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1-01來源:
--201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次會議上
市城鄉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繼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現將我市2013年城市總體規劃執行情況作以報告,請予審議。
一、一年來我市城市總體規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圍繞新型城鎮化要求和全市城鄉發展總體部署,根據“創衛”、“兩改”等重點工作安排,我市統籌推進了城鄉規劃工作,有力保障了全市城鄉建設的有序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一)強化頂層設計研究,提升規劃建設前瞻性。2013年,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視城鄉規劃工作,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2013年是“城市規劃管理上臺階年”。市委馬書記到任后,對規劃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就沿河特色形象及城市設計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學習《城鄉規劃法》知識,并多次聽取規劃工作情況匯報。成立高規格的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規委員會并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全面安排部署總規、控規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以及城市設計等。
抽調專業人員成立規劃研究中心,深入開展了規劃研究工作。一是外出考察學習更新理念。接連赴山東臨沂、湖北武漢及新鄉、許昌等周邊先進地市考察學習,豐富了規劃編制方法、規劃管理手段、以及規劃布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市實際,明確了易地建設城市展示館的方案,提出了新的批后管理辦法和控規編制辦法。二是圍繞人大意見建議開展專題研究。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對漯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的意見和建議,分中心城區發展方向、第三產業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目標、市域交通格局、中心城區交通發展主軸等12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融入總規設計成果。三是圍繞城市特色風貌開展專題研究。深入分析我市的地理環境、產業基礎、發展優勢、人文歷史等基礎條件,明確了規劃建設五角場、雙匯總部基地等“4大節點”和郾城城隍廟民俗風情街、沙澧酒吧風情街等8個標志性街區,目前已經列入《市委市政府關于抓好六項重大攻堅任務,實施經濟發展突破的意見》向全市下發。
(二)健全規劃編制體系,高質量抓好規劃編制。一是持續努力,基本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認真貫徹落實4月份市六屆人大七次常委會對2012-2030城市總體規劃的審議意見,開展專題研究并積極與總規設計單位溝通對接,進一步充實完善了總規內容,目前已按照法定程序上報省政府批準。二是創新方法,科學編制控制性詳規。改進傳統控規編制方法,創新建立了“控規導則、控規細則”的分層控制體系,進一步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重點圍繞中心商務區和特色商業區(兩區)、城中村改造和舊城改造等重點區域完成了25.7平方公里的控規編制工作。12月17日,省住建廳會同省發改委等15家單位在鄭州召開評審會,評審通過了“兩區”空間發展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切實保障了近期城市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三是聚賢引智,高標準推進城市設計。組織開展了面向國際的征集方案活動,以及國內頂尖專家參與的評審研討會議,高水平推進了“四點四路四區域” 約10平方公里的城市設計工作,目前,概念性設計方案均已經完成。(四點:即人民路與中山路、中山路與淞江路、太行山路與淞江路、白云山路與長江路的交叉口。四路:即白云山路、中山路、淞江路、太行山路。四區域:即兩河交匯處、火車站中華世紀城、雙匯廣場城市綜合體、五角場)四是明確責任,全面展開專項規劃編制。下發《關于加強和完善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全面啟動各類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了城市道路、綠地、商貿物流、教育設施等41個專項規劃的責任主體、內容要求和完成時限。目前,城市綜合交通體系、中小學布局、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已經報批;城市綠地、給水、熱力等近20項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已編制完成,近期將組織評審。
(三)規范規劃管理機制,提高規劃管理水平。一是規范規劃決策機制。印發《漯河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工作規則和漯河市建設項目規劃聯席會表決辦法》,明確了技術評審會、規劃聯席會、規委會的工作職責和流程。規劃決策請專家反復論證把關,并在會議上無記名投票確定,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一步提高。2013年,審查建設項目設計方案近100余項,全部是通過技術評審會把關和規劃聯席會匿名表決。二是開通規劃綠色通道。針對市級重點項目、公租房項目、“兩改”項目和中小學建設項目,不計項目大小,只要規劃建筑設計方案成熟,隨時召開規劃聯席會研究,并實行規劃預審制度加快審批流程,切實做到了項目建設不因規劃工作影響進度。今年以來,已辦理“一書三證”335份。三是嚴管零星建設。印發《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嚴控零星建設的通知》,嚴管個人建房與宅基地供給,嚴格控制5000平方米以下土地的零星開發,奠定了加快“兩改”工作的堅實基礎。四是嚴格批后監管。重點是實行樣板墻檢查和批后管理記錄表制度。建筑外立面裝飾以前,按照規劃審批指標做出的一平米樣板必須通過設計人員的確認。從項目放線開始,至少進行3次現場巡查并計入批后管理記錄表。同時,把物業設施、停車位等小區配建公共設施納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流程。
