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25來源:

——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調研孝賢文化側記
林民環
“第一次參加‘孝.行動’公益演講團,我的內心得到了洗禮,受到了震動。從那以后,我記住了父母的生日,學會了不對父母發脾氣,學會了給父母微笑,時時刻刻讓他們知道:我是幸福的。他們就放心了……”談起參加演講團的經歷,開發區一中副校長、‘孝.行動’巡講團成員萬新柯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有一名干部以前從不下廚,但為了90多歲的老母親,他迷上了做飯,經常變換花樣,調劑生活。為了讓母親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謊稱自己記性差,讓母親每天定時打電話給他,提醒他吃藥……”開發區一名干部話音剛落,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一時間,會議室里熱鬧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言,大家好像都忘記了以往領導在座時的矜持。
窗外,寒意瑟瑟;室內,談意正濃。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三樓會議室里,市人大常委會孝賢文化調研座談會正在進行。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邵成山帶領教科文衛工委全體同志、部分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和開發區區直工委書記劉國勤及來自區直機關、企業、學校、鄉村的基層代表暢談孝賢文化。大家結合親身經歷,從不同崗位、不同角度,暢談對孝道的理解、體會和感悟。
“俺村從2010年開始,連年開展評選‘好媳婦’活動,獎勵電動車、電飯鍋那些東西不說,村里廟會期間,劉書記還親自帶人敲鑼打鼓送匾額、送獎金,這臉上光彩得很呢!”婁莊村村民黃桂珍激動地說:“現在,村里的媳婦們都在比孝順,婆媳之間、鄰里之間爭吵少了,大家的氣也順了,打牌、賭博的也沒有了,很多人參加了舞蹈隊、腰鼓隊,農村的日子越來越幸福了!”
“開展孝賢文化進校園之后,我們注重開展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了解父母、老師、他人的辛苦付出,自己應該為父母、為家庭、為社會承擔些責任,學生素質明顯提高,學校里進取向上風氣、助人為樂的風氣越來越濃厚。”開發區小學趙丹如是說。
“孝和感恩是人間最淳樸的感情,這感情是有能量的,能傳遞的。”倍佳潤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常馥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對員工時時處處表示關愛,讓大家感到倍佳就是我的家。公司員工包括直系親屬生病,除醫保報銷外,公司承擔所有費用,讓員工沒有后顧之憂。我們有一個員工陳玉坤(音),兒子生病時,公司老總親自聯系主治醫生,并為其報銷了由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這員工非常感動,加倍努力工作,之后又拿出積蓄設立基金, 讓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近年來,開發區在孝道文化的傳承和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成立了“孝.行動”巡講團在全區并開始走向全市巡回演出,連年開展“十大孝子”、“十大孝媳”評選活動,推進孝賢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六進”活動,開設孝賢文化專題講座,挖掘孝賢文化底蘊,借此激發人們內在動力,傳遞愛的正能量。
“我們通過開展孝賢文化建設活動,培養大家‘天天盡孝心、每天都感恩’的意識。同時,引導大家把對父母的‘小孝’和對事業、對國家的‘大孝’結合起來,倡樹尊老尚賢、熱愛家庭、忠誠事業、自覺奉獻的風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開發區的和諧與發展。”開發區直工委書記劉國勤介紹。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要趁父母健在,讓他們感受到子女的孝和愛,讓父母幸福,別讓自己留下無以彌補的遺憾。還要升華這種愛、延伸這種愛,把愛傳遞給夫或妻、傳遞給兄弟姊妹、傳遞給鄰里親朋、傳遞給同事路人,把愛升華到對家庭、對公司、對民族、對國家…….”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磐如是說。
“當前這個時期開展孝賢文化建設對于我們這個社會、對于我們這座城市、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著積極意義。一個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城市應該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堅實支撐,”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軍緊接著說:“文化的核心不是功利的,開展孝賢文化建設,起碼讓我們去做一個健全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根本與命脈。如何‘把根留住’,并讓樹煥發出勃勃生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邵成山副主任沉思了一下,接著說:“開發區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賦予了精神文明建設新的內容,要及時做好總結推廣工作。在此基礎上,要把開展孝賢文化建設活動與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在如何傳承升華孝賢文化、特色發展孝賢文化、豐富孝賢文化內涵和內容等方面下工夫、做研究。人大常委會將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爭取盡快把孝賢文化在全市范圍推廣,使其更好地促進我市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管理工作,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