業發展條件和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的約束也在不斷增加,立項報批、征地拆遷等方面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另外一些重點項目阻工現象還時有發生,個別地方還存在有漫天要價現象。
(三)路政執法存在薄弱環節。目前,我市的公路,特別是部分農村公路,普遍存在著亂堆、亂放、亂占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道路通行;超限超載現象十分普遍,對道路損壞比較嚴重;超限超載車輛繞行農村公路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同時,我們基層的執法站所由于人員多、隊伍龐大、經費緊張的情況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執法不規范現象。
三、下步打算
一是要科學實施路網規劃。要以大交通建設為總體目標,進一步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銜接,深入推進我們的路網調整規劃的實施。加強與發改、財政、土地、環保、規劃等部門的協調和銜接,切實抓好我市干線公路“六橫六縱”網絡項目的前期工作,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爭取資金,加快已規劃干線公路的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干線公路結構,提升干線公路整體形象。要抓緊編制《2013-2030年農村公路路網規劃》,加大重要縣鄉道路、通村道路和危橋改造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農村公路“鄉村暢通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出行條件。同時,突出抓好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與城市道路網規劃銜接,統籌各層次路網協調發展,提升我市路網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公路建設力度,確保S330逍白線漯河至舞陽段改建工程和G107孟平鐵路立交橋工程年內完工,確保S238常付線漯河至周口段改建工程施工圖設計和項目招標等按照計劃抓緊推進,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年內確保完成農村公路150公里的新改建任務。同時,抓住省里從2014年起把農村公路作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啟動“三年行動計劃”的有利機遇,力爭今明兩年,新改建農村公路400公里。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質量過程控制、嚴格質量責任追究制,全面加強項目質量管理,努力打造優質工程。
三是要大力加強道路養護。全面加強養護管理,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質量。積極做好S238常付線西段、S330逍白線舞陽城西至葉縣交界段及漯周路大修工程項目的申報工作,及時組織項目實施,確保項目建設規范、有序、高效。深入貫徹落實各級橋梁養護管理辦法,做好橋梁日常管護、危舊橋梁的監控與養護管理工作,杜絕因養護不及時引起橋梁安全事故的現象,確保橋梁的安全通行。
四是要著力提升路政執法和超限治理水平。針對路政執法和超限治理的難點,進一步加大路面聯合執法力度,完善治超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公安、發改、工商、質監等部門,更加有效地綜合運用好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管理手段,齊抓共管,不斷推進路政和治超工作。抓好路政日常管理,綜合整治過村路段,突出對改建后路段的管理,扎實做好保通工作,尤其是做好道路改建工程以及其他大中修工程的施工保通工作,確保道路暢通。進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和執法力度,提高路政執法權威,維護路產路權,爭取路政案件查處率、結案率100%,確保正確率100%,促進全市路政執法水平實現新的提升。同時,以交通綜合執法改革為動力,大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交通隊伍執法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市政府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進一步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凝聚力量,克難攻堅,全力推動交通事業科學快速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