(四)落實執法監察責任,遏制違法建設行為。一是強化違法建設的屬地管理。明確了規劃監察市區責任劃分,不間斷的開展網格化監察,及時按屬地查處各類違法建設。嚴格落實《關于加強規劃管理制止違法建設的規定》(漯政〔2012〕105號),共向各區政府交辦違法建設項目33處,扣繳各區“妨礙城市發展補償金”1080萬元,以經濟杠桿有效調動了各區政府遏制違法建設的積極性。二是重拳打擊違法建設行為。以工業園區、城中村及沿街區域為重點,開展四次違法建設專項排查行動,共排查在建項目790處,拆除違建鐵皮棚146處3000余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56處面積15000余平方米,立案查處5起,收繳罰款437萬元。三是踐行執法為民理念。堅持批前、批后“兩公示”和重要項目聽證制度,認真對待群眾信訪和對公示項目反映的問題,共受理信訪事項21件,接待來訪群眾800余人次,組織聽證會5次,切實維護了群眾的合法利益。
(五)深化以人為本理念,強化規劃隊伍建設。一是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面向全國引進六名碩士研究生充實到規劃隊伍,為城鄉規劃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二是強化執法監察隊伍建設。設立五個城市規劃監察大隊,市規劃監察支隊人員前置到各區,努力保障違法建設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工作情況得到省住建廳的高度認可,有望成功創建星級執法隊伍。三是堅持以培訓提升意識。分不同時期設立4個城鄉規劃專題培訓班,對全市各單位、各鄉鎮430余人進行了大規模培訓,有效提升了全市各級各單位的城鄉規劃意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城鄉規劃編制體系仍不夠健全。受市財政狀況限制,我市一些城市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滯后,推進速度緩慢;控制性詳細規劃仍沒有實現市域全覆蓋,對下一步近郊村的改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城市設計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城市分區特色風貌定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二是批后監督管理環節過少,監管的模式較為粗放。需抓緊出臺批后管理辦法,明確批后管理責任劃分,細化管理程序和監管內容。三是規劃法制宣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違法建設還時有發生,一些信訪問題亟待解決,全民規劃意識的提高和打擊違法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三、2014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更新重要數據資料,進一步完善規劃編制體系。一是開展中心城區建設強度分區、高度分區研究,為控規編制和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開展中心城區總規階段的城市設計,統籌研究城市特色要素和城市展示館布展方案。三是彰顯標志性路段特色,完成兩河交匯處和五角場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方案。同時,開展“兩路兩區域”詳規階段約15平方公里的城市設計工作。四是突出城中村和舊城改造的保障意識,力爭完成“兩改”區域約25平方公里的數字地形圖測繪和控規編制工作。
(二)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規劃工作的現代化進程。一是啟動規劃二三維一體化綜合平臺建設。以數字化手段對規劃項目進行三維模擬、對周邊現狀進行三維再現,進一步提升規劃決策的科學性、提升城市歷史的可讀性。二是啟動規劃信息“一張圖”管理系統建設。以總體規劃為核心,分別納入城市各類規劃相關的信息內容,力爭消除規劃不統一、基礎設施不對接、前后規劃不連貫的問題,促進規劃編制和管理一體化。三是啟動城市展示館項目建設。按計劃穩步推進前期有關工作,努力為展示城市形象、拓寬公眾參與渠道提供常態化活動場所。
(三)健全規范性制度,推進規劃工作的法制化進程。深入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及配套實施辦法,結合我市實際修訂實施管理的系列規范性制度,明確市區兩級管理職責和工作流程,規范規劃許可審查審批程序,加強批后節點管理和過程管理,重拳打擊違法建設,保障各項規劃順利實施。
(四)營造輿論氛圍,提高社會參與意識和監督力度。在《漯河日報》、電視臺、電臺開辟專欄,以文字、宣傳片、案例講解等多種形式,大劑量全方位宣傳2012-2030城市總體規劃情況和規劃相關法規知識、持續開展違法建設曝光行動,營造濃厚的輿論范圍,努力吸引全市眼光、實現社會公眾共同參與規劃和廣泛監督實施的良性循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城市總體規劃事關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一步,市政府將繼續嚴格執行《城鄉規劃法》和城市總體規劃,不斷加大城鄉規劃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調控導向作用,推動全市城鄉規劃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加快“一區兩城一中心”建設、實現漯河在中原經濟區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